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 現代經濟增長的奧秘:印錢購物原理

閱讀提示:印錢購物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前面說到的都是國際印錢購物,即美國印錢去消化別國的過剩產能。實際上,在一國範圍內,只要這個國家是大量產能過剩的,該國自己也可以印錢去消化自己的過剩產能,從而促進經濟的爆炸式增長。

在全面闡述這個原理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這個經濟思想的來源與形成。

首先,印錢購物絕不是我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進行了長期的苦苦思索,這是獨立思考的結果。

其次,在我即將把這個原理寫在《中國超過美國還要多少年》中之時,我遇到了《貨幣迷局》一書的作者蔡定創先生,當時他這本書還沒出版,我在網上看到他的一篇博客提到了「印錢消費」的字眼(蔡在全文中並沒有對印錢消費進行介紹,只是提到了這個詞),感到非常震驚(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立即和他取得聯繫,表示有類似的看法,相逢恨晚。有QQ聊天記錄為證,時間是2010年1月1日凌晨3點左右。

直到大概三周之後,市場上開始能買到《貨幣迷局》一書,我急忙買了一本,其書第八章標題就是「印錢消費?破解滯漲迷局」。蔡的書及其理論體系給我起到了兩個作用,第一,堅定了對「印錢購物」這一想法的信念;第二,他的印錢消費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很有參考價值。

但是需要說明,「印錢購物」理論與「印錢消費」理論有著巨大的差別,各位可以同時購買蔡書進行對比。而鑒於蔡書先出版,我可以接受「我的理論是對他的理論的發展」之說,也承認我在寫作時對他的書進行了參考(在《中國超過美國還要多少年》一書中參考書目和後記中都提到了蔡書),但絕不接受我是剽竊或者是看了他的書才有了自己的印錢購物的思考。

下面開始闡述整個印錢購物的理論,這是從對消費瓶頸經濟的思考開始的。消費瓶頸經濟是東西賣不出去的經濟,是產能過剩的經濟,是馬克思那裡的生產過剩的經濟,也是凱恩斯那裡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更加是克魯格曼那裡的「增長型衰退」的經濟。這一切都說的是一回事,工業化以來的人類經濟,普遍存在著消費跟不上投資的現象,整個社會的生產能力遠遠大於全社會對商品的購買需求。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個社會有能力生產100輛自行車,而有能力並且想買的只有50輛,那麼剩下50輛就是過剩的產能,基本上所有產品都是如此。

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的呢?很簡單,他認為這是由於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導致的,因為資本家拿了太多,工人拿得太少,然後資本家進一步擴大生產,而工人的消費能力進一步萎縮,這結局就是資本家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於是就發生了諸如農業資本家在河裡倒牛奶的事情,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你現在看那個時代的資本家會覺得挺搞笑,他們怎麼這樣蠢呢,為什麼不調查清楚市場的供求信息而決定自己的產量,搞到最後形成了生產過剩,多生產的產品還要毀掉。事實上,不是他們蠢,而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你看今天的資本家智商也沒增長,但是由於信息發達,供求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查得一清二楚,所以就不存在生產過剩了,而只存在產能過剩——資本家們沒有把多出的產品生產出來,儘管他們是有能力生產那些產品的。

凱恩斯是怎麼解釋的呢?他是用消費者的三大心理定律來解釋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用大白話說就是,隨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你用於消費的錢占你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小。比方說,你18歲的時候每個月賺500元,這些錢你幾乎全部都會花掉,因為你要活下去差不多就得花掉這麼多,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百分之百的,到你20歲的時候,你每個月賺2000元,很可能你每月仍只花500元,剩下的錢你存起來了,這時候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25%,因為你每新領到的2000元錢,你都只花掉500元;當然,假如你40歲的時候不小心成了億萬富翁,年收入上億,那麼你這每一年新賺的1億元錢很可能就花掉了100萬元,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低得不得了——只有0.1%。這種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味著什麼呢?很簡單,會導致全社會有效需求的嚴重不足,也就是全社會的人願意(當然必須也有這個能力)花在消費上的錢嚴重不足。這就導致產能過剩,消費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會認同這一點,產能過剩是一種經濟困境或者是災難,從全社會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巨大的效率浪費,因為整個社會本來可以生產出多得多的產品,從而能使人們過上比現在富足得多的生活,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消費不足,愣是使得這些商品不能被生產出來。一句話,這是個巨大悲劇,是一個人類有能力生產卻不能生產的悲劇。

