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帝國主義的全部真相 當代新帝國主義真相之三:娛樂業剝削

閱讀提示:娛樂產品的剝削手段,和品牌以及專利費類似,其產品的邊際成本也是幾乎為零,並且可以無限複製,一個影片可以複製任意多的拷貝在全球上印,可以在無數的影院上印任意多的次數。

今天美國的娛樂業是作為他們搜刮全球財富的工具而存在的,若是用實實在在的東西賺錢還好,關鍵是娛樂產品這種東西是虛的,它得以在全球高價出賣,在於美國營造了一種好萊塢文化崇拜,這幾乎成了全世界的精神信仰。美國娛樂業是靠著這種精神信仰來賺錢的,本質上說,這與中世紀的宗教上層利用人民的宗教信仰搜刮錢財沒什麼區別。

我這裡以中國為例說說美國娛樂業對別國的剝削,娛樂業中電影是重頭戲,不妨就以電影行業來說明。

我告訴各位,別以為世界各國都有電影,就都有娛樂業,其實,只有美國才有真正的電影和真正的娛樂業。因為世界任何其他國家的娛樂業與美國比起來,都是被搜刮的對象,都是在瞎折騰,沒辦法在國門之外賺取巨額利潤,只有美國的娛樂業可以在全球獲取暴利。

我想,有必要細說一下電影業的歷史,我們知道電影是從法國和美國幾乎同時興起的,最初是無聲黑白電影。那麼美國是怎麼打敗了法國成為世界電影業的壟斷者呢?很簡單,法國把電影當成了藝術,而美國則是把電影純粹當成商品,就是這個區別,導致了法國和整個歐洲電影成了好萊塢的手下敗將。

說白了,這是兩種電影史觀的對立,最後決出了勝負。法國的是藝術電影史觀,它的要點是:

1、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發展的規律在於藝術家的獨特創新。它們構成了電影史上一個個結點,一塊塊里程碑。

2、在藝術家的先鋒思潮及藝術團體、流派的先鋒運動帶動下,在電影形式的革新性創造下,電影不斷發展著。所以,形式創新是電影發展的原動力。

3、好萊塢電影雖然霸佔著全世界電影的市場份額,然而,它屬於商業電影,支撐它的是「類型」、「明星制」這些工業化的商業要素,而非藝術規律,因此它雖是銀幕主流,卻是「電影藝術」中的另類。

法國的藝術電影史觀註定了它的慘敗,你可以從歷史中看到他們是多麼荒唐可笑。當有聲片出現時,他們大呼默片(無聲)藝術消失,電影不復存在;當彩色片出現時,他們又大呼黑白片藝術消失,電影不復存在……然而這麼多新手段、新科技出現時候,電影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日益繁榮。當初反對有聲片的學者們,也在轉過身去反對彩色片的時候,忘記了目前他們所堅持的「黑白有聲片」;而美國電影則毫無疑問地緊緊跟隨著科技的步伐,每一樣新發明出現,永遠是美國人首先將它運用起來,將科學的柴火不遺餘力地添加到電影的熊熊烈火當中。電影藝術觀將這種現象與美國式的功利主義聯繫在一起,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地說了百年,一直說到今天眼睜睜地看著好萊塢電影統治著全世界每個角落的每一塊銀幕。

把電影當作商品,把電影的進步寄託於技術進步的態度,是好萊塢取勝的關鍵。事實也是如此,電影壓根不是什麼藝術,如果是藝術,它的進步就應該來源於研究這門「藝術」的藝術家們的理論創新。而事實是,電影的進步來自於技術革命,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今天的3D電影,所有這些,都是在一出現的時候就被好萊塢應用到了極致。那些把電影當成藝術的國家,註定要毀掉電影。註定無法和美國在電影業競爭。

我們將目光從過去轉向未來,好萊塢將繼續獨霸全球娛樂業。從DV技術、U-tube網路視頻等新鮮玩意開始盛行以來,我們不斷看到這樣一種傾向,那就是非電影從業人員用家庭DV拍攝的短片也開始贏得觀眾,並在拍攝水平上呈現出越來越專業的傾向。可以想見,也許這樣的傾向將導致主流電影將來發展成為3分鐘的手機視頻短片,以電腦屏幕、手機為終端下載播放。到那個時候,歐洲電影人將會在「電影已死」的悲哀中,在空空如也的劇場中堅持著「長片藝術」,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好萊塢的商業電影美學繼續讓電影在手機里好好地活著,並用無與倫比的商業策略,將影院轉化成像現在的歌劇院一樣的精英階層奢侈型消費的高雅藝術展示場所。

