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帝國主義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真相 1990年之後的美國不可能再發生經濟危機

閱讀提示:1990年,美國完成了由「真實的經濟體」向「印錢購物空殼經濟體」的華麗轉身,從此以後,美國僅保留諸如房地產、農產品、汽車、高科技、軍工、航空航天等必備產品,這些大概佔到美國GDP的10%左右,其他產品一律不再生產。剩下的90%都是「服務業」,我已和各位說明過,這種服務業其實就是美國印錢發錢的幌子。所以我說,美國從這時候開始已經沒有「經濟」了,沒有了經濟,何來的經濟危機。美國從此以後只有金融危機,本質上就是美國印錢發錢的體系出現亂套的危機。美國擺脫危機就是重整印錢發錢的體系,使之順暢。

對於經濟危機一詞,中國人很小的時候就經常接觸到,我們的政治課本上都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批判。什麼是經濟危機?馬克思說經濟危機就是嚴重到一定程度的生產過剩。這個定義是沒問題的,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對經濟危機的定義是沒有分歧的。

事實上,經濟危機是再簡單不過的一種現象,也不可能產生概念上的分歧。用最簡單明了的話說,經濟危機就是東西賣不出去的危機,不是一家兩家廠子產品滯銷,而是大量、成片的廠子面臨銷售困境。產品滯銷的後果當然就是工人大量失業,產品都賣不出去,資本家就得裁員,少生產點。

在馬克思那個時代,資本家可能比較笨,把產品生產出來才發現賣不出去,所以就生產過剩,因為實實在在地多生產出了多餘的賣不出去的產品;現在由於資訊發達,而資本家也聰明了,所以現在資本家一般提前就知道產品要賣不出去了,提前就裁員減產,而不用生產出產品來。所以,當代的經濟危機其實就是產能過剩的危機。

產能過剩,就是說資本家已經投入的廠房、機器設備、技術儲備原本可以生產100個產品,經濟危機來了,就得停掉一些機器,炒掉一部分工人,只生產50個產品了。產能的大小主要是用廠房、設備等來衡量的,因為工人是隨時可以僱用的,不是產能的瓶頸。一個工廠十台機器,每個機器需要配備工人,它的最大產能就由這機器決定,而不是由工人決定。

明白了不同時代經濟危機的含義,各位是否猜想新帝國主義的經濟危機是產能過剩的危機?

那你就錯了。新帝國主義其實沒有經濟危機,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經濟」,何來的經濟危機呢?它們根本就不搞生產,何來的產能過剩呢?

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帝國主義是有經濟危機的,在早期就是生產過剩經濟危機,比如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就是實打實的生產過剩危機,我們都知道那時候資本家往河裡海里倒牛奶;二戰之後更多的是產能過剩經濟危機,比如1970年的美國經濟危機,這個時候的危機,資本家聰明了點,倒牛奶的事情少了,很多資本家提前知道賣不出去,就不生產那麼多,當然,工人也提前炒掉。

但是,1990年之後,新帝國主義就不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理由很簡單,我前面提到過,1970年至1990年美國基本上把絕大部分製造業趕出了本國,徹底實現了經濟空殼化。本書在第三章中也說了,從1990年開始,美國印錢購物空殼經濟基本成熟定型。對於這樣一個基本沒有產能的空殼經濟,也就不可能出現經濟危機,他們沒有產品,何來的產品滯銷(當然,我這是極端化的說法,美國還是有10%的GDP是有產品的,這樣說為了表述方便,更通俗易懂)。

那麼,這次次貸危機不也引發了美國大量失業嗎?失業就是經濟危機的一大特徵啊,美國應該也有經濟危機吧?

我告訴各位,只要看過這本書之後,就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次貸危機之後所有學者、媒體凡是認為美國有經濟危機的,全都錯了。

那麼美國到底是什麼危機,失業是怎麼回事?很簡單,那是美國印錢購物空殼經濟的發錢機制出了問題。而導致這種問題的正是華爾街,是他們的貪婪無度給美國政府惹了大麻煩使得本來很完美的印錢購物經濟循環被破壞了。而我們前面已經知道,美國印錢購物空殼經濟的發錢就是靠服務業,發錢機制出問題就是服務業出問題,也就會導致「失業」——如果這些所謂失業者之前的就業也算就業的話。事實上,本書已指出,美國人的相互服務的服務業壓根就是虛假的經濟運行,不創造任何財富和價值,但他們能產生數字上的GDP並將美元發放到美國百姓手中。

所以,我不認為他們這種就業是真的就業,而應該是從政府領錢花的「表演」。進一步說,所謂的失業,則是因為發錢循環機制出了問題,使得他們的表演出現了局部問題,有一部分人被迫退出了表演。

發錢機制與失業具體是怎麼發生因果「關係」的呢?下面接著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