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帝國主義的全部真相 當代新帝國主義真相之四:消費宗教

閱讀提示:新帝國主義無時無刻不在賣力地向全世界推廣這種消費宗教。我們的這些消費觀念,並不是自己產生的,而是被他們灌輸的。老一代的人不容易灌輸,他們的灌輸主要從青少年開始,通過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報紙、雜誌向青少年灌輸這樣的消費觀。

這個題目我本想自己來解釋,怕說得太晦澀各位聽不懂,好在找到了一篇比我說得更好的文章,全文照搬過來,請大家先過目,完了我再作評論和解釋:

作者:未知

集體合謀

「張曼玉穿旗袍了,海派款式」、「章子怡穿著肚兜到美國去了」、「還是朱麗婭·羅伯茨的那件阿瑪尼古董裙更有氣派」……

說起時尚,小資們總是津津樂道,術語一串一串的,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在流行什麼,明星們穿的是什麼款式、什麼牌子,他們都一清二楚,並能及時地模仿。而無產階級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假裝不感興趣。其實他們全都聽在耳中,記在心裡,並在琢磨著怎麼仿製成本更低廉。

資產階級在操縱時尚,他們擁有大量的資金,控制著設計師、藝術家、模特、工廠、媒體、銷售渠道和發布會。小資產階級在模仿或傳播時尚,他們是時尚神話在塵世中的扮演者。數量更為龐大的元首階級則是時尚的殺手,他們能在一夜之間將時尚普及到跳蚤市場,並及時宣判時尚的死刑。

但換一個角度就可以發現,時尚更新的頻率取決於無產階級將時尚通俗化的節奏。比如,當迷彩服作為一種時尚,全世界無產者全都聯合起來,一律穿上了盜版流行迷彩服的時候,迷彩服作為一種時尚的使命就結束了。因此,說只有資產階級才是時尚的操縱者,也不一定準確。作為時尚的模仿和傳播者的小資們,是時尚最直接的表現者,也只有他們最迷戀時尚。同時,將時尚迅速通俗化(降格處理)的無產階級,不也是時尚的操縱者嗎?是他們逼得時尚專家不停地更新,就像黑客逼得殺毒軟體要不停地升級一樣。看來,所謂時尚,是一個社會性的合謀。製造者、傳播者、反抗者一起在左右著時尚的興衰。

傳播渠道

時尚成了一個國際性事件,巴黎天橋上的一個噴嚏,都會驚動在南部非洲或者遠東睡覺的小白領,那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流行面積之廣,真是令人咋舌。電影、電視、報刊、廣告、網路、各種時髦的休閑場所,凡是最先進的傳播手段,都成了時尚傳播的渠道。

影視當然是最重要的傳播渠道之一。麥當娜在《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中展示85套戲服、39頂帽飾、56幅耳環、42種髮型,她甚至還動用了義大利Ferragamo手工打造的多款「艾薇塔」鞋。著名時裝設計師喬治·阿瑪尼,先後為《被告》、《天生殺人狂》、《美國總統》等影片搞服裝設計。電影、電視、好萊塢,永遠是時尚傳播的最好渠道。觀眾們,特別是小資們,總能最先發現影片中的閃光點:你看,《007》中的邦特,戴的是歐米茄手錶;《雲裳風暴》中索菲婭·羅蘭的黑色喪服出自迪奧之手;尼科·基德曼在《末日戒備》中穿的是卡爾文·克萊恩,等等。

人們會密切注視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櫥窗展示物怎麼樣,紐約曼哈頓格林尼治村的前衛作家和藝術家正在想什麼、做什麼,這些都是國際時尚的前沿觸角。小資們一般都懂英文,他們通過英文報刊、英文網站及時了解行情。因為等到中國香港的《ELLE》、中國台灣的《VOGUE》出來,你已經落伍兩三個月了。

選秀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傳播渠道,比如,世界精英模特大獎賽、夏奈兒春夏時裝發布會、名人內褲拍賣會、香港小姐、亞洲小姐評選等。這一類活動都是時尚的通行證。

大都市的街道,如今已經成了通俗時尚展覽會,正在悄悄地傳播時尚信息。特別是酒吧以及各種高級娛樂場所,是有消費能力的小資們經常出入的地方。這些場所因此成了時尚的集散地。它主要是負責將前衛時尚傳播給更多的人,是將時尚通俗化的一個中轉站。

潤滑劑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並不是每一種信息都能暢通無阻。為了讓自己的產品信息在擁擠的信息渠道上衝到前沿,製造商必須投入大量的廣告費用。在這一方面,時尚信息發布的力度,恐怕是其他產品望塵莫及的。因為它總是善於及時在發布渠道中增加一種最有效的潤滑劑——影視明星、超級美人(模特)。美人和明星的誘惑,無論是有錢人、小資們,還是大老粗都無法抵禦的。一位明星或超級美人出場費用之高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她所產生的效益,當然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此,美人就成了時尚信息發布渠道的最好潤滑劑。有了她們,時尚就能家喻戶曉,就能成為追逐的對象,就能轉換成貨幣。

