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新的起點(2009—) 第二十四章 借勢世博走向全球

走向世界,是改革開放的中國唯一的主題。而世博會,則是如同奧運一樣貫穿了整整一百年的中國夙願。2010年,當世博會終於在上海拉開帷幕之際,恍惚間,那些衣衫齊整的古人彷彿穿過歷史,重新回看國家在過去百年中的苦痛與榮光,心生慨嘆。

而這個偉大時代下的服裝企業,則從一個方面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社會人文,每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和服裝設計師都會在自己的領域表達出一個與時代相關的清晰形象。他們在堅決的斷裂和有益的繼承之間尋找走向世界的新路途。

2010年,世博和夏天,幾乎同時來到了中國。5.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246個國家和組織參展,預計7000萬參觀人次,這些數字的堆砌本身就說明了一個事實——這將是史上最大的世博會。

中國人喜歡這種大場面,也許只有這個擁有幾千年未曾斷裂的政治文化基礎的國度,才襯得出如此磅礴的集會。在萬國來朝的隱約感觸中,這場足以媲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活動,似乎更應該令人沉迷。在臨近開幕的那些日子裡,關於世博的討論是如此熱烈。諸多聲音用各自不同的角度闡釋著世博對於中國的意義——百年夢圓大國崛起的標誌、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旗幟、低碳經濟、綠色革命的倡導者……

關於世博會的本質,實際上並沒有如此複雜的意味。從更寬廣的視野來看,世博會是薈萃人類文明成果的盛會,是一次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大聚會。如上海世博局副局長周漢民所言:「世博會在很大程度上,是讓中國人民有一個機會,以虛懷若谷的精神,來看待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同時也讓世界有一個機會,能夠平和平等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而世博與中國的關係,就如同現代文明與古老民族之間的巨大碰撞,在矛盾中不斷演繹著鮮活的歷史。一部中國參與世博會的歷史,就是中西矛盾融合的編年史。梳理150年來,歷屆世博背景下的中國轉型期細節,于洋務煙雲、革命浪潮、市井百態中,可以觀照近代人類文明的進程。

1939年,中國遠離了世博,逐漸退出參與世界發展與改革的進程。彼時的世博,只是作為中國發展的一個逆向參照物。一戰之後,人類開始反思科技的雙刃效應及理性的局限,世博會敏銳地捕捉到人類社會變化的脈絡,開始關注人類生存環境和現實生存狀態。

1982年,中國與世博會重逢,改革開放的大旗在劫後重生的大地上飄起,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逐漸正視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重新回到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軌道上來。

世博開幕之前,「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浦東,恰逢開發20周年,鄧小平當年的指示再次被人們重溫:「抓緊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此語出自1991年,浦東開發遇阻時,而在世博開幕展示大國崛起的今天,似乎仍具現實意義。

上海正在世博的洗禮下發生著變化。美聯社報道稱,上海正經歷世博會的「成年禮」,重返世界舞台;《時代》周刊文章則稱,上海有輝煌的過去,隨著日本經濟的強勢崛起和「亞洲四小龍」的興盛,上海的地位一度落寞,但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震動世界,上海人開始重塑夢想。如今來到上海,你能感受到這個擁有1900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迸發出令人驚恐萬狀的力量。

世博會,正在改變著上海這個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城市,也正在叩響上海以及長三角的經濟升級轉型之門。隨著世博年的到來,上海的轉型之翼也已打開,2009年的《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公布,已在為上海的轉型指出綱要。而上海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復旦大學教授李天綱在接受外電採訪時表示,上海還沒有達到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但是世博會把它放到了世界地緣政治的中心,使它成了21世紀初一個人們無法避開的都市。

作為上海世博會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企館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民營企業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對於美特斯邦威來說,參與世博會民企館的建設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民企的機會。

三十年以來,中國一直給外界以製造大國的形象,紡織行業更是如此。提起中國服裝業,給世界的印象是廉價的服裝代加工。從目前中國服裝行業看,沒有一個本土服飾企業能夠打造出稱之為世界級的品牌。周成建曾坦言,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面對很多其他可以獲得更豐厚利潤的機會,但是出於對服裝行業的熱愛和執著,始終堅守在服裝這個傳統行業,就是期望有朝一日打造出一個真正屬於中國的世界級服飾品牌,而世博會正是給了自己早日實現這一夢想的階梯。

