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投資的最初倡導者是瑞銀華寶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愛德華·科什納。有數據表明,在過去的30年里,世界金融市有11次明顯的主題投資熱潮,其表現超過市場均值的150%。而在中國,有資料表明,將主題投資明確作為一種策略分析模式提出並受到國內投資機構和投資個人仿效的第一人,是雲南信託前總裁蔡明。蔡明在他的股票市場策略研究報告中,將幾大因素作為指導股票投資的主題,即消費升級、世界工廠、城市化及進出口、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預期。①在由他主導的一份股市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主題投資理念。他們的研究結論是,投資幾大主題的股票,將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
中國城市居民和農民的消費水平會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990~2002年,中國城市居民收入增長迅速,年均增長15.1%。目前,中國中產階層的隊伍正在迅速形成並擴大,這個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大概在35000~40000元,家庭購買力達到85000~120000元,他們的消費目標已經從1000~10000元的商品提高到10萬~100萬元的商品。在一個產品相對同質化的時代,中產階層的比例達到70%比較恰當。
農民的購買力也正在提高。農村人均年收入超過4000元的人數比例從1997年的9.4%上升到2006年的26.8%、2007年的34.1%、2008年的56.3%、2009年的72.9%和2010年的83.6%。收入增長最快的是農民工,未來5年間,他們年均收入增長率將達21.3%,這些群體的購買目標將逐步轉向中高檔消費品。
中國人均消費水平在2003~2020年增長了10.8%,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消費結構將不斷發生變化。隨著收入增加,人們對衣食的消費支出比例會大大下降,轉而追求健康、舒適、質量和樣式。未來10~20年,房子和與住房相關的商品將成為家庭的首要需求,教育、醫療、旅遊、電信、信息和家庭娛樂等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都將成為消費支出中增速較快的項目。
報告指出,消費升級的最大動力就在於城市中產階層的崛起和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收入增長加速和消費模式的變革。它們所惠及的人口總數將達到8億人之巨。從收入分布的人口年齡段來看,中國收入最高的群體集中在26~40歲,這部分人正處於成家立業的階段,消費要求也相對較旺盛,成為房產、汽車的主要消費群體。隨著這個群體收入的總體提高,對房產、汽車和其他奢侈品的消費仍會持續。
收入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向城市中產階層和新農村建設的受惠者——廣大農民——傾斜。
符合該消費主題的投資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投資於那些收入效應最明顯的行業,依次是汽車、數字電視、住房、旅遊、醫療保健;二是替代效應明顯的行業,如乳製品、紅酒、品牌白酒、品牌啤酒、連鎖零售行業。
中國經濟運行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即重化工業化階段。重化工業化既是中國工業自身運行的必然趨勢,也是國際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最新趨勢,外國對華投資的重點正在向重化工業轉移。在重化工業化階段的投資策略是,中國重化工業將成為國際熱錢流入的先導行業。了解中國重化工業所處的階段和不同行業配套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可以發現中國走向「世界工廠」的先導行業的選擇標準。現階段應重點關注汽車、汽車配件、工程機械、機床、化工原料,以及大規模消費電子組件等行業。由於重化工業的特點是資本密集、投資比重大,因而在高投資需求的拉動下,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將會非常旺盛,但受到資源和建設周期的限制、鋼鐵等原材料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這樣的狀況短期內也很難改變。
城市化是保證經濟發展不減速的重要條件之一。統計表明,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就業增長,與城市發展速度密切相關。城市建設的相關產業(如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綠化、餐飲、保安、服務等)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吸納勞動力,特別是供給過剩的低技術勞動力的效率,遠遠大於其他產業(如汽車、高新技術、金融貿易等),而農村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城市的發展。城市化將過剩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出來,可以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是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的關鍵。所以,加快城市化進程勢在必行。
