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郎咸平先生還能雄起嗎?

曹建海

郎咸平,這個來自中國台灣的公司財務學教授,進入21世紀的中國大陸,以其卓越的勇氣和才學,掀翻了那些竭力推行市場化和私有化的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神壇,從而奠定了自己在華人社會各界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堪稱一幕人間奇蹟的精彩創造。

雖然貴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並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知名大學的助教授和副教授,但郎咸平在學術上的頂峰,應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時期。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為公司治理、公司金融(即公司財務學),所以是一位知名公司財務學教授。當然,郎咸平一生輝煌的頂點,還是在2000年之後運用傳統財務分析方法,通過對德隆、格林科爾模式的剖析,痛斥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直陳國企改革陷入巨大誤區所引起的巨大影響,被大陸媒體稱之為「郎旋風」。

令人驚異的是,郎咸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學者打敗「資本大鱷」的第一人,其所運用的知識,並不是什麼高難技術,而是普通的財務分析方法。他與大陸主流經濟學家群起對其質疑的論戰中,所採用的制勝工具,也不是什麼對數理經濟模型的縝密論證,而是亞當·斯密所提倡的「經濟學的道德情操」。這樣兩個小小的常規武器,因為對路和出其不意,竟然輕易擊潰了來自「資本大鱷」和國內最知名經濟學家的聯軍,郎咸平由此聲名雀起,被稱為大陸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一時諾大的中國無有出其右者。

藉助獨一無二的聲望和管理團隊的運作,郎咸平迅速佔穩了大陸各大財經、管理講壇的主講台,其出場費甚至超過一線演藝明星,幾年來遙居國內經濟學家的第一名,而企業家皆以聽郎咸平的講座為榮。只要是由郎咸平出場的論壇,對於主辦方而言,就保證了票房收入。各大電視媒體也紛紛邀請郎咸平主持《財經郎眼》《財經郎閑評》《解碼財商》之類的財經節目,在極大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的同時,也為郎咸平團隊帶來不菲的廣告分成。與此同時,大量載有郎咸平演講和語錄的書籍充斥書店和網路,諸如《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新帝國主義在中國》《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的產業鏈陰謀》《郎咸平說: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麼難》《郎咸平說:誰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機》《金融超限戰》《產業鏈陰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本質——破解時尚產業戰略突圍之道》《誤區:中國企業戰略思維誤區分析》等,陸續登上了大陸暢銷書的排行榜。這些快餐式著作的大量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普通讀者與郎咸平之間的距離。在方便熱心讀者追捧心中明星的同時,也令心細者研究發現其作品的粗糙,以及不少經濟學邏輯上的牽強附會。

平心而論,郎咸平並不是經濟學家,他的經濟學素養,主要來自美國求學期間的少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郎咸平號稱金融學家,其實主要屬於公司金融學範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司財務學方面,宏觀金融如貨幣、銀行問題等,並不是他所研究的範圍和專長。可以說,如果本分地做一名公司財務專家,相信郎咸平先生在這一領域是卓越的;而一旦耽於自己作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的虛幻,以一名一流經濟學家的標準去審視和要求,郎咸平先生可能就不能達標了,他在經濟學分析上展示的牽強和漏洞,成為其受困於知名度的一柄「雙刃劍」。

由此,本書作者發現郎咸平書中大量的郎氏漏洞,並且有理有據,也就非常順理成章了。舉幾個具體例子,針對郎咸平先生曾經專門撰文論述美國是靠二戰走出大蕭條,而不是靠什麼羅斯福新政和凱恩斯主義,本書作者提出質疑:如果戰爭可以擺脫蕭條,那麼等同於說把飛機坦克自行炸掉也能擺脫大蕭條,美國只需要每天把武器扔到太平洋即可,而不必等到二戰。美國到底是如何擺脫大蕭條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筆者認為較郎咸平的分析,更加符合實際和歷史邏輯。

再比如,郎咸平先生比較出名的「6+1」理論,提出拯救中國經濟不能靠技術、產業升級和品牌,而要靠整合「6+1」。本書作者則指出,整合「6+1」並不能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而只能是導致不同的中國企業自相殘殺,重新劃分已有的固定的國際市場份額而已。從中國的整體看,並不能開拓新的市場。中國要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打出一片新天地,別無他法,只能靠技術性的品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是中國通往發達國家的唯一道路;否則,就永遠是廉價商品的供給者。

