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就是買未來,買未來實際上也就是買預期。認識中國股市下一波投資榮景的宏觀動向,可依據幾條清晰可辨的主線:一是中國經濟多個新增長點的最終生成;二是人民幣處在長期升值的通道里;三是國際國內流動性泛濫,中國將處在流動性大爆炸的旋渦中;四是中國崛起的價值重估。這四條主線現在尚不明朗,但唯其不明朗,才給了中國投資市場以無比廣闊的想像空間。只要任何一條得以兌現,都可能在中國股市激起投資衝擊波,更遑論四條主線在未來交織、耦合,從而產生巨大能量的合力共振。
對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2020年趨於下降,但仍將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預期的增長減速凸顯持續提高生產力的政策的重要性,包括推進勞動力再分配、提升人力資本、鼓勵創新等措施。此外,中國正在進一步改革,以確保經濟增長在社會、能源、環境各方面都具有可持續性,這些對於促進生產力提高和社會效益改善都很重要。
中國經濟在持續高增長了30多年後現在進入下降期,亟待找到下一波榮景的增長點。所幸的是,在經歷過經濟危機後,一些經濟領域正在發生變化,能源、生物、信息和新材料、高科技製造業這四個領域將成為新的增長點。能源方面,低碳能源會使我們逐漸脫離幾百年來依靠傳統化石能源的情況,轉而依靠風能、太陽能等一系列清潔能源。
隨著人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生物技術應運而生。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環保技術的應用等,都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對於信息的發展,更多的是在高通、海量、智能軟體方面。移動網路、互聯網和電視網的三網融合以及它們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將成為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部分。
由於新材料的應用,特別是納米技術的發展,也將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將使得中國未來發展前景更好。
其實,中國政府從2000年就啟動了12個面向未來的重大科技專項,比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的應用,生物製藥以及下一代無線通信網路等,所有這些都已經或將成為中國未來一二十年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礎。
隨著中央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陸續出台,新興產業將在中國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帶動國內經濟上一個新台階。它們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在的市場需求,成長性好、技術和資金密集度高,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高技術附加值的新產品或服務。
未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必然在產業關聯效應強的產業或行業,其具有回顧效應、前瞻效應和旁側效應,其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行業和經濟的發展。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產業或行業,有望產生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成為主導的消費熱點,並由消費市場作為支撐,拉動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上一個新台階。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危機後,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和中國特有的人口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未來一二十年的中國消費大潮。
對通貨膨脹的長期預期。2010年以來,全球各類食品價格上漲之聲不絕於耳,以色列的西紅柿、韓國的大白菜、中國的大蒜及巴基斯坦的麵包等產品價格都罕見走高。與此同時,美國通貨膨脹預期重燃,歐洲通貨膨脹率升至近兩年來的最高點。通貨膨脹也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預示通貨膨脹的石油、黃金、棉花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也出現了暴漲局面。此外,鑽石、翡翠等規避貨幣貶值的珍稀物品價格也瘋長,2010年翡翠批發價漲了一倍多。
許多市場人士把糧食價格上漲歸因於極端天氣導致的投機因素,對此,肯亞、烏干達、奈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巴西和菲律賓等國政府還發出警告:預計2011年將出現極端天氣,加上交易商進行投機行為,2011年可能會出現糧食短缺現象。而且,世界發展運動組織警告說,對沖基金、退休基金和投資銀行的糧食投機有可能推動糧價進一步上漲。
但我認為,全球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應歸咎於美元貶值。在美元貶值下,全球匯率干預問題還在糾結之中,發達國家指責新興經濟體操縱本國匯率,新興經濟體則反駁發達國家藉助寬鬆貨幣政策誘導本幣貶值,貨幣戰爭在一幕幕上演,國際熱錢到處興風作浪,通貨膨脹之聲響徹全球。熱錢紛紛湧入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市場,部分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
如果順藤摸瓜,我們不難發現,全通貨膨脹的真正根源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國為救市長時間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是流動性泛濫的直接結果。
同樣,中國也面臨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這輪來勢兇猛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自四個方面:(1)國際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2)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3)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壓力;(4)正在推進的資源價格改革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
起始於2010年6月至10月的A股上升行情,實質就是對持續通貨膨脹預期的一種反映,這次反彈突破了長期受壓制的3000點的瓶頸。在通貨膨脹不斷演化的過程中,由於資源的稀缺性,大量資金流向保值增值類股票。此外,供應鏈中游的製造業以及下游的消費品(如食品、釀酒、零售)類股票也從通貨膨脹預期中直接受益,一再被市場投資者挖掘、跟蹤和炒高。在股市以外,字畫、瓷器、郵票等一些防通貨膨脹類藏品,作為投資品而被普遍看好。
對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跌破8∶1、7∶1大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人民幣匯率開始走平,維持在6.8∶1的水平。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步入復甦的關鍵時期,歐美與中國之間圍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摩擦日漸增多,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人民幣匯率以市場為主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很多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競爭的新興國家,也紛紛加入到歐美的隊伍中,這些新興國家將在諸如20國集團峰會等多邊框架內聯合發達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施壓。
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如果在外界壓力下讓人民幣升值,難免落下屈從歐美的口舌;另一方面,如果不升值,可能會損害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人民幣是否該升值?以何種方式升值?對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預計人民幣升值只是時間問題。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在世界舞台上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未來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必須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使用範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中國需要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這就需要在匯率制度上進行改革。如果人民幣匯率還是實施緊盯美元的政策,中國政府就不得不採取類似美國的貨幣政策,即實施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無疑會加劇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
第三,中國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與擴大內需的目標,這在客觀上也要求人民幣升值,使中國消費者手中的錢比以往更加值錢,能夠在市場上買到更多東西。而且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國外進口的商品變得更加便宜,有利於改善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狀況,對緩和國際貿易爭端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我們都知道,在市場經濟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調控,兩國之間的匯率變動也有「一隻手」在調控,這就是兩國經濟的相對基本面。此次金融危機不僅沒有摧垮中國經濟,反而催生了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中國正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傲立於世界群雄之中。而遭受危機重創的美國至今沒有走出危機的陰影,失業率和財政赤字高企。因此,讓一個相對實力不斷增強的貨幣去緊盯一個相對實力不斷衰減的貨幣,這本身不利於匯率機制的合理化和國際化,未來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
預計人民幣將進入長期的升值通道,因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決定了人民幣升值的時間和空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國際收支順差與日、德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人民幣升值的空間將會很大,人民幣升值的時間也會很長,保守估計為10年左右。只是在吸取了日元快速升值產生泡沫的教訓,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的不利影響後,人民幣升值過程必然是緩慢的,並呈現出先慢後快的特徵。在緩慢升值期(約5年時間),預計人民幣將每年升值4%~5%左右,升值幅度為20%~30%。隨著國內外條件逐步具備,人民幣將進入快速升值期,保守估計也要5年左右,升值幅度在50%以上。其實,即便人民幣不升值,升值預期也將一直存在,而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