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日軍在信陽的暴行

1938年10月12日,日軍第3師團在第10師團的策應下佔領信陽。日軍侵佔信陽前後,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給信陽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日軍佔領信陽之前,從1937年夏季開始至1938年10月上旬,派大批飛機對信陽進行輪番轟炸,大施淫威。僅據1938年6月15日至9月29日期間的10多天統計,日機20餘批、200多架次在信陽城內外投彈1000餘枚,日機的連續轟炸,致使火車站、北關、西關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商業區更是彈坑累累,斷墟殘垣比比皆是,城區大半成為瓦礫,死傷無辜百姓近千人。

1938年7月的一天,城南浉河橋兩頭,有100多人在洗衣、擔水,橋上還有二三十人在行走。突然,五架日機呼嘯而來,低空盤旋。毫無思想準備的群眾,四處逃散,凄厲呼喊,無處躲藏。飛機反覆向橋上投彈,橋被炸毀,人被炸得血肉模糊,河水染得殷紅,殘肢斷體順河漂流,其倖存者寥寥無幾。還有一次,城郊廣水灣上空,突然飛來幾架日軍飛機,附近群眾80多人,紛紛躲入一個防空洞,飛機炸起的土石將洞門填塞,80多人全部悶死在洞內。當地居民王成則說:「我舅母宋沈氏一家5口都死在洞里」。

7月下旬的一天,一列火車剛進站,七、八百受盡顛沛流離的難民剛下火車,日機9架跟蹤而至,先在火車站上低主盤旋飛行,然後俯衝掃射轟炸,大部分難民和車站附近的居民被炸死。章漢夫在1938年8月5日的《新華日報》《豫南剪輯》的通訊中,報道了此次轟炸慘狀:「敵機9架去轟炸車站一帶,緊急警報和投彈,幾乎是同時,全城驚恐萬狀,結果車站一帶被炸甚慘!燒夷彈下落,城區內外大火30小時未熄。房屋倒塌,死傷數百。而避難樹林中的難民,更是炸得慘。人肉血皮,代替了樹葉,掛滿了樹梢。哭聲喊叫,凄慘之極!當天,市面就從熱鬧一變而為冷落,街無行人,店門都關得緊緊的。」信陽市羊山辦事處居民李金蘭目擊了這次轟炸的慘狀,她的公公和懷孕8個月的婆母、弟弟都在這次轟炸中遇難而死。

9月28日上午8時45分到中午12點,敵機70餘架分批襲擊信陽,在城廂內外,再次狂轟濫炸,投輕重炸彈及燒夷彈約數百枚,致城內多處起火,民房大部被毀,東、南、西關及東站附近損失慘重,城區大半成為瓦礫。

日軍侵佔信陽後,以防止「姦細」為借口,大肆放火,焚燒房屋。從1938年秋到1939年春,信陽市郊白天濃煙滾滾,夜晚四鄉一片火光,特別是鐵路、公路沿線的火龍長達數里。1938年秋後,市近郊三里店以南,方圓10餘里,村莊陸續被焚,其中李家崗、付家崗被焚為焦土,使數千農民無家可歸,無糧可食。

日軍在信陽實行燒光政策的同時,對信陽人民進行了野蠻的屠殺,其手段有:

第一,隨意抓人,濫施酷刑。1941年清明節,群眾在西關浉河兩岸為被日寇殺害的親屬燒紙,被日軍巡邏隊發現,誣指是點火「放信號」,有20多人被抓入憲兵隊。每個人都遭受嚴刑拷打,有的被吊斷胳膊,有的被洋狗咬傷,有的給上了電刑,有的被灌涼水、辣椒水。經過20多天酷刑折磨,大多數都死在憲兵隊里,只有一人僥倖未死。1942年,偽警察局、保安隊到十二里橋、東雙河、青石橋一帶清鄉,一次逮捕群眾五、六十人,殺掉十幾人。

日憲兵隊。宣撫班群眾稱謂「鬼門關」、「閻王殿」。據被抓進憲兵隊的倖存者和被迫當雜役的人說:從1938年以來,幾乎每天都有人被抓進憲兵隊,有的五花大綁,有的用粗繩或鐵絲捆成一串。一進憲兵隊,首先遭受一頓毒打,然後被關進土牢或者沒有窗戶的黑屋,所謂重犯則被關進水牢。這裡酯刑名目繁多,兇殘暴虐,令人髮指。審訓室兩旁屋樑上掛著繩子、粗鐵絲、鐵鏈子,地上有老虎凳、帶鐵絲的門板、電椅,還有斧頭、大刀、小刀、鉗子、水桶、烙鐵等刑具以及軍犬。審訊時沒說幾句話,就用刑。日本憲兵有時把人吊成「鴨子鳧水」,或者吊一隻胳膊或一隻腳,或者吊著兩隻胳膊;被吊的人不是用皮鞭抽打,就是用火燒,有時把人捆在板凳上,灌煤油、辣椒水、涼水,灌滿肚子後,便用穿皮鞋的腳猛踩,受害者頓時七竅出血;有時對人施以電刑,將人打昏再用涼水潑醒;有時將入綁在樹上,讓軍犬撕咬。在這個殺人的魔窟里,憲兵的嚎叫聲,狗吠聲和受害者的慘叫聲,晝夜不絕於耳。另據被日本宣撫班指控為「姦細」的一個受害者介紹:在日本宣撫班裡有關押無辜百性的水牢(有半間屋大,一米多高,人在裡面不能直立)、土牢(在地下,一間屋大小,關20多人,僅在上面有一進出口)。水牢四壁全是混凝土,只有一米高,沒有窗戶,水齊胸部深,大小便全解在水中,人只能彎腰站著,嘴挨著腥臭的水面。這些牢籠殘害無辜百姓不計其數。幾位當年曾目睹日寇宣撫班對中國人施以酷刑慘狀的群眾說:1939年夏天,我們路過西關外的宣撫班,親眼看到日本兵把幾個人的雙手甲鐵絲捆在各自的一隻腳上,另一隻腳卻讓站在用鐵絲做的鐵蒺藜上。有的人站不住倒下了,身上被紮成無數小孔,鮮血流了一灘又一灘。

