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把從美國發端並迅速波及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嘯稱為「金融珍珠港事件」。世界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的轟然倒地,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著名的四大投資銀行不是倒閉就是被關閉、被改制,世界級公司如美國國際集團、美國銀行、花旗銀行、通用汽車公司等,一個個都像美國珍珠港的艦艇一樣沉下去了。
2009年5月,媒體刊出一張著名的照片。照片上是2008年10月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從照片上可以看到一艘艘大貨輪都停在那兒,照片上註明是735艘。735艘貨輪,其運量相當於全球運量的1/4。不只是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100多艘,還有鹿特丹港300多艘。這就是金融海嘯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衝擊之大即便不是絕後的,也是空前的。
而金融危機反映的只是一個表象,危機觸及了深層次的結構性內核,說到底,是全球經濟結構的巨大失衡導致了危機的爆發。其中有兩大失衡: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中國則是最大的生產國,後者將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部分賣給美國,雙方形成了一個產銷供求鏈。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使這個鏈條突然斷裂,於是全球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和危機。危機逼迫這兩個經濟大國進行調整,即調整它們的增長模式,美國必須從消費導向轉為出口導向;而中國則相反,從原來的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和消費導向。調整的結果是出現新的國際平衡。只有在這兩個大國間實現經濟貿易平衡,全球經濟才能夠再度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這個由金融海嘯帶來的大變局,給中國帶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即進行從出口導向轉變為內需和消費導向的革命性變革。我預測,在未來10~15年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的新增量中,將有16%~17%由汽車行業提供,汽車行業將成為當前及未來中國經濟拉動力最強的行業之一。由於汽車行業的產業鏈較長,涉及石油化工、鋼鐵、電力、輪胎、金融、維修服務等眾多行業,可以直接面向大眾消費,因此,發展汽車行業可以成為未來很長時期內中國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們還將看到,汽車消費將帶來中國整個社會結構、居民生活及消費模式的深刻變革。汽車消費的普及,不僅會改變人們的活動範圍,改變他們的工作、生活及人際交往方式,也會改變目前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加快城鄉居民的融合及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汽車的普及,將改變居民的居住方式,促使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旅遊、郊外休閑等,都將更加便利。這種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將極大地增加居民的消費需求,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居民消費需求。
另一個是電信業。在未來10~15年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的新增量將由電信業提供。可以說,隨著中國放開3G牌照,從2009年開始掀起了3G網路投資建設的高潮。有分析員指出,電信運營商的資金投入將超過3100億元,電信設備製造商將成為主要得益者。儘管3G需要電信運營商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但由於中國人口規模龐大,加上市場廣闊,不僅會吸引更多存量用戶由2G轉向3G,也會吸引更多新用戶進入3G市場。有人甚至認為,在未來8~10年,3G的啟動將拉動中國經濟規模增加至少10萬億元人民幣。
由於電信業對居民消費有直接拉動作用,電信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電信業對居民消費需求的拉動,不僅表現為電信業本身,還表現在電信業創造居民消費需求上。我們只要看看這10多年來中國電信業的發展,就能夠看到電信業在創造居民消費方面的作用。因此,3G的啟動在未來8~10年內增加居民消費10萬億元的預期並不誇張。而且如果考慮到對電信業上下游新產業的影響,那麼這種拉動居民消費的作用可能比我們預估的還要大得多。
由汽車行業和電信業可推及所有由中國政府推動的排浪式消費領域。我們也可以盡我們的想像,列舉出儘可能多的泛消費領域可能產生的變革機會,比如食品飲料(含酒業)、住宅、商業、家用電器、旅遊等消費類行業。
從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中國當下的歷史變局中我們會看到,一場原本一直是紙上談兵的內需轉型,確實可以引發中國擴大內需的消費升級,請不要忘了,這場升級革命將在有13億人口的中國發生!可以想見,隨著中國政府的政策向內需大力傾斜,隨著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場由家庭汽車、數字電視、高清平板電視等在各個層面的排浪式消費即將展開。
這種排浪式消費革命又將和新一輪的中國城市化狂潮相耦合。截至2009年末,中國城鎮人口突破6億,城市化水平已達46.6%。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無論是與世界上處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城市化率都相對較低。因為相對較低,所以具有強大的後勁及爆發力。再強調一次,這一城市化進程是在一個有著13億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的大國展開的,這將成為世界史上一次人口從農村向城鎮遷移的偉大壯舉,這是前所未有的!
未來,掃除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障礙——取消戶籍制度——勢在必行。這一障礙的掃除,意味著中國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終將被打破。預計到201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0%,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0%,甚至更高。中國城市化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首先,城市化必將帶動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而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關聯度很高的行業。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現在中國城市的房價和世界城市的平均房價相比,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了,中國樓市的價格因為人口的剛性需求還將迅速攀升。由於人口眾多和土地稀缺,未來北京和上海都市圈(合計將共超過5億人口)的房價將高得驚人,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市房價。中國未來的另一條房產金蛇帶就是廣深珠港澳,延伸到海南海西,像一條金鏈沿海岸線蜿蜒而上,人口規模將逐步接近兩億。另加上五顆內陸明珠——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瀋陽,它們分別對周邊地區超過1億人口形成輻射效應。這些城市鏈將是未來20年中國城市的經濟版圖,雖然存在的障礙很多,但經濟發展大趨勢終將受到時間的檢驗。
本節從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這個背景條件下來看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中國政府大力度的擴大內需政策,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以及正在到來的中國人口老齡化,中國經濟正孕育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機遇。2009年和2010年,是中國從出口導向向內需導向轉型的起始年。這種轉型是普遍的,廣泛的:一是覆蓋的人口從城市到農村,消費者的心理認知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二是覆蓋的行業,從房地產、汽車、家電、電信到服裝、化妝品、飲料等,林林總總。作為市場投資者,從現在起就不失時機地逢低買入與中國消費結構轉型相關的優質資產投資標的,長期持有,你無疑會成為這場內需消費革命的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