美國電影能給美國帶來天文數字的收入,原因是什麼呢?是勞動創造的這些價值嗎?是因為美國人拍片子耗費了比我們多得多的勞動嗎?這和勞動毫無關係,而是市場面決定。美國電影面向的是全球市場,很簡單的道理嘛,電影的票價乘以總銷售數量不就是它的收益嗎?美國電影面對的是60億地球人。你中國的電影只能面對華人市場,同樣的票價,你的銷量只是美國電影的幾十分之一,你的收益也就只能是人家的幾十分之一。

需要指出,電影本身根本不創造財富,而是帶來財富的凈損失。好萊塢拍一部電影假定花費1億美元,然後在全球上映票房收入20億美元,從GDP核算的角度美國會增加19億美元。那麼,世界果真會因為這一部電影而增加了19億美元的財富嗎?顯然是扯淡,世界範圍內的財富沒有任何增加,而是拍電影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全世界人民的財富在觀看電影之後轉移了20億美元給美國,世界範圍內的財富其實是蒸發了1億美元,也就是好萊塢拍電影耗費的1億美元財富,拍電影炸毀的各種道具(汽車、飛機)等等是世界範圍內財富的損失。

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一則是它的商業定位讓它打敗了競爭對手歐洲,二則是美國在全球灌輸美國文化,讓觀看好萊塢大片成為時髦和潮流,成為一種精神追求乃至於「身份象徵」。對於中國來說,好萊塢也有除此之外的專門招數,那就是搞一些中國元素,弄幾個華人演員,拍些與中國相關的劇情,誇誇中國,拍拍中國人馬屁,這樣我們更加趨之若鶩,屁顛屁顛地跑到電影院奉獻我們的財富。

這就是好萊塢的吸星大法,用電影這種虛的東西捲走了我們巨額的財富。

事實上,目前影視娛樂業並沒有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從中國剝削到像品牌剝削那樣多的財富。首先,中國人還沒有真正掀起去影院看電影的熱潮,你看看本書前文中說的中國人均擁有的銀幕數量就知道了,看看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額與美國的票房對比就知道了。其次,盜版的泛濫導致美國收不到本來應得的很多影視業的版權費。

但是你得知道,從潛力上講,美國影視娛樂業在中國的剝削翻一百倍都不成問題,目前這種翻番成長的苗頭已經顯現出來了,《阿凡達》是首部在中國內地超過10億人民幣票房收入的電影,這就是標誌。如果你要預計一下未來20年美國將通過電影這個剝削工具從中國捲走多少財富,那將是非常嚇人的。

2009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才62億元人民幣,但我要告訴各位,用不了10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就將達到千億乃至數千億。下圖是藝恩諮詢公司繪製的2005年~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長趨勢圖。

其中2005年~2009年這五年是已經發生的真實數據,你可以看到,這5年每年都是以大於27%的高速增長的,2007年比2006年增長了27%,2008年比2007年增長了30.5%,2009年則比2008年增長了43%之高,這是在以加速度增長啊!短短5年時間,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翻了兩倍(變成了原來的三倍):從20.46億元增長到62.06億元。2010年~2012年這3年則是預測的數據,我認為這種預測是過於保守的,他們可能認為2009年是因為《阿凡達》等多部好片的上映才導致票房那麼高,2010年要開始減速增長。即便是按照這種保守估計,3年之後的2012年年底,中國的年票房總收入又比2009年年底翻了一倍多,達到了145億多元。我們就以5年翻兩倍的速度計算好不好,也就是5年之後票房就變成5年前的3倍。那麼你算算20年後的2029年中國電影業票房是多少?我還是列一個表吧,為簡化計算,2009年的票房就取整數60億元好了。

無限制條件下每5年翻3倍的中國電影票房情況

各位看清楚了,按照保守估計,也就是按照2005年~2009年的每5年變為3倍的速度,中國到2029年的票房收入可以達到1.45萬億元!按照現在美國片佔據中國票房一半的比例計算,2029年美國將從中國捲走7000多億元。可怕嗎?很可怕。

事實沒這麼可怕,1.45萬億元早超出了中國票房的增長極限。和今天的北美對比一下就知道,2009年美國電影在本國和加拿大總票房收入是106億美元。北美一共多少人口呢?3.3億。這是兩個發達國家的票房收入,到2029年中國也是個發達國家了,那時的人口是接近15億(預計中國人口在2033年達到15億的峰值),差不多是北美的5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