第二,成批屠殺、活埋。日本侵略者在信陽殺人成性,在僅有幾萬人的信陽城,就在柳林堤(今玻璃廠附近)、落陽橋(西關外)、桑林寺(大拱橋以東)、北關外等地設殺人場達7處之多。日軍在柳林堤就手人2000多,群眾把那裡叫「萬人坑」。從1938年冬到1940年底,日本憲兵隊幾乎每天下午3點以後,用汽車拉人到「萬人坑」屠殺。他們把人反綁雙手,有時用一根粗繩將二、三十人的左臂拴成一串,然後將每人衣服割下一塊,蒙上眼睛。接著,日本憲兵手舉大刀或端著刺刀對準受害者,每人劈刺一刀,一腳踢入坑內,有的被害者還在慘叫,就被活埋。1939年3月初,連續幾天,日憲兵與漢奸勾結,在獅河南岸,抓了600多名賣柴、賣草、賣糧的群眾,全部殘殺在「萬人坑」內。1938年底,農民楊貴德被抓去挖坑埋入,當埋到最後一人時,日本兵突然砍他一刀,一腳將他踢入坑內,活活埋掉。1941年,日本憲兵在「萬人坑」埋滿了屍體,就把殺入場挪到桑林寺附近河邊,從1941年到日本投降,日寇在桑林寺殺人多達數千人。

1939年4月,日本兵在信陽市南郊抓了16個趕集的農民,當即五花大綁,押到葡萄井(今農科所附近),7人被刀砍,9人被活埋。1939年2月,有16歲的王貴銀、盧保林和幾個青年人,在北關外被日本兵抓往,當即活埋在北關外的一塊田裡。

日軍侵佔信陽期間,利用各種手段千方百計地掠奪資財。

1938年秋後,日本兵幾乎天天下鄉擄掠。郊區許家村有兩天就被搶四次,家家戶戶的糧食和雞、豬、羊都被搶光。一天,十幾個日本兵闖入張家村,他們開槍打牛,殺豬宰羊,頓時雞飛狗叫。這裡來不及跑掉的群眾,被 日軍逼迫把打死的家畜家禽煮熟,他們吃飽後,一腳把鍋踢翻,然後把該村八家農民的一萬多斤稻穀搶走,又放火燒了該村的房屋。城郊區雙井鄉距鐵路很近,是日本經常打擄搶劫的地方,據該鄉的雙井、十八里廟兩村統計,日軍擄掠大牲畜500多頭,掠奪各種財物達3萬多件。

信陽地處豫鄂交界處,是豫南的交通樞紐,歷來商業比較發達,日軍侵佔信陽後,商界人士有的逃跑了,有的商號倒閉停業了,市場呈現一派蕭條景象。此時,日商機構乘虛而入,並逐年發展。到日本投降時,小小的信陽城,日商遍布各個角落,建立各種洋行40多家,壟斷了整個市場。這些洋行大致分以下幾類:

一是以收購物資、原材料為主的有:瀛華洋行(主要收購牛羊皮、芝麻、黃豆、木材、木炭、銅等),悅來洋行(收購糧油),三扇洋行(收購牛羊皮),三棱洋行(收購芝麻),大廣洋行(收購各種木材),新隆洋行(收各種皮毛),水產洋行(收購水產生豬),倪玉機關(專收購銅),新新公司(收購煙葉),豫南木材株式會社、平野洋行、真崎洋行等。這些洋行多是日本人為經理,規模較大。經營方式,多以銷售各種日產布匹、百貨、雜貨,收購(或交換)各種軍用物資。

二是以經營日用百貨的洋行有:平野洋行(賣日用雜貨)、進軍堂(百貨、點心)、大日廣洋行(布匹)、佐竹洋行、高砂屋洋行、水野洋行、山田洋行等。

日商經營的各種洋行打著「中日親善」、「大東亞共榮」的旗號,其實都是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特別是以收購軍用物資和其他原料為主的洋行更是如此。如日商瀛華洋行(市區大同路北段),是當時信陽最大的一家洋行,除日本人外,僱用有華人當買辦,苦力多達30多人。該洋行與日軍野戰倉庫及貨物廠簽訂合同,它所需要的布匹、雜貨由野戰倉庫供給,而收購的芝麻、黃豆、木炭,銅交給野戰倉庫。日本倪玉機關(是日特活動點)是以收購銅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