類似的例子在書中還有很多,總的來看,本書對於郎咸平先生的「批判」,比較全面,既有對於郎教授細枝末節、隻言片語的深究,更有對郎教授各種理論的全面評述。之所以批判二字要加上引號,在於本書的主要目的和內容並非是要批判郎咸平先生。正如書封所言,作者乃是試圖「站在郎咸平的肩上看中國經濟」,很明顯,作者是想借郎咸平三個字來表達自己對於中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關係的思考。這些思考在我看來是有益的,值得一讀的。

比如,書中對於「新帝國主義」的闡述,真正是站在了郎咸平的肩上提出了更具解釋力和說服力的觀點,作者提出,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印錢購物和債務循環經濟才是當代新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剝削與掠奪的主要形式,這種剝奪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它導致的財富從發展中國家向美國的無端轉移的量是最大的,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比擬的。郎咸平先生的帝國主義論則關注了其他次要方面(比如金融戰、農產品陰謀等),忽略了這個主要方面。

書中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很多,作者對於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解釋,對於中國房地產泡沫的闡述,特別是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解釋具有獨到之處(作者認為中國近十五年來經濟增長的原因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技術設備和產業架構,而是美國對中國實施印錢購物所帶來的二輪效應,作者提出,中國壓根不用再讓美國人來幫著印錢購物,而是可以自己直接實施之,享受印錢購物的所有好處)。

最後,我想繼續談談我對於郎咸平先生的一些看法。幾年之前我曾說過,在郎咸平先生恢弘的光環下,存在三點明顯不足,這些不足阻礙了他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持續性:一是郎教授在走穴上投入精力過多,沒有時間治學,並且他將邁過知識創造年齡了;二是太慣於散兵游勇,不能團結更多的優秀人才;三是遊走於富豪官員之中,對中國下層缺乏了解。

郎咸平的缺點,似乎從他自己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我只是一個小教授我毫無權力,我解決什麼問題呀……我人生目標也改了,不想當教授,也不研究金融炒家,完成中學時的遺願,改作明星了,我現在最大的人生目標是參加明年的央視春晚,由我來取代趙本山演一段小品好不好?」

總體來看,逆境下的郎咸平應該是消極的,甚至是頹廢的。壯志未酬之下他的心態已經非常脆弱,因為他的強勢和高傲,他不能容忍失敗。但是,他又沒有自己的同盟者,所交往的一些朋友,有的受市場理論影響太深,有的已經由於自己的錯誤認識失去民心,這使明星光環下的郎咸平先生更加孤獨。

等閑之人都羨慕明星,但明星的情緒受制於自己的小圈子。在這個圈子不被關注、關懷,他們就有可能陷入無助。對於明星,閃光燈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公眾關注度小了,或者被新的明星頂替了,留給他們的就是失落、寂寞、頹廢甚至自殺。

有些人可能會說,即使不再鑽研學問了,以郎咸平先生的造詣,也是遠超某些能夠影響中國經濟命脈的人。為什麼庸才可以治理國家,而有才華的人偏偏要承受孤獨和寂寞呢?人不能盡其才,是社會資源的最大浪費。對於管仲式的人才,焦急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要靜觀時局,勤奮鑽研知識,同時等待獲得治理國家的機會。當收拾殘局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的郎咸平教授們,如果仍然保持著鬥志和激情,他們卓越的才華,將大有用武之地。

遺憾的是,現實中的郎咸平先生等不及了,他一頭鑽進了商業和金錢的旋渦,試圖利用巨額財富帶來的刺激,撫慰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情。然而,世上從沒有免費的午餐,與之金錢流入同步的,是郎咸平先生流失的激情、雄心和日漸老去的身體,以及薄積厚發、江郎才盡的無奈。

總之,郎咸平是一個曾經創造人間奇蹟的普通人,他還能雄起再創輝煌嗎?我認為不可能了!這給我們很多人的成才和此後的持續堅持,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