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牛市前夜的中國股市 世界經濟進入景氣上升周期

2010年,仍是全球經濟從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中逐步復甦的過渡期,經濟回暖雖然步履蹣跚,但趨勢不可逆轉。據巴黎銀行、摩根士丹利、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及高盛五大投資銀行的統計資料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總體縮水0.7%,2010年經濟恢複較為強勁,估計增長率可達4.78%左右。

過渡期的含義是:2011年全球經濟再次滑向負增長區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較2010年會有所減緩;2011年是世界經濟進一步調整的時期,金融制度將進一步完善,國家、企業及個人去槓桿化的陣痛過程將繼續,國際貿易及資金流向將繼續由區域不平衡向平衡轉變。而這一調整過程是全球經濟走向健康、恢複活力的必經之路。

支持經濟持續回暖的因素有:歐美各國央行將維持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美國第二輪定量寬鬆計畫(QE2)措施引致高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歐債危機演變成全球危機的概率極小;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在金融風暴中日趨成熟,能更有技巧地把握穩定和發展的節奏,實現長治久安。

歐美各國2011年將保持低利率政策,這幾乎沒什麼可懷疑的。各大投資銀行把歐美各國加息的預期紛紛推遲到2011年底,甚至2012年。2010年歐元區和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仍舊很低(歐元區1.5%,美國1.6%)。在低通貨膨脹氛圍內,維持低利率政策可為擺脫通貨緊縮的陰影、刺激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的投融資環境。

美聯儲宣布的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加上奧巴馬宣布的減稅政策延續,可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雙管齊下,雙劍合璧。不排除美國經濟發展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這些政策可以幫助美國經濟進一步恢複。

歐債危機已經被區域化和隔離化,由此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危險不復存在。愛爾蘭、西班牙危機對市場的衝擊程度遠低於希臘危機。從驚恐地應對希臘危機到鎮定地面對其他歐盟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這說明各國銀行和企業在希臘危機白熱化時,已經將其他有問題的歐盟國家的風險計入賬面,並準備了應急措施。世界股市和債券市場也已經提前反映了這些風險的分攤。

希臘經濟和愛爾蘭經濟占歐洲經濟的比重很小,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的資金足夠救助葡萄牙、冰島、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五國的債務危機。當然歐盟各國發展嚴重不平衡、統一貨幣政策但沒統一財政政策仍是其軟肋。如果歐元區真的可以結束在爭吵和妥協中發展的局面,抱團取暖(比如統一發行歐元債券或「不擇手段」地擴大內需,即核心國對邊緣國產品的消費需求),基本上可以度過債務危機。但是從根本上對弱國進行改革,使歐元區最終朝最佳貨幣區方向發展,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儘管如此,相對於新興經濟體的欣欣向榮,發達經濟體卻難復往日榮光,它們在「沒有信用、沒有工作、沒有快樂」中苦苦掙扎。經濟低增速、失業率高企、消費者信心不足很可能成為部分發達經濟體今後數年內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並不是簡單的周期性波動,而是很大程度上的結構性調整。主要發達經濟體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如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正、房地產市場泡沫以及結構性債務等,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自我修復。

與之相反,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工業化、城市化和迅速崛起的中產階層,則預示著新興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特別是人口眾多的亞洲、拉美地區經濟體,數億人的勞動力大軍將推動城市化、貿易發展和科技創新。這次金融危機對於新興經濟體造成的僅僅是一次外部衝擊,一旦這些經濟體採取了應對政策,減緩外部衝擊,經濟就能夠沿著原有的高增長軌道繼續增長。

鑒於此,2010年12月19日發布的《世界經濟風險指數與主權國家評級》報告稱,從2011年起,世界經濟將進入8年為一個周期的上升期,但由於世界主要經濟體面臨透支增長、通貨膨脹、財政緊縮等不利因素,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增長將放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