然而,問題不在理論,而在於實踐,自私的人不可能在公有制經濟里賣力幹活。

凱恩斯怎麼解決同一問題的呢?那就是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凱恩斯主義,就是政府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財政擴張、大興土木去消化全社會的過剩產能。這是非常管用的,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就是靠著這個走出了大蕭條。1980年後的中國也在持續、反覆使用凱恩斯主義,這一次中國政府的4萬億投資也是這玩意,多虧了這4萬億,中國才實現了「保8」。

我思考的結果是什麼呢?首先是不能拋棄市場經濟,計畫經濟解決產能過剩只在理論上行得通,在實踐中行不通。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完全解決消費不足的問題,讓社會生產實現在現有生產能力的條件下最大化,從而產品最大化、人民生活最富足呢?思考的結果就是印錢購物。凱恩斯主義其實就是印錢購物的一種,只不過它是政府在花錢,政府在購物,政府是靠著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實施凱恩斯主義政策的,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折騰,直接印錢就可以,效果是一樣的。

事實上,凱恩斯主義的印錢購物只能適用於基礎設施薄弱或欠缺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中,各種建築材料(鋼筋水泥等)產能極大過剩,市場本身可能只能消化一小部分,那麼政府就可以參與進來,印錢購買這些鋼筋水泥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大修鐵路、高速公路、體育場館、農業基礎設施等等。你會發現,政府(央行)印錢帶來的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工廠獲得了利潤,整個社會多出了那麼多的鋼筋水泥等產品,最終這些產品又變成了鐵路、公路、體育場館等,還從兩方面增加了社會就業(一是鋼筋水泥產量的增加需要僱用更多的工人,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需要大量建築工人和工程師、設計師等)。印錢會帶來通貨膨脹嗎?不會,因為通脹的前提是貨幣多了,而商品沒變(或減少),但在印錢購物中,印刷貨幣直接導致了商品的等量增加,豈會有通脹?

但是,凱恩斯主義並不適合那些基礎設施已經健全的國家,因為這樣最終建成的這些基礎設施卻是無用之物(原來的設施已經足夠用了),你建設的高速公路、鐵路都沒車跑,體育場館長期空置、農業設施壓根用不著,這更是極大的浪費,你把過剩的鋼筋水泥產能開發出來,結果搞出一堆人民無用的廢物,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最後,我嚴格地列出印錢購物的實施條件:

第一,只能在產能過剩的國家施行,只有這樣才會印刷貨幣直接導致社會產品的等量增加。

第二,在基礎設施薄弱的產能過剩國家,可以一方面進行凱恩斯主義印錢購物,消化生產資料(鋼筋水泥)生產廠家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比如發給居民消費券)實施生活資料上的印錢購物。

第三,在基礎設施完善的國家,只適合實施生活資料上的印錢購物,你印刷的錢只能去購買生活用品。

第四,印錢的總額不要超過過剩產能所能生產的商品總值。在實踐中很好把握,可以逐步地增加印刷量去購物,一旦發現商品出現供應困難時,就要停止印刷,如果你繼續印刷就會導致通過膨脹。因為,產能已經開發到了極致,繼續印刷的貨幣不會帶來商品的增加,那就形成貨幣增多,而商品不變的情形以上四個條件,蔡定創先生在《貨幣迷局》中也有類似的兩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