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郎教授說美國在亞洲養了四頭豬 豬四:日本危機(1985年)

閱讀提示:1985年美國對付日本,與前面的幾個案例有本質的不同,如果說前面幾個案例僅僅是為了金融獲利的話,對付日本則更有深意,不僅要獲利,而且要把日本對於美國的威脅徹底消除。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世界霸權形成了非常嚴峻的挑戰,再不打壓日本,美國岌岌可危。在操作手法上,與上面說的類似,也是通過製造股市和樓市泡沫、引誘日本人投機的辦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使用了一個被郎教授稱為金融原子彈的玩意兒:日經指數看跌期權。

日本危機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同時又常常被拿來和今天的中國類比的例子,所以我把它放到最後來重點討論。

日本這頭豬絕非前面三頭豬可比,其肥大的程度遠遠超過前三頭豬的總和,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人均GDP上,則超越美國。

更為重要的一點,用養豬殺豬的比喻來描述美日之間的關係,最恰當不過,因為日本本身就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到頭來給日本製造危機,宰殺日本經濟的也是美國。

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產業和經濟幾乎被摧毀。然而,美國出於地緣政治考慮,不得不對日本進行扶植,其力度不亞於對歐洲實施的馬歇爾計畫。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中,美國軍需訂單源源不斷地發往日本,日本重工業得到迅速復甦。直接開啟了1955年的日本經濟「神武景氣」。所謂景氣,是日本對於經濟高潮的稱呼,神武景氣是日本戰後經歷的第一個經濟發展的高潮,神武景氣中日本經濟經歷了神話般的繁榮。神武景氣之後,在美國的持續扶持下,日本又接著出現岩戶景氣、伊弉諾景氣。以製造業為龍頭日本經濟快速成長,經過短短20年戰後發展,日本GDP在1968年就超過西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期間的1961年~1971年,日本實施了著名的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它主要內容是:

⑴充實社會資本。

⑵產業結構高度化,提高高生產率部門在產業中的比重。

⑶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

⑷培訓人才,振興科學技術。

⑸緩和二重結構,確保社會安定。

這一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使經濟達到極大的增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實現充分就業,消除日本經濟的經濟結構不平衡狀況;其具體目的是10年後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及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倍以上。這一計畫規定: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人均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9%。

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在日本實施的結果是,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實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6%和11.5%,超過計畫規定的目標;實施計畫的第七年,便實現了國民收入增長1倍;人均國民收入按市場價格計算,從1960年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1592美元;10年間實際工資平均增長83%。1970年該計畫完成之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先後超過法國和德國,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實施完成之後,日本徹底被養肥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就開始考慮宰殺日本經濟這頭肥豬。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才下定決心並付諸實施。因為這時的日本,實在讓美國忍無可忍。正如郎教授所描述的,日本太過囂張。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人偷襲過的珍珠港夏威夷,幾乎已整個被日本人用重金買下,1986年、1987年兩年,日本在夏威夷的房地產投資就達65億美元以上。日本買下了珍珠港海灘區2/3的豪華酒家、大批樓房、大餐廳、購物中心、高爾夫球場、畜牧場和種植園。每年到夏威夷的數以百萬計的旅客中,日本人佔51%。美國人對日本人再次入侵夏威夷深感憂慮。檀香山市市長疾呼:「檀香山市快變成東京的一個區了。」

美國大陸本土也四處告急,城池連連失守。三菱公司出資8.46億美元收買了被稱為美國「富有的標誌」和「美利堅的標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動用34億美元買下了被稱為「美國靈魂」的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松下公司出資6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環球影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大廈失守;花旗銀行總部大廈易幟;莫比爾石油公司總部大廈陷落……日本通過投資來「收購美國」,逐步取得了對美國經濟命脈的控制,逼得美國無還手之力。據統計,1980年至1988年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了10倍以上。日本人擁有2850億美元的美國直接資產和證券資產;控制了超過3290億美元美國銀行業資產(佔美國銀行業資產的14%);控制了加利福里亞州銀行業資產的25%以上以及其未清償貸款的30%;在美國擁有的不動產超過歐洲共同體的總和;購買了30%~40%的美國財政部債券;佔有了紐約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美國市場上20%的半導體器件,30%以上的汽車,50%以上的機床以及絕大部分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其他數十種商品和服務是日本提供的。

