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理智慧:「任氏管理法」 「客戶比天大」的營銷之道

營銷是連接社會需求和企業決策的中間環節,是把消費者需求和市場機會變成利潤的手段,是企業制勝的關鍵。營銷是企業的門面,它能實現三個目標:讓業務增長、創造新聞、提高形象。

華為的營銷之道頗具特色。在華為,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是宗旨,「客戶比天大」、一切為了客戶、在最短的時間內響應客戶需求,成為華為市場制勝的法寶。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有一句名言:「戲比天大。」這表明了她的藝術境界,更表明了她對觀眾高度負責的態度。

任正非認為,客戶是華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客戶比天大。他說:「從企業活下去的根本來看,企業要有利潤,但利潤只能從客戶那裡來。華為的生存本身是靠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客戶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並獲得合理的回報來支撐;員工是要給工資的,股東是要給回報的,天底下唯一給華為錢的,只有客戶。我們不為客戶服務,還能為誰服務?客戶是我們生存的唯一理由!」既然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是客戶,提供企業生存價值的是客戶,企業就必須為客戶服務。

服務客戶是華為的生存之本,一切都要以客戶為中心。嚴冬雪封大地,華為人前去解決客戶問題被困在零下二十多度的車上;夏天烈日炎炎,外出的華為人擠在超載的長途車上。大年三十,爬上高高的鐵塔維修也是家常便飯。他們不分晝夜,堅守在崗位上,維護著華為的聲譽。

案例一

2003年上半年,華為在吉林移動通信公司的設備連續發生多起質量和人為事故。為此,華為長春辦事處對吉林移動智能網設備維護進行24小時監控。長春辦事處工程師魏雲峰和吉林移動智能網維護人員,竟從除夕夜工作到大年初二凌晨;另一名員工鄒善甚至掀開地板,探究每一條線路的來龍去脈,分析網路數據一直到深夜。在全體人員的努力奮鬥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案例二

2004年3月21日早上,華為員工苗清在出差回來的火車上,接到網管中心某科長報告:3月20日晚華為HSTP1(A平面)升級可能造成友商(與華為協作的其他設備提供商)提供的簡訊設備工作異常,下發成功率很低,已經造成客戶投訴。該友商沒有技術人員在場,網管中心要協助解決。苗清二話沒說,與服務經理下火車後直奔故障機房,經檢查,升級後已經測試的所有鏈路均正常且無相關大問題,這次的問題主要責任不在華為。但他們還是把工作做下去,這位科長大早晨沒吃飯就趕來了,問題查出後,本來她可以去吃早餐,但她卻堅持說:「既然來了就再工作一上午,能多處理一些就多處理一些事情吧。」在大家的團結協作下,故障排除了。

案例三

1997年,剛到華為不久的陳雪志被派往西安辦事處,一開始就碰上了一件棘手的事。訂購的設備遲遲不到,延安電信催了許多次,貨終於到位了,但又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由於到貨延期了,再加上不明來路的問題頻頻出現,延安電信領導火冒三丈,直接把多份投訴信傳真發到總部。總部指派一名公司高層與陳雪志一起處理這件事。他們兩人從西安乘火車,晚上才到,天氣寒冷,尋覓了半天,才找到一家旅店歇腳。第二天,兩人去延安電信局,聽著對方主管領導的抱怨、怒罵,還要賠著笑臉。兩人將客戶意見逐條記下來,打算回辦事處匯總後處理,當他們趕回辦事處時,已經是深夜,寒風凜冽,兩人凍得瑟瑟發抖。

案例四

華為員工裴嘉翔曾講述了一件事。2003年5月的一天,某客戶按照合同來提358件貨物。華為對那358件貨物進行了準確的審核校驗,在與客戶交接時發現,客戶清點失誤,漏點了6件。華為人沒有簡單地說,這是客戶的問題,不是我們負責的範圍。為保證交付給客戶的貨物正確清晰,發貨組和複核組暫停其他業務,克服貨物裝載緊湊等種種不利因素,積極協助客戶卸貨、重新清點。在重新清點,客戶重新核對後,他們又幫忙裝好貨物,交給客戶運走。次日,他們又聯繫這位粗心的客戶,客戶回覆說還是少6件,請求幫忙。他們分析問題後,立即趕往廣州火車站協助客戶清點。最後直到客戶滿意,他們的任務才算完成。

