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國養的其實不是豬 兩種不同的美元

閱讀提示:美元的性質在1970年代初發生了質變,之前的美元是有黃金作為保障、有美國的產能和財富為依託的真實的貨幣;而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的美元,則徹底變質為國家信用貨幣,從本質上,美元就是可以任意印刷的紙,是一種不可兌現的忽悠。

要搞清楚美國養的是什麼,首先就要搞清楚美國是什麼,而要搞清楚美國是什麼,就必須搞清楚美元。我主要和大家討論取得國際貨幣霸權之後的美元,也就是從1945年開始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的美元,因為只有在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後,它才成為連接美國與世界經濟的紐帶,才在我們的關注範圍內。

同樣是美元,同樣是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以1973年為分界線,前後卻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美元。1973年以前的美元,是真實地代表財富和價值的美元;1973年之後的美元,則是脫離了任何財富保證的廢紙美元。

先來看前者,它大體上就是指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的美元。

1944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44個國家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次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由此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體系,簡言之就是美國的美元實行金塊本位制,任何人只要拿著美元都可以在美國按照一定比率兌換黃金,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的貨幣不可以直接兌換黃金,你要想兌換黃金就必須先換成美元,然後去美國換黃金。這樣一個折騰的過程,就叫做金匯兌本位制。

美國的金塊本位制,說白了就是傳統的金本位制,就是說這個國家的貨幣直接與黃金掛鉤,它們的貨幣就是黃金的代金券,相對於黃金永不貶值,也不升值。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的金(塊)本位制規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之所以叫金塊本位制,就是說你隨時可以用美元按照規定的比率去美國銀行換金塊(金條)。

金本位制總共就三種,已經說了兩種,還有一種是什麼,是金幣本位制,這種制度會把黃金鑄造成金幣直接發行,這是最原始的金本位制。早已被歷史淘汰。這年頭誰還鑄造金幣。

所以你明白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一種美國實行金塊本位制,而其他國家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在這個體系中除了美國是金塊本位制外,其他國家都是金匯兌本位制,所以一般把布雷頓森林體系叫做金匯兌本位制的貨幣體系,也有簡稱金本位制的。

你也可以看出,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兩大支柱,第一是美元可以兌換黃金,第二是各國實行盯住匯率制,也就是各國死死盯住美元,基本上和美元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匯率保持不變。為什麼要這樣做?很簡單,美元與黃金固定比率,各國貨幣與美元固定比率,一傳導,各國貨幣也相當於與黃金固定比率了。這就是保證了這個體系中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與黃金固定交換比率,使得各國貨幣有堅強的靠山和保證,獲得堅不可摧的貨幣信用。

1945年~1973年,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元基本上就是黃金的化身,任何人手中的美元,只要願意都可以隨時去美國的央行按照固定的比例兌換黃金。

由於有黃金的制約,美元雖然已經取得了世界貨幣霸主的地位,但是仍然無法無限地印錢,因為這會導致世界各國的懷疑和對美元信心的崩潰,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拋售美元,擠兌美國國庫的黃金。

毋庸諱言,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體系,從它成立那一天起,它就註定要崩潰。確切地說,所有金本位的貨幣體系都是糟糕的體系,都是不合時宜、不適應經濟發展時代潮流的體系,都註定會崩潰。為什麼?很簡單,現代社會需要大量印鈔票,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經常要面臨巨額財政刺字,數量極為有限的黃金儲備壓根就不夠實施金本位。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動搖這個體系的根基。

事實上,布雷頓森林體系僅僅維持了30年就徹底崩潰了,而在這短短30年中,就發生了四次比較大的美元危機。

第一次美元危機爆發於1960年10月。起因是朝鮮戰爭以來,美國一直處於國際收支逆差的境地,黃金儲備由(價值)400億美元驟降至170多億美元,而美國短期外債高達210億美元。這引發了各國對美元的信任危機,出現大規模的拋售美元,搶購黃金風潮。市場黃金價格高出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價的20%。危難中美國只好求助英、法、德等七國,建立起七國「黃金總庫」,終於緩解了危機。

第二次美元危機爆發於1968年3月。由於類似的原因,美國黃金儲備又驟降至了121億美元,短期外債高達331億美元,「金不抵債」。國際市場上再次掀起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黃金總庫」為了平抑金價,天量拋售黃金,導致自身巨虧近35億美元,黃金總庫被迫解散。最後美國政府不得不取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承諾,取消允許任何人按照35美元1盎司的價格到美國自由兌換黃金,而只允許各國央行向美國兌換。到了這一步,實際上布雷頓森林體系離崩潰就不遠了。

第三次美元危機爆發於1971年5月。由於越戰巨額財政開支以及工業生產危機,美國短期外債高達553億美元,國際逆差也達到220億美元,黃金儲備則降為110億美元。歐洲市場爆發大規模拋棄美元、搶購黃金和西歐國家貨幣的狂潮。到了當年8月,美國政府宣布停止外國央行用美元到美國兌換黃金,美元對黃金貶值7.89%,布雷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

第四次危機爆發於1973年,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徹底終結。自從1971年美國宣布停止兌換黃金以來,美元的信用降到冰點。到1973年初,歐洲市場幾乎傾囊拋售掉最後1美元;2月初,美國政府再次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0%,每盎司金價為42.22美元。美元信譽徹底崩潰,西方各國紛紛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制,改行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布雷頓森林體系這種金本位的體系最終悲劇收場,根源就在於黃金的數量壓根就不足以為美元紙幣提供足夠的保證,黃金的數量是有限的,印鈔機的開動是無限的,這兩者的矛盾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

「被逼無奈」之下,美元終於進入了國家信用貨幣的時代,美元再也不需要用任何東西作抵押了,只需要憑著美國的國家信譽,就直接印刷美元。而印刷出的美元又可以發給美國人購買全世界的商品,說白了,自從這種美元時代開啟之後,美國人可以不幹活,就靠印刷美元去購物而維持富裕生活。

一句話,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之後的美元,是一種與之前的黃金美元性質完全相反的美元,它是毫無保證的貨幣,隨著美國經濟的日益空殼化,這些美元實際上成了不可兌現的紙鈔,更確切地說是廢紙。世界上任何國家賺取的美元,都再也不可能從美國換回等值的財富,因為,美國根本沒有這麼多東西可賣。要理解這一點,這其中有太多要細說的環節,下面接著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