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養殖戶到「飼料大王」 在與「正大」的競爭中成長

1992年,對劉永好兄弟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在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上,「希望1號」乳豬飼料榮獲金獎。從此,「希望」牌飼料深入到千千萬萬養豬戶家中,「吃一斤,長一斤」的順口溜「溜」遍了巴山蜀水。

當時「正大綜藝」節目的贊助方泰國正大集團,已經佔據了中國豬飼料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且還在成都投資了1億元建立了一家飼料廠,劉永好兄弟在強大的對手面前,卻毫不畏懼,拿出「蚍蜉」撼動大樹的勇氣,毅然決定進軍豬飼料市場。

這是一著險棋,風險很大。按說,從養鵪鶉轉到豬飼料的生產有很大的行業壁磊限制。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絕對不是劉永好兄弟一時的頭腦發熱,這次轉型他們有充分的考慮的。

從財力上講,劉永好兄弟通過養殖積累的資金有1000萬元,但與正大相比起來,就顯得實在渺小;從市場運作來說,正大有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而劉永好兄弟此前還沒有賣過飼料,只是買過飼料。

大家知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冒險是一種技術,學好它可以在關鍵時刻出奇制勝,冒險能力差,往往會在關鍵時刻一敗塗地,只有善於冒險,才能開拓前進並成就大事。企業家需要的就是一種冒險的精神,但必須指出的是,冒險精神並不等於沒有底線的賭博。對企業來說,風險應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內,常言說,無水不通船。沒有冒險精神,就永遠無法取得任何重大的輝煌。

但成功的冒險並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碰運氣的,而是在正確的計畫及步驟指引下來進行的。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劉永好認真地分析了他們所處的形勢:

首先,飼料市場前景廣闊。剛剛經歷了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的消費水平正在漸漸提高,人們對鵪鶉蛋的需求遠不如對豬肉的鐘愛,誰家的飯桌上都離不開豬肉。加上四川是全國第一養豬大省,川豬遍天下,中國二百多個城市中,十之八九是四川的「酒肉朋友」。養豬,對農業來說是副業,但在四川農民的家庭里,則是當之無愧的主業,養豬是四川農村經濟的重要來源。

其次,儘管劉永好兄弟此前並沒有大規模從事過豬飼料的生產和銷售,但飼料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在辦育新良種場的期間,有過研究,生產飼料的經歷,也有一些現成的資源,轉戰豬飼料後完全可以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另外,正大豬飼料的缺點是價格奇貴,這對於當時的大多數養豬農民來說,難以接受。如果能夠生產出與正大同質量的豬飼料,而價格又比他們的低得多的話,那麼劉永好就能很快贏得市場。

劉永好兄弟經過認真研究分析後,發現儘管進軍豬飼料有著巨大的風險,但風險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風險越大,投資者獲得得利益也就越大。他們決定放棄養鵪鶉而轉產飼料。

1987年,國家修改同意了《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個體工商戶的存在。在1988年修改的《憲法》中明確寫著:「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換句話說,國家正式承認了私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如此利好的國家政策帶給民營企業們無限的希望。

為響應國家政策,劉永好兄弟用希望飼料公司取代了育新良種場,專業戶發展成為私營企業。急於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劉永好兄弟,立馬就開始了豬飼料的研製工作。

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劉永好兄弟首先意識到:要想降低豬飼料的成本,提高質量,關鍵是要增加配方及生產工藝中的科技含量,而欲與世界先進飼料一比高低,想從世界先進飼料生產商正大手中分得一塊「蛋糕」,就要從科技創新開始,科技開發更是迫在眉睫。於是,他們高薪聘請了30多位動物營養學家聯手攻關,同時借鑒國外先進技術,關注西方在工業飼料科研開發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技術動態。他們同美國的幾家科研機構建立聯繫,邀請外國專家來川講學;派出科技人員到美國、德國和東南亞國家考察學習,將賺到的1000萬元全部投入到飼料的研發生產當中。

研製新型飼料一般都離不開魚粉。但當時國內廠家生產的魚粉質量都不過關,進口卻需要大量的外匯,買不起。怎麼辦?劉永好就想到了當地的一種東西——蠶蛹。這種東西在四川很多,蠶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不能代替一部分魚粉呢?他與研製人員一起試著把部分蠶蛹乾粉與魚粉混合使用,經過反覆試驗,證明效果已基本接近全魚粉,而且成本也降下不少。

