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獨特的企業文化:華為「狼性文化」 「充滿擴張的力量」

狼有一種強者心態,無論是兇猛的獵豹,還是身強力壯的野牛和馴鹿,或是有「長跑冠軍」美稱的黃羊,一旦狼下定決心,就會尋找適當的機會,果斷出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中華民族是一種忍耐的文化,而不是擴張的文化。我們就是要在利益均沾原則上強行推行擴張文化。」任正非有著打破傳統的氣魄,他強調,「華為要用5~10年的時間將內部關係合理地理順,使之充滿擴張的力量。」

飢腸轆轆的狼群碰到了獵物,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決策,果斷決策讓狼抓住了最好的時機,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美美地飽餐一頓。

華為創立的時候,正是中國商品短缺的年代,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給矛盾突出。但是中國電信市場被跨國巨頭壟斷,價格昂貴,巨額的利潤都裝進了外國人的錢袋。由於沒有獨立的技術產權,政府只能花巨資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技術被外國電信運營商壟斷了,中國企業要立足,擁有自主技術是關鍵。華為面臨著一個選擇:搞自主研發風險大,等於找死;不搞技術研發,就是等死。任正非在關鍵時刻成了指路人,果斷做出決定: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搞技術研發。

從1994年起,華為開始進入無線業務。中國電信決定採用新的制式——GSM制式,華為的ETS450制式已經過時。當時華為人擔心產品最早也得1998年才能上市,那時國外廠商早已分割完市場了。經過一番研究後,1996年,任正非果斷敲定:揮師GSM業務。華為常務副總裁徐直軍後來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也表示,現在來看「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華為的這一決定為進入3G市場培養了後備軍。

在進軍美國市場前,任正非曾經與錢伯斯有過接觸,並向他表達了友好合作的願望,但是思科根本看不上這個「無名小輩」。錢伯斯提出乾脆思科兼并華為得了,最終雙方不歡而散。後來「老虎嘴上拔牙」,任正非提出「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最後,以體面的方先和解,華為名聲大振。

古人云:「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任正非深知這一弊端,當機立斷,果斷決策,爭取到了最好的商機,使華為一帆風順地走下去。

狼體型如狗,與魁梧的肉食動物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狼卻是動物世界裡的強悍者。狼能夠將體型和力量比自己大得多的牛置於死地,甚至敢於與強壯的獅子叫板,連素有「群獸之王」稱號的虎也懼怕群狼三分。狼之所以有這樣的威力,關鍵在於它驚人的執行力。

日本軟銀公司董事長孫正義談到:「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中國民營企業大多數壽命都很短,很大原因是工作效率低,執行力度不夠。要提高競爭力,執行力是關鍵。

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華為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績,在高速飛奔的道路上沒有出現過執行力模糊、團隊模糊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強大的執行力。

在新員工培訓中,有一條鐵的紀律:「穿皮鞋、西褲、襯衫、打領帶,一個都不能少。」在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將被仔細檢查,不合格者立即改正,否則就有可能被退回。許多人習慣了隨意的休閑裝束,對這種要求感到「渾身不自在」,而華為卻堅決執行這一規定,因為這是完成學生向職業轉變的標誌。

任正非認為,執行力就是競爭力。軍人出身的任正非深知,要保證戰鬥力就必須有強勁的執行力。華為也染上了濃重的軍事色彩,在軍事化管理中,公司強調: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後才可以不遵守。任正非也明白,公司的規章制度是有不合理之處,但是他為了保證執行的效率和速度,寧可犯一些錯誤。

1999年4月,員工汪宏被派遣到肯亞,負責ETS450項目的工程實施。這是華為在非洲的第一個項目,任正非希望把它做成樣板工程。為了儘快了解現場,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汪宏來到距肯亞首都80多公里遠的工程現場奈瓦夏小鎮(Naivasha),迅速開展工作。一天深夜,用戶打來電話說華為設備所在的機房有異味飄出,汪宏緊急奔赴現場,原來是其他廠家的電流模塊被燒掉了,正散發出難聞的味道。為保證安全,他接連測試各項設備,直到凌晨3點多鐘。經過9個月的艱苦努力,經過測試,合作方對結果非常滿意。

在??塞俄比亞開局更是不容易,基站建在一座海拔近4000米的山上。一路上都是土路,早晨8:30出發,11:00才能到機房。為爭取更多的時間,他中午只能留在山上,餓了就啃麵包。基站上氣溫低,風力大,架設天線困難。但他克服了重重難題,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順利通過了驗收。

華為今日的成功,正是依靠著華為人強大的執行力才完成的。華為貫徹執行力只有一個原則:萬眾一心。方法、手段只是形式,重要的是統一思想,使上下級相互認同,真正走出執行力實現難的瓶頸,實現共贏。

「狼子野心」,狼是難纏的,不達目的永遠不會罷休。它會想盡各種招數,實現自己的目的。跨國公司稱華為是「難纏的土狼」,令它們坐卧不安,很有道理。

華為研製出自己的交換機以後,承接的第一單業務就是浙江義烏試驗局。當時華為剛剛起步,「群眾基礎」不好,沒有打廣告的經濟實力,大多數業務都是賒銷。因此,義烏是華為展示自己、獲得生存權的一次最重要的機會,一旦失敗了,華為就要倒下。一位曾經經歷了那場驚心動魄的苦戰的華為人說:「如果那次真的出了什麼錯,沒有搞成,就沒有今天的華為了。」帶著公司的希望,華為人奔赴義烏,前後整整四個月,大家與機器吃住在一起,經過反覆的調試,完成了第一個試驗局。

1992年,華為萬門機的方案基本確定了,就招募了一批技術骨幹開始研發。為了儘快研製成功,科研小組從周一到周六,早出晚歸,一心撲在機器上。一個休息天,在公司吃完午飯,劉平剛想美美地睡一覺,就被李一男叫走,進行聯合調試。忙碌一番後,李一男在一個模塊上撥號,另一模塊電話振鈴響了起來,兩人歡呼起來。李一男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剛才做試驗時,是不是設置了『永久連接』?」劉平檢查一下果然是。去掉永久連接後又不通了,軟體還是有問題。經過反覆的琢磨和試驗,電話終於打通了,而一天的時光也溜走了。

窄帶電話網信令網是技術的制高點,後來的電話就是採用這一網路運行模式。在開發這一技術的過程中,華為人遇到了一些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大家都快要急死了。馬上郵電部就要派人去測試了,設備卻老死機,反覆檢查,發現是某個部件出現異常高溫導致的,但問題一時無法解決。在測試當天,大家的「鬼點子」來了,在那台機器後面放了一台台扇,總算矇混過關了。

郵電部人員剛走,他們就馬上又開始忙了。大家把設計圖紙和各部件都檢查了一遍,「眾里尋她千百度」,問題還是沒解決。乾脆鏖戰,一次偶然的機會,終於找到答案了,原來一個電容焊反了,調整過來就正常了。等到故障排除時,技術人員在機房已經住了一個月了。

正是靠著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華為人不斷攻破一個個難題,為華為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