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1世紀中國經濟前景預測 確立全球新坐標和經濟新規則

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以市場匯率計算,儘管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1/3,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6%,超過美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對2010年的估算,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佔到25%左右。若以購買力平價匯率計算,中國的貢獻率會更高。

放眼望去,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多隻引擎仍陷入停頓困境之中,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對中國來說,儘管正在遭遇外部衝擊和內部失調的影響,中國2010年的經濟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長。

高增長正讓中國重現輝煌。大約300年前,歐洲文藝復興剛剛結束,遠在東方的中國成為西方人夢想的天堂,那時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佔到將近1/3。直到1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5個百分點,大約相當於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歷史正在重演。過去10年,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中國龐大的外需帶來了大規模的全球採購,為全球多個經濟體的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在全球產業轉移中,中國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國內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為發達經濟體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場。

世界鋼鐵協會發布報告稱,2010年全球粗鋼產量達到14.14億噸,創下全球粗鋼產量新紀錄。其中,中國以6.267億噸位居全球第一位,佔全球鋼產量的44.3%。中國黃金協會稱,2010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340.876噸,比2009年增加26.896噸,增長8.57%,再創歷史新高。2007年中國黃金產量首次超過南非,至2010年已連續4年蟬聯全球第一大產金國的地位。

中國出口有望在未來4~5年內再翻一番,10年後,中國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部長彼得·范洛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現已成為加拿大的第二大全球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額高達2430億美元,增長近58%,東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2010年,中國多項排名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併購交易額居全球第二;超越英、法、德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三大股東。這是中國社科院2011年《世界經濟黃皮書》和《國際形勢黃皮書》中公布的。

在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尤其是投資者的目光還停留在過去的世界格局上,即美國是最權威的經濟強國,歐洲其次,接著是中東的酋長國最富有。許多人還以為美國打個噴嚏,歐洲就得感冒。然而,這個世界早已不是這樣。從經濟上看,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已成為一個堪與任何歐美髮達國家平起平坐的經貿夥伴。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中國正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放眼全球,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在全球市場的角色,正從最大的製造中心和出口國,逐漸演變成一個強大的全球買家,而這才剛剛開始。

過去30多年裡,隨著中國不斷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對外貿易經歷了巨大變化。大膽的經濟改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得以向歐洲和美國出口廉價商品,西方企業通過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來削減成本。另一方面,中國正從全球市場購買更多商品。2010年,中國進口貿易量排名第二,10年後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將淡出全球最大供應者的角色。雖然印度、孟加拉國和越南等低成本市場對中國來說是一種競爭,但它們在產品和供應商數量上至少在未來10年內無法與中國匹敵。

中國的供應商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再單純依賴價格取勝,而是擴大了在快速周轉、良好基礎設施、快速市場反應以及遵從國際標準等幾乎各個方面上的優勢。對歐美大型企業所作的調查顯示,它們中多數沒有打算減少中國企業的訂單,這突顯出它們對中國供應商日益增長的熱情和信任,全球消費者也將繼續受惠於中國以低廉價格供應種類繁多的商品的能力。同時,海外賣家也受惠於中國日漸增大的胃口。快速瀏覽一下中國在歐美的訂單,就會看到從食品飲料、家庭用品、特殊用品,到工業機械和建築材料等,應有盡有。

中國的對外投資從2008年的260億美元、2009年的433億美元,到2010年的600億美元,規模越來越大。從非洲、南美的礦產和可耕地,到美國的金融公司和歐洲的技術,隨處可見中國的訂單。

對外直接投資市場的份額往往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英國1914年的佔有率為45%,美國1967年頂峰時期為67%,而當今中國僅僅為6%,多數為中國國有企業的上市公司,但目前大部分仍為非跨國性質,其「買下世界」的成長空間顯而易見。

中國的高額儲蓄將刺激更多併購交易。中國企業通常現金過剩,銀行則存款過剩,這些富餘資金目前主要用於購買外國國債。

無獨有偶,日本公司20世紀80年代掀起的美國收購狂潮曾經引起人們的焦慮。日本當年的經濟神話得益於由製造商、供應商、分銷商和銀行組成的大型聯合體——集團企業,在提高研究和開發預算的基礎上,轎車、摩托車等產業飛躍發展,帶動海外銷售取得成功,隨之而來的充裕資金拉動國家經濟騰飛。近年,國際上對中國「買下世界」的炒作與當年日本「買下世界」有異曲同工之處。

中國近些年的發展不僅在國內積累了巨大財富,還積累了可觀的外匯儲備,成為左右全球金融的重要力量。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為28473億美元。曾幾何時,中國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成為導致國內宏觀經濟失調的「罪魁禍首」,美國也曾視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為一種潛在的威脅。但是現在,這卻成了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最大力量。

如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等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簡稱G7)的總和。有分析指出,中國外匯儲備中有60%~70%是美元資產,這對當下動蕩的金融市場中穩定美元資產的價格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充足的外匯儲備,為中國謀求重塑國際金融新秩序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基於對中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的考慮,歐盟首先提出,應把中國納入解決全球金融危機的談話框架;中國也提出,要改革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上的舊的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在新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獲得相應的發言權與地位。

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一躍成為區域龍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正在積極爭取全球經濟領頭羊的地位。當然,中國也需要與之相稱的國際金融話語權和參與制定新的遊戲規則的權利。其中,人民幣正在向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邁進。上一輪國際金融秩序大調整以美元代替英鎊而告終,本改革,人民幣的地位將不斷攀升,謀求與中國國力和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影響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