在20世紀50~80年代是中國最有利於實現城市化的時期,但當時並沒有把握好而錯過了最佳時機。目前,中國正在採取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戰略。據《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估算,從現在開始,中國每年將有1200萬農民轉為城市人口。據天則經濟研究所估算,從農村轉移到城鎮的人口還將以每年2000萬~4000萬的規模增長。據法國百富勤估算,中國的城市人口將在2018年超過農村,達到8.18億,占人口總數的57%。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60%,生活在鄉村的人口將減少1.2億~2.4億。在正常情況下,城市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兩個百分點左右。
但中國的城市化未能與工業化同步發展,「二元結構」以及「三農」問題長期存在,城市化率遠遠低於工業化率,成為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障礙。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由工業化單引擎推動轉變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雙引擎推動,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也能推動相關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的雙引擎驅動模式決定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相互影響、相互推動,成螺旋增長態勢,城市化率與工業化率的比值將逐步提高,城市化率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在城市化主題下,今後城市化對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公司壯大的推動力將主要依賴核心城市輻射力。具有核心城市輻射力的區域主要集中於三大區域經濟圈、環渤海區域和新興工業城市。
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經濟復甦緩慢的影響,流入中國的外資不斷增加。為了避免外匯儲備增加過快,中國採取了加大進口的策略,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貿易盈餘逐步縮減的趨勢日益明顯。在進出口與人民幣升值主題下,相對於生產型企業,機場和港口類公司具有一定的價格剛性,其贏利主要靠規模增長。因此,雖然出口退稅率降低可能影響第二年出口額的增長,但出口結構的調整將會給機場和港口企業帶來機遇,尤其應該重點關注貨運增長較快的機場企業,謹慎關注港口企業。對於大宗原材料依賴進口的企業來說,匯率的小幅調整會給其凈利潤帶來較大影響,因此應該關注原料、組件等主要依靠進口的行業和公司受到的影響,如鋼鐵、電子類上市公司,同時應衡量外國產品對國內企業的衝擊程度。
以上四個主題是我國主題投資概念與方法的雛形,標誌著一種全新的投資策略的出現。主題投資之所以被業內看做一種新的分析方式,主要在於其沒有按照既定的行業劃分股票類別,而是按照主題來劃分。行業劃分是有規律可循的,但主題劃分並沒有約定俗成的規則。究竟什麼樣的股票屬於什麼樣的主題,這為分析帶來了一定難度,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利用這一方法挖掘出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主題投資策略的出現,在中國投資市場上讓投資者與投資機構耳目一新。
所謂主題投資,就是通過分析實體經濟中結構性、周期性及制度性變動趨勢,挖掘出對經濟變遷具有大範圍影響的潛在因素,對受益的行業和公司進行投資。其特點在於它並不按照一般行業劃分方法來選擇股票,而是將驅動企業長期發展的某個因素作為「主題」來選擇地域、行業、板塊或個股。
主題投資是自上而下挖掘出可能導致經濟結構或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潛在因素,分析領悟這些根本性變化的內涵和寓意,再形成與這些根本性變化相匹配的投資主題,然後自下而上地選擇能夠受益於該潛在因素的行業和公司,最後來構建股票投資組合,以進行投資。成功的投資主題最重要的是要對經濟中潛在的結構性變化因素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投資主題的發掘一方面需要極強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研究者具有各種經濟數據的實時獲取能力。提出熱點投資主題的往往是既具有信息優勢又具有研究實力的證券研究機構或是投資機構。不僅這些研究機構有固定的傳播渠道向更多的受眾發送有關其投資主題的報告,官方的證券媒體也會隨時刊登這些主要研究機構的觀點和看法,也就是說投資主題具有強附著力。最後,這些熱點投資主題往往能與實體經濟中的一些現象相契合,比如,2004年的那波股市行情:「裝備中國」投資主題就契合了國家隨後頒布的產業政策以及機械行業一定的景氣回升;「人民幣升值」主題契合了幣值的不斷攀升;「新能源」主題契合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等,也就是投資主題具有較高的環境適宜度。
由此可見,能夠成為熱點的投資主題具備三個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