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財富之路 思路決定出路

鄒鳳樓、李華忠、尚海濤、馬勝利、周冠五……現在還有誰會記得這些企業家的名字?他們是1983年評選出的「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他們都是19世紀80年代企業改革的先鋒。到現在這些人大多已經湮沒在不長的歷史煙雲中了。而同為第一代企業家的劉永好,卻能夠走到今天的秘密是什麼?

劉永好說了下邊這段耐人尋味的一段話:「80年代中期,我就開始出席一些國內企業家的活動。到了90年代出席這些活動時,已經有了一些變化。現在再出席企業家們的活動,變化就非常大了。是什麼呢?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到哪裡去了呢?有很多原因,有的不幹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現在看看在一起開會的企業家,原來的已經不多了。前幾天,我見到萬向集團的魯冠球,我非常尊敬他,也很佩服他,他見到我也非常地高興。他比我們還要早,腳踏實地從鄉鎮企業做起,後來轉為民營,現在他們的企業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已經非常專業化。我們聊了半天,也感慨了半天,我們兩個人非常有同感: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在星光燦爛的中國企業家族群中,劉永好絕對是最有影響力、號召力和明星氣質的代表人物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一直引領改革開放、鄉鎮企業、民營經濟以及明星企業家之潮流。2009年的兩會期間,他更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之名,以及切中當今社會經濟熱點的六大高質量提案,受到溫家寶總理的點名表揚和各大媒體的熱捧,其火爆程度,不亞於任何一位當紅明星,以至於形成勢不可擋的「劉永好現象」。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中國的民營企業「只會生不會長,只會老不會大」,20多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特點就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淘汰率極高。「浪里淘沙」,而劉永好卻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子。

回顧20年前的創業經歷,劉永好說:「我們提出了一句話作為企業發展的理念——『順潮流事半功倍』。什麼叫『順潮流』呢?就是我們始終把產業定位在社會需求、政府倡導的領域。這樣去做就會事半功倍,少冒風險。我們是四川成都郊縣的普通市民,沒有任何政府背景、經濟背景。靠什麼?靠黨的好政策,靠我們自己的努力,靠艱苦創業。」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個對政治高度敏感的人。尤其是當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處在重大變革和轉折的時期。這正是政治經濟學之寓意。對政治的敏感和覺悟,實際上是對為企業經營決策尋找氣候、土壤和種子。而對國計民生的關注和參與,則是贏取尊重和獲取商業價值的戰略舉措和投資。

劉永好對此有高度的覺悟和高超的把握能力。所以,從創業到現在,他自始至終善於把握社會經濟的大勢、方向、研究政府大政方針、關切國計民生。正因為此,他才贏得了包括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在內的諸多頂級社會職務和榮譽,為公司發展贏得了超級外部空間。

尤其是2009年兩會,他一下子提交了6份和當今社會經濟熱點密切相關的提案,其中4份都與國家最關注的農業生產轉型有關,、、、,提出了解決「農業轉型(農業現代化)」、「平抑肉價」、「食品安全」、「農民增收」、「農村金融」、「災後農業生產恢複應急支持體系」等核心問題的戰略構思和措施,實實在在為政府排憂解難。

同時,劉永好還就改革開放30年,現代農業面臨新的偉大變革,以及維護和開創中國製造的國際聲譽高談闊論,儼然一位企業界的經濟學家。

然而,正是他的高瞻遠矚,他的政治覺悟和戰略眼光,以及積極求索、呼籲和推動,才成就了新希望,才鑄就了劉永好。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歷史性升級,使得很多領域都蘊含著建立產業帝國的戰略性機遇。但中國在市場發展階段上,遠遠沒有從大亂走向大治,許多領域裡仍然是空白,許多行業亟待整合,許多品牌還弱不禁風,許多品類群龍無首。這是絕無僅有的全球性戰略機遇!

這既是行業老大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機遇,也是行業老二、老三們整合資源挑戰老大、改變格局的大好機遇,還是成長型企業、新進企業集中發力、顛覆行業的機遇!