沃爾瑪全球商場的店規僅有兩條:第一條,客戶永遠是正確的;第二條,如果客戶錯了,請參考第一條。任正非將此店規移植到華為,要求華為人牢記:客戶沒有錯,有錯的只是華為人。

對待客戶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客戶利益至上,客戶永遠是正確的,急客戶之所急,客戶比天大,這就是華為的客戶服務理念。

任正非給華為確立的另一個營銷戰術就是人海戰術,不惜一切代價,集中優勢兵力猛攻。

為了更有效地服務客戶,華為動用龐大的人員力量,形成人海陣容,有時是100:1或更多,全天候接待客戶。跨國公司在每個省市一般只有三四個人負責,而華為在縣區就派了七八個。

遇上展會等大型活動,華為更是「興師動眾」,陣容大得讓人震撼。1996年,信息產業部、郵電部在北京召開全國交換機產品訂購會。各個省市電信系統的主要官員和行業負責人都會來參加,任正非早早就做準備。與會的領導一共來了40多人,而華為參會的人員多達四五百人。

1998年,19個省市GSM交換機展覽訂貨會在北京召開。任正非從全國各地辦事處和公司總部抽調500多人,租用最好的展位,花費上千萬。此次會展,愛立信、華為一共獲得中國移動280萬線的訂單,相當於整個訂貨會成交量的1/3。

1999年,華為在內蒙古召開第一台移動交換機開通現場觀摩訂貨會。當時,一個省的訂單有可能達到幾億美元。任正非為此發動人海戰術,不惜一切代價。他花巨資從美國租用一架直升飛機,迅速辦理了飛行許可證,把客戶運到會展現場,又派人從上海空運大閘蟹,還專門請來高級廚師為客戶們現場清蒸大閘蟹。

在市場上衝鋒更是如此,前面衝鋒的戰士倒下了,後面的拿起「接力棒」繼續向前衝刺。「我們這些從海外回來的人常說,要倒下四撥人才能打開一塊市場。」已經離開華為兩年多的王冠珠,提起那段經歷仍然心驚膽戰。在他看來,華為今天的成績是付出了重大代價才得到的。

正是依靠「人海戰術」,華為保證了快速響應客戶的能力,爭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間。華為今天的成就,是無數華為人前赴後繼的傑作。

2002年,電信行業的「冬天」冷得出奇,世界各大電信運營商大幅裁員,中國各大運營商大幅縮減投資規模。任正非把孫亞芳、洪天峰等一大批副總裁派往市場督戰,但是已「回天乏力」,華為當年銷售收入自創業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嚴峻的市場壓力,迫使華為開始重新思考市場銷售。

過去,華為人從產品和技術的角度???解市場,銷售收入也主要取決於市場份額,研發主要聚焦在競爭對手和技術跟蹤上,很難準確判斷客戶的最終需求和偏好,產品和技術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長遠的眼光,在市場競爭中容易被動。

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遇到了問題絞盡腦汁也找不著頭緒,不如換個思路試試。為了扭轉被動局面,儘快度過「冬天」,2002年6月,任正非在華為啟動了市場和產品組合分析項目,即MaPA(Marketand Portfolio Analysis)。至此,華為意識到必須加強和客戶的溝通互動,從而拉開了由銷售型向營銷型轉變的序幕。

通過這一項目,華為建立了一支強悍的跨部門團隊,正確定位目標市場,制定業務計畫,使華為的產品和技術的商業價值迅速提升。

舊問題剛解決,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新問題又出來了:如何更好地吸引客戶的視線,提高華為的競爭力,在與國外大公司競爭中力爭上遊。銷售再好,沒有卓越的服務網路也會在市場上栽跟頭。為此,許多外國大公司都十分重視服務。

任正非也日益認識到為客戶提供儘可能完善的技術服務的價值。於是,2001年,華為委託權威調查機構蓋洛普諮詢公司為其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這是一次全方位的調查,涉及華為的品牌價值、產品質量、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等方方面面。在這次調查中,令客戶不滿意的主要集中在售前服務和售後服務等方面。

針對這份報告,任正非提出,華為要真正為客戶著想,努力實現客戶的價值,為他們提供滿意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客戶就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客戶的壓力就是華為的壓力」。

2002年,任正非印發了《華為公司客戶滿意度研究》,在內部流傳。他要求所有員工都要認真學習、討論,華為內部開展了一場熱烈的大討論。

現在,華為的營銷理念真正確立起來了。華為不只是拿到合同,建好網路走人,更重要的是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不是要幫客戶解決短期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