第五章 資本市場的弄潮兒 做大保險業這塊蛋糕

劉永好早就看到了中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

2002年5月26日,劉永好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金融創新與西部投資論壇」的大會上的發言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保險市場的迫切關注。劉永好說:「中國的保險市場是一個富有的金礦。加入WTO後,外資保險公司都願進入中國,就是因為這塊市場潛力大。過去,我國的保險業是國有保險公司壟斷。現在,由民間資本為主體發起組建的民生人壽保險公司經批准成立,這將帶來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新氣象。」

中國民生人壽保險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家以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保險公司,從成立開始,就註定其命運必然面臨一波三折。

民營企業既然可以籌建民營銀行,為什麼不能籌建民營保險公司?基於這樣的想法,早在1995年,在民生銀行籌建的同時,包括新希望等民營企業,就多次向全國工商聯提出籌建民營保險公司的提議。但民生保險的組建,並不像民生銀行的組建那樣顯得順風順水,它從籌建的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少的磨難。

對於民生保險的創建,社會上人們的普遍反映是,如果民生保險能與外資保險合資,那麼,對從業人員還有吸引力,如果單憑民營企業若干「首富」的號召力,恐怕應者寥寥。

民生保險從1995年提議籌建,直到2002年才算真正組建起來,整整醞釀了7年時間。這其中經歷了許多的周折。

總體上來說,我國的保險業和銀行業一樣都屬於金融行業,都是國有壟斷行業,因為這樣,保險業就成為了中外投資家拭目以待的大蛋糕。按照我國以往的有些觀點,外國的月亮總是要圓些,人們相信外資銀行,歡迎外資參股,但如果是民營企業涉足金融業,其信譽度往往會被打折扣。

早在2001年,在民生保險的成立之初,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嚴克強曾表示,民生保險公司對外營業大體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成立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再與若干個外國壽險公司進行談判,這些外國壽險公司應該是已經獲批在國內從事壽險業務,在與外國壽險公司合資之前,民生保險暫不經營壽險業務;第二步,民生保險與國外壽險公司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壽險公司。

在籌建民生保險時,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嚴克強曾宣布,參與發起設立民生保險的企業,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企業在上一年度贏利;二是企業要以自有資金入股(不得用貸款);三是企業的負債率不應超過70%,而且入股資金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50%;四是每個企業所持的股份一般不超過總股份的10%。實際上符合前三個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中國抓一把,當時就有20多家企業表示要入股。而第四條實際上對發起股東進行限制,避免出現單一大股東控制公司的現象。當時籌備組定的股本金額為10億元,也就是說單一股東的出資不能夠超過1億元。

但後來募資的情況並不如意,在規定的時期內,只有4家企業能夠按時出資。於是籌備組放寬了對持股比例的限制。這樣,浙江萬向集團和中國泛海集團追加投資,分別投資1.2億元,佔總股本12%,但實際上至今募集到的總股本只有8億多元,因此浙江萬向和中國泛海集團的持股比例就上升到了15%左右。如果不出意外,成為民生保險並列第一大股東。

萬向集團和泛海集團,其創辦人魯冠球和盧志強都入選了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魯冠球排在第7位,盧志強排在第36位。而且這兩個人都十分鐘情於投資金融業。泛海集團旗下的中國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民生銀行7.51%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浙江萬向集團的海外子公司近期參股美國霍頓保險集團公司,並共同出資美國芝加哥成立霍頓保險經紀公司。

被美國的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內地富豪榜第一位的劉永好兄弟,卻沒有成為出資最多的大股東。劉永好非常清楚,即便當上第一大股東,在民生保險公司股權設計極為分散的情況下,也不能絕對控制公司,如果能通過最少的代價,相對控制公司,這才是股權投資的精髓。雖然劉永好兄弟各自的出資落後於魯冠球和盧志強,但他們的出資卻通過精確的出資計算,並且一直在巧妙地控制著局勢。

當籌備組要求單一股東出資不能夠超過1億元時,劉永好兄弟的出資加起來為1.1億元,超過了最大的出資者;當籌備組允許追加投資時,劉永行追加了2500萬元,加上劉永好的6000萬元,為1.35億元,仍然超過了魯冠球和盧志強的1.2億元。

