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春節是在全球經濟形勢仍然不明朗的背景下到來的,但中國經濟卻繼續逆風飛揚。
據全國假日辦統計,以休閑旅遊方式度過春節的人,2011年已突破1.3億人次,旅遊消費總額1200億元,同比增長22.4%。
一些宏觀經濟學家斷言,旅遊、居住、交通等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意味著中國消費結構升級開始進入「劇變期」,消費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將不斷上升。
知名投資銀行法國巴黎百富勤表示,從2010年起,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有望從投資拉動型轉變為消費拉動型。無獨有偶,德意志銀行亦表達了類似觀點,稱服務業及高端消費品行業將成為未來5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兩家投資銀行均對中國的消費市場表示了極為樂觀的預期。法國巴黎百富勤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歐文預測,中國正步入第三個消費高峰,將滿足人們對質量、品牌、時尚、食品安全衛生的需求,並進一步滿足人們對住房和汽車的需求。歐文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出現消費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從消費品行業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市場份額都由該行業的前三大品牌分享,而新興的消費群體對品牌的關注度更甚,這將使那些具備優勢的品牌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好發展。我預測,高端消費品行業在今後5~10年會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其中,電信、銀行、保險、醫療、旅遊、網上娛樂等服務業及高端消費品行業的股票將會有突出的表現。
看好未來中國消費市場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階層隊伍,另一個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已經成長為消費主力軍。這些獨生子女的消費習慣已經大大不同於其父輩,他們追求消費而非積蓄。我預判,長期以來在中國一直居高不下的儲蓄率將會逐漸降低。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人均年收入2.5萬~3萬元、家庭年收入7.5萬~10萬元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的,從事腦力勞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及白領。2010年,符合上述標準的人數佔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約為13.5%。據此推算,2009年中國達到中等收入階層標準的家庭為7000萬個,家庭年均收入7.5萬元,家庭平均擁有資產31萬元。到2015年,以上數字均將成倍增長,達到中等收入階層標準的家庭總數為3億個,家庭平均資產達100萬元之多!
隨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消費率將不斷上升,從2009年的62%上升到2015年的71%,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020年再上升到78%,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等收入階層具有怎樣的經濟特徵,從而使得人們另眼相看?進一步分析,至少可以歸納為六方面:教育背景通常較佳;有基本的經濟基礎和創業知識;比較富有,願意在相對約束但不是完全約束的環境下發展;在經濟發展中可產生拉動效應,往往可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有部分固定資產。
具體來講,對於未來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構成,一些關注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形成的社會經濟學家有過非常明確的表述。他們認為,有5種人將成為中國新興的中等收入階層的代表,包括:科技企業家、金融行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各類專業人員尤其是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國外駐華企業的中方管理人員、私營企業家中的一部分。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規範發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經濟發展較快的大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將日益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主流群體;同時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也將成為整個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
對於這樣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當然與普通人有所不同。調查表明,買房、購車、自費旅遊是當今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三大消費熱點。在深圳和上海等地,絕大多數中等收入家庭都擁有住房,特別是深圳。統計數字顯示,已有7成深圳家庭擁有房產。即使在全國房價最高的上海和北京,中等收入階層購房熱依然不減。
在購房費用方面,有些人選擇了一次性付款,更多的人則首選消費貸款。還貸能力和信用等均高於一般水平。目前,已擁有一套房產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希望擁有或已著手購置第二套房產的大有人在,進行購房投資的人也占很大比重。
除了購房,購車和旅遊休閑也是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熱點。目前,在衣食方面,中國城市居民已絲毫不遜色於西方發達國家,只是在住行和其他方面還比較落後。但在中國,車房俱備已是中等收入家庭的顯著標志。與此同時,在休閑消費上,中等收入階層也正向國際水平看齊。由於工作原因,許多人休閑機會極少,因而對休閑度假反而更為重視,無論國內外的黃金旅遊線路上,還是城市中獨具情調的餐飲場所中,以及娛樂健身設施集中的地方,都有他們的身影。
總體來講,中等收入階層善於構思和接觸「高級文化」,喜歡參加各種社會組織,有高度的公德心,喜愛家居布置,衣著引領時尚,消費講求品位,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消費支柱群體,他們的存在對加強中國消費、拉動內需可謂功不可沒。
但至今,中國中等收入階層還不是實力群體,這正好說明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巨大的消費潛力。國家統計局2009年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最高的是深圳,為20548元,其次是上海,為10932元。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離中等收入水平還差得很遠。但不容否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口比例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正迅速增加,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出生的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正不斷加入這個群體:他們是20~40歲左右的年輕人,著眼未來,創造財富;他們投身貿易、金融、IT、傳媒和演藝事業;他們中有學者、專家、律師、醫生、職業經理人等。
通過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任何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隨著教育的普及,這個領導中國消費、主導社會文化的中等收入階層正在形成。
第二,誠如麥肯錫公司指出的,建議「另類關注」,呼籲外國企業在中國應該放低眼界,否則它們將有可能失掉巨大商機。如今中國的藍領工人隨著收入提高將成為中國最大的一股消費力量。這一消費力量卻被大多數跨國企業忽視。麥肯錫研究報告的這一論斷對外國在華企業的一些基本設想提出了質疑。爭奪低收入消費者的外國在華企業相對較少。但也有例外,其中最成功的範例要數寶潔公司,它專門為中國這個市場的藍領階層設計和生產產品。不過,許多其他外國企業仍然將焦點集中在大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富裕消費群體上。麥肯錫公司指出,現在到了關注中國低收入群體的時候了。
第三,從農村湧入城市的農民工,他們正成長為下一波經濟景氣周期中的准中等收入階層,這個群體到2011年將增至2.9億人,大約相當於當今美國的總人口。隨著這一群體收入水平的提高,他們將成長為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其人數到2025年將達到約5.2億,相當於那時中國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第四,我對未來農村人口的發展趨勢也非常看好。按照傳統看法,農村人口的收入跟城鎮人口有很大差距。這是事實,由於城鄉收入存在差距,農村消費只是城市消費的1/3,農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差不多落後城市人口10年,現在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相當於城市人口2001年的水平。
未來農村消費趨勢,從過去二三十年城市發展的軌跡中可見一斑:城市人口先是買彩電、洗衣機、冰箱、空調,接著買手機、電腦,然後買汽車。其實,農村家電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我們相信,將來農村發展的速度有可能快於城市。隨著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如今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原來認為農民不需要買洗衣機,因為他們連自來水都沒有;農民不需要買電冰箱,因為他們連電都沒通;農民不用買電腦,因為他們沒有通互聯網;農民不用買車,因為路沒修好。但因為新農村建設掀起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所有這一切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都實現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的起飛創造了重要前提條件。
此外,就在過去的一些年裡,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民幾千年來的農業稅免了,農村孩子的學費免了,連書本費、學雜費也免了,有些農民還有了低保和社保,這些都是中國農村的新發展。在農民保障大大增加、農民與城市人口收入差距又快速縮小的情況下,未來農村的消費肯定將大幅增長。
中國社會還處在急速轉型的過程中。行業壟斷、部門壟斷以及權力市場化等與市場經濟原則相背離的「非常」現象,在一定時期內不可能一下子淡出歷史舞台。但是,隨著合理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逐步建立,制度性樊籬將被拆除,社會日益開放。機會均等、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