1998年,當17歲的德國超級美人克勞迪婭·希弗登上法國《ELLE》封面的時候,報酬僅僅是1000法郎。今天,她的開價可以漲到30萬法郎。美國工人家庭出身的辛迪·克勞馥,則先後上過全球500多家時尚雜誌的封面。辛迪·克勞馥已經跟歐米茄牌手錶一起,成了萬人矚目的名牌,成了小資們一個永恆的夢想。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懂這種東西,都會對她們感興趣。尤其是明星、超級美人與名牌產品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因此,時尚狗仔隊在這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狗仔隊負責打探消息,並進行通俗的解釋。這是將時尚信息傳播到更底層的重要手段。

比如,林青霞生第二個女兒之後為什麼不發胖?她用什麼方法控制體重?穿了什麼牌子的束腹內衣?辛迪·克勞馥生孩子的時候採用的是什麼止痛方法?據說是用了瑜伽術,那麼,練瑜伽術就成了一種時尚。比如,陳慧琳與人幽會的時候穿了什麼牌子的T恤,那種牌子就會流行起來。

也就是說,影視明星、超級美人就是時尚傳播的潤滑劑。資本家是潤滑劑的塗抹者。他們見縫插針,到處塗抹,弄得滿世界油乎乎、滑膩膩的。

新宗教

在電影金球獎的頒獎儀式上,電影明星丹澤爾·華盛頓登台時,竟然是穿著一雙典雅的黑絲絨拖鞋,鞋頭刺繡,價值200美元,摺合人民幣1800元左右。這不是誰都能穿得起的。但拖鞋因此流行起來,不過大都是些仿冒品。

也就是說,在時尚消費的過程中,真正的實物經常是不到場的,人們僅僅是在消費一種影像、一種信息,就像看三級片一樣,滿足一下饑渴的慾望。實在想模仿,也只能穿一穿冒牌貨。更有能力的,就買名牌服裝的二線、三線貨。但人們並不失望,他們知道了,觀賞了,依然感到很滿足。要知道,人們對時尚的愛是純潔的,就像對上帝的愛一樣。

宗教失寵已經很多年了。傳統宗教離我們太遠,並且不近人情,沒有它也罷了。現在,人們終於找到了新的宗教——時尚。在時尚這個新的宗教中,金錢就是耶穌基督,影視明星、超級模特兒,就像已經獲得了救贖的人,正在天堂里翩翩起舞。看模特在巴黎、紐約、米蘭的天橋上扭屁股,就像到教堂做禮拜一樣。讀明星的緋聞,看電視的娛樂節目,就像吃飯前畫十字、做禱告。

我要告訴各位,現代經濟是一種走入人類心靈世界的經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代的消費者在他日常的消費支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滿足精神需求,花錢「慰藉」自己的心靈。有的花費,百分之百就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而即便那些本來與精神滿足無關的消費,也附著了某種精神的成分,比如,衣服本來是保暖的,但如今則是更加追求時尚和炫耀;比如,你購買任何商品,不僅要在意產品質量本身,也在意產品的包裝和外觀,這都是精神需求;又比如,喝咖啡本來是滿足動物性需求(口舌快感),但是現在也變成了一種時尚性需求,有調查顯示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消費者中竟然有50%是從來沒有喝咖啡的習慣的,他們進去只是為了體驗一種情調和時尚。

這種消費,的確和人類歷史上幾千年的宗教信仰有一拼。都是讓人如痴如醉,都是滿足精神需求。

事實上,成為宗教的並非只有時尚,而是在所有精神消費的領域,形成的是一種更為普遍的消費宗教。好萊塢電影、國際品牌咖啡連鎖店、奢侈品崇拜、KTV、時裝業……它有無數具體的形式,這些構成了消費宗教的整體。

誠然,追求精神的滿足本身並非什麼壞事,但是一旦你認識到這是新帝國主義的陰謀,當它成為新帝國主義國際剝削的工具時,事情的性質就變了。

我可以確定地告訴各位,新帝國主義無時無刻不在賣力地向全世界推廣這種消費宗教。我們的這些消費觀念,並不是自己產生的,而是被他們灌輸的。老一代的人不容易灌輸,他們的灌輸主要從青少年開始,通過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報紙、雜誌向青少年灌輸這樣的消費觀。

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幾乎無一倖免地成為這種宗教的信徒。哪一個中國小孩不想去肯德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