由於民生保險公司漫長的艱難歷程和股東變動的迷局,不僅讓國內民營企業及其他企業產生了懷疑和失望情緒,而且對國外覬覦中國保險市場、欲求合資的保險公司來說,也對民生保險產生了一定悲觀的情緒。

英國邦合保險諮詢公司一位一直從事保險制度研究的職員,對民生保險與外資的合作這樣評價說:「只要中國政策允許獨資,外國保險公司一般不會考慮合資的問題,只要把本國的一套複製過來再進行相應的本土化,利潤肯定不錯,但壽險經營目前存在制度約束,所以選擇合資方是很有學問的,外方的要求是儘快落地,負面影響小,依照這個原則,民生雖然有很好的競爭力,但這種優勢被效率抵消了,所以形成了目前的尷尬。」

但不管怎麼說,民生保險在中國總算是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隨之而來究竟應該怎樣運作呢?劉永好認為,民生銀行最緊迫的任務就是了解國際規則。保險業的營運只有儘早與國際規則接軌,才能變挑戰為機遇,實現多方共贏。

2002年4月18日,隨著民生保險創立大會在首都北京的召開,標誌著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領域最活躍的一個份子開始滲透並進入到金融領域。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作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策劃」人,以及民間資本諸多「首創」的嘗試者,受到了股東們的熱烈歡迎。21家股東中,民營企業所佔的比例在90%以上,公司8.3億元註冊資本中,民營資本的比例超過80%。民生人壽保險公司由全國工商聯牽頭,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江西匯仁集團、山西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有經濟實力的著名民營企業作為發起人而設立。

2002年「兩會」期間,在全國工商聯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工商聯幾位副主席和部分工商聯企業代表就此發表了一些意見。他們認為,儘管國家政策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越來越開放,但社會上對民營企業的歧視還普遍存在,民營企業涉足金融領域在政策層面還有相當多的嚴格限制,這是導致民營保險公司遲遲得不到國家批准的一個大的背景。而國家批准成立的民生銀行,儘管7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和國有銀行類似的「國企病」,比如呆壞賬增多、監管不力、腐敗出現等等,尤其是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不夠有力,受到了一些學者和企業的公開批評甚至指責,使一些民營企業對民生保險公司的前景產生了懷疑。

在全國工商聯方面,作為組織民營企業參與金融投資的惟一強勢機關,也在考慮如何把這些問題在新組建的保險公司中消除掉,並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允許引進國外資金,與有實力的國外保險公司合資,從而改變資本結構,既壯大了資金實力,又能夠促進機制改善,以應對未來世界範圍內的競爭。

除了外部大環境的原因外,「其實難產的直接原因是股東和董事會成員屢屢生變」,全國工商聯參與籌備民生保險公司有關事務的一位負責人這樣說。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郝演蘇說過:「誠信是保險四大原則的第一條。保險業為什麼需要最大的誠信呢?花錢買了保險的消費者,即使繳了300萬元,也看不到一件具體的商品。他得到的,只是一個預期服務,一個承諾。保險業的誠信問題,因此比其他行業更重要,要求更高。」

對此,劉永好表示完全贊同。從辭職下海的第一天起,他的企業就是靠的誠信經營而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也許是由於耿直的性格所致,他不能容忍企業內出現誠信危機的問題。他認為,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立足之本,尤其是社會上很多人對民營保險並不看好的情況下,更應該在民生保險內堅決杜欺瞞、誘騙消費者的現象。

2002年4月8日《中國青年報》上刊登了化名為白小芳的壽險代理人的自白信:《欺瞞是我們追求業績的手段——一位保險業務員自曝行業內幕》。文章中寫道:「欺瞞是我們追求業績的手段」。「我們的欺瞞手段是在入行前的崗前培訓和每個星期的早會上被公司『洗腦』洗出來的。公司要求業務員把欺瞞保戶當成一種善意的職業。」

這篇文章引起了劉永好的注意,他認為,這個「白小芳」並不了解保險公司的工作流程,竟然把做保險業務誤認為是在騙人。但同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保險公司對自己的員工缺乏必要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