這還了得?日本簡直成了美國的心腹大患。這時美國要對付日本,就不僅僅是從日本套利了,把日本經濟打下去本身對美國而言就具有巨大的意義——打掉對美國威脅最大的經濟體。

前面說了,美國狙擊越南和泰國乃至中國香港都是一個套路,那就是先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美國熱錢就通過各種操縱手法引誘這些財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流向股市和樓市,然後美國人通過操縱股市和樓市,把這些錢「提」出來。說白了,這些地方的股市和樓市是被美國人當作提款機來用的。

採用郎教授的比喻,比方說1代表比較低的財富水平,10代表比較高的財富水平。當泰國越南這些地方的財富只是1的時候,沒什麼好狙擊的,一定要等到這些地方的財富經歷經濟高速增長而積累到10的時候,美國人才開始動手,引誘這些地方的人拿出5元錢來炒股炒樓,美國人就從股市樓市中把這5元錢捲走,一夜之間竊取這些國家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經濟發展成果。10元錢被美國人捲走5元,這些地區的財富被打回5元錢的比較低的水平,那種試圖按部就班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願望對這些國家地區來說如同南柯一夢。一切都要在5元錢從頭再來。

美國人對付日本是同樣的邏輯,只不過,由於日本人天生不愛投機炒作,都愛踏踏實實地工作、創造財富,所以要想讓日本人的10元錢拿出5元錢來炒股炒樓,那真是難度挺大。

最終美國人想到了一個妙招。你日本人不是愛從事實業嗎,賺的10元錢全都又投回實業中去了,日本人的實業就是製造業外貿出口,除了技術水平比較高之外,和今天的中國無異。好,美國就想辦法讓你的實業無利可圖,讓你們的出口賺不到錢,手中的10元錢無處投資了,看你們這些錢用來幹嗎?最終美國人一定可以把你們引誘到股市樓市中來。

怎麼才能讓日本的出口業無利可圖呢?很簡單,美國人的辦法就是逼迫日元升值。這就和今天對付中國一樣,首先是在全世界造輿論,讓全世界都相信世界經濟的不平衡都是由於日元幣值被低估了。美國在歐洲的那些盟友首先被說服,一致認同美國的說法,德國、法國、英國等和美國一同譴責日元幣值低估。這些國家開始加入逼迫日元升值的行列,到1985年9月,日本終於頂不住了,不得不和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一起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酒店簽訂了《廣場協議》,此協議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規定日元必須大幅升值,日本簽字同意。

協議簽訂之後,短短三個月內日元兌1美元就從250日元升到了200日元,即日元升值25%。此後一直連續升值,到1987年已經升到了120日元,相比於1985年協議簽訂之時升值超過100%。

一切都如美國所願,升值使得日本出口遭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日本製造業變得無利可圖,大量製造業企業紛紛倒閉,製造業不能再投資了,無數的企業老闆手中開始出現閑余資金,拿著不知道幹嗎。

此時,美國熱錢便開始流入日本,這些熱錢的首要目的是來拉升日本股市樓市,製造上升趨勢,引誘日本製造業老闆的閑散資金也進來炒股炒樓。在熱錢的作用下,日本股市節節攀升,老闆們看到股市賺錢如此容易「可靠」,手開始痒痒了,最後終於坐不住了,他們開始全面跟進股市。樓市的情況也一樣。

企業老闆們的資金注入股市樓市,使得股價樓價如同火箭般飛躥。到這時,所有日本人都坐不住了,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全民炒股炒樓,泡沫越吹越大。在這期間,日本政府還作出了一項錯誤的決定,給股市和樓市泡沫火上澆油。是什麼政策呢?那就是把銀行利率降低到2.5%,需要注意,這項政策也是被美國政府忽悠而來的,具體不表。利率降到如此之低,產生兩個惡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