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把握機會——做投資達人 四、「捨得」的智慧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著無盡的人生智慧。智者敢於放棄,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得與失的道理。孟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是一門哲學,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要捨棄不恰當的自我定位,要忘卻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偶爾軟弱不可避免,但在軟弱中要學會堅定。不苛求、不奢求、不強求,才是「捨得」的最高境界。

有這樣一道智力競答題:如果盧浮宮失火,當時的情況只可能救一幅畫,那麼你救哪一幅?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地說,當然是要救達·芬奇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了。但結果卻出人意料,贏得金獎的答案不是這個,而是法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貝爾特的回答:「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在沒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也許我們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最有價值的就是最重要的。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成功需要我們從最容易實現的開始,而且往往需要捨棄那些看似很有價值的東西。

法國著名的雕塑大師羅丹曾經闡述過他藝術創作的成功之道:「我會選擇一塊石料,然後鏟掉我認為不必要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件非常好的創作。」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也需要捨棄掉「不必要的部分」。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非常難。割肉止損永遠是痛苦的。事實上,人類都有貪心的毛病,投資創業的人更是如此。有些投資者想要企業長期發展,利潤不斷增長,但往往忽略了其員工對企業長期發展的作用,這樣就很難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又怎麼會得到長期發展呢?

當雷軍成為「金山」的管理者時,他就意識到企業若想長期穩定地發展,犧牲一部分利益、捨去一部分權力給員工是必然的。所以,在「金山」上市時,董事會給430名員工發放了占上市完全攤薄後的11%的期權,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這是絕無僅有的。雖然影響了公司短期價值,但是只有和員工分享上市財富,才可以保持公司長期發展的動力。雷軍說:「我們捨得舞台、捨得給予,讓更多傑出的人在『金山』大放光芒……早在『金山』剛成立時,其創辦人張旋龍願意和求伯君分享公司股權,願意構建舞台讓求伯君施展,才有了今天『金山』的輝煌,這同時也是我當初毫不猶豫選擇『金山』的原因。後來,我也成為了『金山』的主要股東。」不懂得取捨,企業就會變得脆弱、沒有生命力。在「金山」,雷軍明白了: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投資者,悟出「捨得」二字中隱藏的智慧是不可缺少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青年向一位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每塊大小不等的西瓜代表不同程度的利益,你選哪塊?」「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吧!」富翁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了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青年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雖然小,但卻能馬上吃完,這樣吃得就多。那兩塊小的加起來自然比那一塊大的要多。做投資就像吃西瓜,有些人希望永遠得到最大的那塊,但是,要想使一個企業有大的長遠的發展,管理者就要有戰略眼光,要學會捨棄,只有放棄眼前的誘惑,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有這樣一段感悟:「如果做出了一個決定,就要堅持。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有高薪,而放棄了就不要後悔,看自己要什麼,是否能得到。有舍才有得。」這一語道破了馬雲成功收購雅虎中國,躋身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箇中玄機。在投資創業中,有得有失、有取有舍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去而苦惱,「有舍必有得」才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積極心態。

投資創業時,市場上總是有很多商機在不同時候冒出來。所以,很多投資人往往希望「魚」和「熊掌」兼得,恨不得抓住所有的機會,於是被眼花繚亂的投資市場打亂了方寸。有位成功者這樣說:「缺錢對一些投資者並非壞事,因為資金有限,不允許你盲目投資,不允許你犯大錯誤。如果你的戰略目標不清楚,又沒有控制能力,錢多了反而是壞事。」所以,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投資者必須保持理性與果斷。還有些投資者希望他的投資收入和利潤不斷增長,又不能冒太大風險,夢想自己的投資創業得到全方位發展,任何業務都想做,但是他們沒有制定出長期發展的可行戰略,最後導致整個企業的發展失去了重心。

投資創業,首先需要你有好的商業頭腦,其次需要你有長遠的計畫,抓住重點,「舍」掉那些和戰略不一致的業務。只有這樣,投資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投資就像下圍棋一樣,雖然放棄小的利益,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恐怕連「魚」也得不到了。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學會放棄。為了實現夢想,雷軍當然想自己創業,但他同時表示,互聯網創業者普遍存在著一個誤區——都希望創造一個類似百度、騰訊之類的平台。「實際上作為創業者,可以先把平台夢暫時放一放,藉助51(上海我要網路發展有限公司)及其他社區平台,開發相關的插件產品,同樣可以實現低成本擴張。」另外,雷軍強調,如果想成就「偉大的企業」,必須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種主要產品的開發上。作為UC web的董事長,雷軍希望UC web首先把規模發展起來,只要規模做得足夠大,掙錢將非常容易。「在我投資之前,UC web的全部十幾個技術人員中,只有兩個人還在開發瀏覽器,其他人都在給中國移動做軟體項目。」雷軍說。由於還無法通過個人用戶盈利,為中國移動開發郵件辦公系統是公司當時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為此,雷軍曾經砍掉了一度支撐UC web生存的企業服務業務,重點發展個人服務業務。在雷軍的堅持下,公司最終把賺錢的企業軟體開發項目以1000多萬元出售,擴招人員全力投入到手機上網瀏覽器的開發當中。

事實證明,雷軍的「捨棄」做法是正確的。在雷軍投資一年多後,UC web用戶增長了25倍。2007年中期時,在雷軍的牽線下,國內知名風險投資機構晨興和聯創策源向UC web進行了第二輪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據統計,作為個人服務業務的UC瀏覽器全球下載量突破10億次,用戶月使用量(PV,頁面瀏覽量)超過了1200億,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的用戶。

雷軍的許多成功投資,都是經歷了「舍」之後才有的「得」。在創業的路上,放棄什麼,選擇什麼,是一門藝術。有時,放棄就是獲得。勇於捨得是一種現實需要,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捨棄並不意味放棄,而在於將來更高層次的獲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