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相 郎教授說中國的貨幣發行制度和香港不一樣

閱讀提示: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只有擁有了相應的美金,才能發行相應數額的美元。表面上中國的貨幣發行與香港不一樣,中國可以自行決定發行人民幣的數量。然而實際上,由於中美國的機制和中國的強制結匯制度,中國發行的人民幣大部分也是和美元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央行每收入一美元才會發行相應的人民幣,換言之,人民幣的發行實際上也是以美元為基礎的。

我在早幾年就看到過郎教授數次談我國香港的匯率制度,包括在新書《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第20頁)中,又再次談到我國香港的所謂「聯繫匯率制度」。

什麼是聯繫匯率制度呢?郎教授說,「它和固定匯率不一樣,那就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包括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只要它們想發行港幣,就一定要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就是說存100美元去金融管理局,銀行才能發行750港元。如果不存美元進去,那就不能發行港元,這就是聯繫匯率制度,這幾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和中國不一樣,中國發人民幣是不需要存美元的,只要政府說,1美元換7元人民幣,如果價格發生變化,政府來調節。」

中國內地的貨幣發行制度果真與中國香港不一樣嗎?非常不幸,這兩者雖然在表面上不一樣,你翻開兩地相關的法律規定的描述也的確不一樣,但是,從本質上,兩者其實是一樣的。中國內地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發行人民幣就是以美元為基礎的,每印刷1分錢人民幣,就有相應的等值(按匯率算過來)的美元存到了中央銀行。

這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這是由我國對外匯的管理制度造成的,那就是,國家強制性地要求所有個人、企業賺得的美元一律必須交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則印刷等額的人民幣給他們。實際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央行基本不需要額外印刷人民幣,單單為了「兌換」國民手中的外匯印刷的人民幣就足夠中國的經濟體使用了。所以,你要想知道中國總共到底發行了多少人民幣,你只要按照匯率去算一下2.4萬億美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即可,絕對不會錯(需要注意,這裡說印刷人民幣是形象說法,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印刷顯示的人民幣,央行只須把錢用電子的方式撥給商業銀行即可,商業銀行照樣可以用這種方式支付給來兌換外匯的商家,所以真正印刷的紙幣要遠遠小於發行的人民幣總量,有說中國總共才印刷了3萬億人民幣)。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2008年初中國的外匯儲備為兩萬億美元,而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時我國的基礎貨幣約為13萬億元,你按照匯率去算算,大體就等於這些外匯折算成人民幣後的數額(須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1993年以前是5點多,1989年以前在3點多,你算30年來的匯率的時候,就會一定程度拉低平均值,若以6.5的均值計算,兩萬億美元剛好就是13萬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我國的人民幣發行法定的途徑有四種:一,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國債;二,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三,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即貸款給商業銀行);四,財政部發行通貨。

然而,無論從邏輯上推導,還是查閱已公布的數據,你都會發現,第二種方式發出去的人民幣佔了絕大部分,其他三種方式佔了極小的部分。而第二種方式中,購買外匯又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與之相比,購買黃金的金額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的發行實際上也是央行獲得了1美元外匯就相應地發行等值的人民幣,與中國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竟然是一樣的。

這個結論只是作為引子(同時告訴大家郎教授的觀點不準確),不是我的重點,我真正要說的是,在中國的這種貨幣發行制度背後,隱藏著中國經濟增長的真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