由蠶蛹,他們又想到了用奶品公司的奶液下腳料,用工業奶粉進行科學配方來提高乳豬飼料轉化率,這一想法經過多次試驗後,證明效果很好。用這種原料配製生產出來的飼料,不但完全符合營養標準,大大提高了轉化率,而且成本也降下來了,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

苦心人,天不負。通過不懈的努力,「希望飼料公司」基本上掌握了世界飼料科研方面的最新信息,並通過分析建立起計算機配方模型。在此基礎之上,「希望飼料公司」的研究人員結合中國的現狀,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反覆試驗、篩選,不斷從三十三個配方中優選出來的「1號乳豬飼料」脫穎而出。1989年,「希望」終於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配方,這就是「希望牌」1號乳豬顆粒飼料,質量可以和正大飼料相媲美,價格卻要便宜不少。

「1號乳豬飼料」有多種優點。第一,省時間。豬仔從斷奶到長成大膘豬僅需3—4個月,比傳統的周期縮短5—8個月。第二,省力。這種飼料餵豬很省勁,一邊放飼料,一邊放清水,比傳統的打豬草、切料、煮料這一系列手續省了將近90%的勞力。第三,新飼料不用煮食。第四,按料內比折算,用1斤希望牌飼料餵豬,可比傳統飼料節約1斤糧食。如果按畝產糧食千斤折算,那麼10萬斤飼料節約的糧食,就相當於20萬畝良田的產量!科技知識又一次顯示了它的強大威力。

「1號」的面市,在四川農村引起了強烈的轟動效應。比較競爭對手的「正大」產品,它的優良的性價比,得到了幾乎所有農民朋友的認可,農民紛紛買來這種帶著餅乾味兒的黃色小顆粒餵養乳豬。

為了加深了解飼養戶的情況,劉永好還不辭辛苦地挨家挨戶走訪,詢問乳豬的長勢情況。

有一個農民姓劉,在家排行老五,五十來歲的年紀,生得矮矮胖胖的,臉上還有幾顆淺麻子。人極其忠厚老實,又能吃苦耐勞,以前在隊里是飼養員,對飼養牲口很有研究。

劉老五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果樹,樹底下還放了一個小木頭板凳,每次劉永好去他家,劉老五都會很熱情地招呼他往木凳上坐。

劉永好每次都會邊走邊說:「大伯,您別忙了,我來看看你家的小乳豬長勢怎樣?」

劉老王喜笑顏開地說道:「永好啊,你小子可真有能耐!想當初我就看出來了,你有出息,到底應驗我的話來了,古家村的鄉親們可都借你的光了。如今我家的這些小乳豬愛吃,長得快,個個油光水滑,一窩豬仔要多賺一百多塊錢。」

聽老伯能這麼說劉永好的心裡感到無比的自豪。就這樣,他樂此不疲的天天忙忙碌碌,走了西家,在去東家。劉永好還接到米易縣一個養豬戶的來信,信中還編了一段順口溜:「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乳豬飼料就是精。」劉永好讀了兩遍,高興地一拍手說:「寫得好,寫得好」!後來,劉永好還把老農說的話用在了他的廣告詞里!

有一段時間裡,劉永好的飼料生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縣裡、省里乃至中央的領導經常下來到工廠來參觀、鼓勵。自1990年以後,各級的領導都不來了,媒體也開始報道一些負面的東西,有人說他們走資本主義道路,要取締。他們的壓力特別大,辦事特別難,原料採購、運輸的各個環節都受到了很多方面都受限制。

他們生產的的飼料供不應求,原料也很不好買,劉永好手下的經理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排隊買了一些高水分玉米,結果可想而知了,不久之後玉米就發霉了。雖然當年憑這些發霉的玉米也賺了一兩百萬,但品牌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就在此時,有關部門的領導找到劉永好兄弟,說他們的生產經營違背了國家的有關法律,僱用的工人數量過多(當時希望飼料公司所僱用的工人數目已經達到100多人),社會主義路線走偏了,這屬於剝削,按照有關的規定將關掉希望飼料公司。

劉永好兄弟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震驚。眼看著希望飼料越做越強,兄弟四人都在裡面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們誰都不甘心飼料廠就這樣毀了。萬般無奈之際,劉永好只好去找曾經在當初辭公職當養殖戶時,和他們接觸過的縣委書記。希望將工廠轉交給國家,自己做管理者,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要讓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創辦的工廠死掉。

縣委書記聽完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