這正是劉永好的邏輯和底氣所在。他頻頻出手,先是養殖業、飼料業,再到畜牧業、再到肉奶深加工業,從房地產業到金融證券業,從化工業到旅遊業,從國內市場發展到國際市場,每一次,他都抓住了戰略性歷史性機遇,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進軍飼料業,是因為正大飼料改變了中國養殖業的結構,市場需求很快的釋放,供小於求,且價格偏高,而中國飼料業卻沒有規模化和品牌化的企業。這就是中國式戰略機遇,劉永好抓住了。

進軍地產業,是因為中國房地產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盤整,即將進入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微利」時代的時候,大部分傳統房地產公司都謹慎觀望、不敢出手,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又註定要爆發新的房地產需求浪潮,劉永好又抓住了。

進軍金融業,是因為民營企業的資本需求空前旺盛,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又不能提供也無法滿足相對應的市場需求,中國式戰略機遇又來了,民生銀行應該是劉永好投資效益最高的,名利雙收。

進軍旅遊業,是因為中國的旅遊經濟蓬勃興起,而與之相對應的旅遊資源系統開發尚處於初級階段,這就是大機會。

大規模兼并重組各地農牧企業巨頭,是因為中國人的食品消費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正在經歷由偏重數量的植物纖維為主向兼重動物脂肪及高蛋白的質量改進階段轉變。

這就是中國式戰略機遇。未來的若干年,仍然是中國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式戰略機遇的敏銳捕捉和果敢把握,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典型體現,也是成功企業家的睿智的選擇。劉永好已經並將繼續為我們作最好的註解。

老大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為第一勝過更好,這是亘古不變的定律。

一個行業一個品類,如果沒有領軍的老大,沒有代表性強勢的品牌,說明這個行業競爭不充分,發展得不成熟。這對於企業家的價值在於,這是擴張和發展的戰略機會!

老大,是一種戰略性稀缺資源!老大的資源越來越少,能夠成為老大的機會也在迅速地減少。搶佔老大資源,是一場決勝未來的戰爭。你不搶佔,有人會搶佔。錯失老大,對於企業家來講,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戰略性失誤!

劉永好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他一直在學習、考察和思索,像一隻獵鷹,瞄準目標,伺機出動。

他在飼料業的成功就是搶佔老大的成功,短短几年裡從家庭作坊躍居行業老大。對化工產業的重拳投資,也是同樣的動機和目的。新希望集團攜手金川集團,雙方將投資14.39億元,在以後10年內打造中國最大的PVC基地和硫基複合肥基地。

劉永好對中國市場完全可以孕育出世界級的大品牌、進而在全球稱王稱霸當老大有足夠的認識和信心。鄧小平南巡談話後,希望集團走出四川,先後在上海、江西、安徽、雲南、內蒙古等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國有、集體、外資企業的廣泛合作,迅速開拓了全國市場。

近期,他又迫不及待對全國各地農牧龍頭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在國內養殖業發動新一輪的快速圈地,組建『新和石千』(新希望、六和、石羊、千禧鶴)四大金剛平台。目標很明確,作中國農牧業的龍頭老大,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追趕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巨頭美國嘉吉。正如劉永好所言「中國有13億人,中國的農產業在全球應該是最大的農產業,全球最大的市場理應產生全球最大的農產業。」

新希望還在東南亞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擴張,在東南亞已有十家企業,在越南,更是成為強勢品牌。

顯然,本土企業家對中國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戰略機會認識不足,對老大資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爭做老大位子的緊迫感不強。

一個行業只能有一個老大。這個位置一旦被佔據,很難輕易被扳倒。所以,老大的資源值得珍惜,應該搶佔!與其將來與別人爭,不如現在就占!

從唯利是圖到公益奉獻,從賺錢機器到企業公民,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在內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不斷地進化,一窩蜂的熱衷於搞公益事業,以至於做公益事業成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