周成建在談到參與世博會的初衷時說:「參加世博會民企館的建設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出於對當下形勢的期望,期望美特斯邦威有機會進一步的鞏固國內市場,進一步的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發展的期待,期待能更好的為中國服裝行業積極的推動和成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領域的一分子。」

眾所周知,世博會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企業的最佳平台,也是中國企業向外界展示自身實力,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橋樑,美特斯邦威作為中國服裝界民營企業代表參與世博會民企館的建設,也充分顯示了其欲借世博之機打造品牌國際化的決心。

在周成建眼中,美特斯邦威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服裝品牌,而是中國服飾文化。美特斯邦威不僅僅有中國休閑服飾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品牌,也有中國最專業的服飾文化博物館。如果說140多年前,「榮記湖絲」參加萬國博覽會算是中國紡織業進入世博會第一步的話,美特斯邦威願意跟著前輩的步伐走下去。

在世博會「全球化」的概念下,美特斯邦威的參與勢必更加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與周成建一直所說的,「我們要做全球裁縫」的思路相吻合。

作為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平台,Meters/bonwe也在終端推出了與世博會更加緊密相連的互動活動,讓消費者有機會親臨世博園。2010年4月,Meters/bonwe在全國眾多店鋪均開展了「幸運上上籤,暢遊世博園」抽獎活動,消費者在購物達到指定金額後,即可獲得參與抽獎,頭等獎就是「世博會門票兩張」,總計共送出了約1800張世博會門票。

「幸運上上籤暢遊世博園」是美特斯邦威與世博會的第一期互動合作,隨著世博會駛向縱深,美特斯邦威還將開展更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互動,憧憬著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為世博留下一些關於美邦的回憶。

身處上海的民營企業,尤其是服裝企業,始終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線。除了南京路上的那些服裝店,另一面是精神層次上的覺醒。

走在熱鬧的南京路上,可以看到,外國人樂此不疲地搜羅中國貨,不是國際品牌,而是國內品牌。眾人皆知,這裡已經成為上海的「秀水街」。

曾經,這裡的負責人明確過這裡的發展思路,「南京路應該有一段是專門開闢給國內著名商標品牌的,政府在這裡給他們的租金是比國際品牌便宜的,但是到底是給哪一個品牌,需要自己競爭。」

「上海可以成為鍛造中國最優秀自主品牌的最佳地。」反觀刺痛下的國產品牌今後的道路,不少人仍持樂觀態度,「上海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如果在引進國際品牌的同時,激發自主品牌的競爭意識,加強行業聯合力,這裡將是中國本土品牌崛起的樂園。」中國與日韓在國牌自強之路上有相似之處,「中國沒有50年以上的國際品牌,很多時候發展要靠開放市場來獲得學習渠道,不能光引進不競爭,或者光引進不學習,國產品牌的聯合開發力也是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應該在這方面進行良性引導。」

「自主品牌最重要的是提高核心競爭力。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國際品牌主要是奢侈品類,在這方面,中國政府目前已經完全放開了,在政策上國內品牌基本沒有優勢。在市場完全走向放開的趨勢下,靠價格競爭不行,靠國家保護更不行,最重要的競爭手段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大眾消費品的開放程度很高,中國的關稅也很高,對國內品牌還是有一定保護作用的,外國在國際上針對中國提出反傾銷提案,關稅壁壘一旦解除,一些行業譬如中低檔紡織品就要遭受毀滅性打擊,只有像中國絲綢這樣具有不可複製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能無法被撼動。」

關於自主品牌,我們已經說了太多,但似乎還是意猶未盡。尤其是當世博會在上海舉辦期間,這種關於品牌的思維又再次擊中了堪當大任的民營企業。

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帶領中國走向了世界,那麼上海世博會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企業的最佳窗口,也是中國企業向外界展示自身實力,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橋樑,美特斯邦威作為中國服裝界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