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征戰:分眾五大併購記事本 併購聚眾:兩個強勁對手的兄弟整合

就在分眾傳媒以為獨佔樓宇藍海的時候,聚眾傳媒「從天而降」,這家幾乎和分眾傳媒實力相當的企業從出現伊始就給了分眾很大的壓力。旗鼓相當的經營規模和幾近一致的經營模式,讓分眾佔山為王的計畫出現了一段插曲,於是,雙方同時開始了向全國擴張的計畫,並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樓梯口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激烈爭奪。

正當雙方在廣告市場形成對壘的時候,分眾傳媒突然宣布以3.25億美元的價格取得聚眾傳媒100%的股權,這一舉動,讓業界嘩然。一時間,喝彩和質疑聲此起彼伏。不過,無論怎樣,分聚兩家,這一次的雙劍合璧,新分眾商務樓宇聯播網都市主流消費者覆蓋量超過1億,市場份額一躍達到98%,幾乎完全主導了樓宇廣告市場。

聚眾傳媒,名字來源於《孫子兵法》:「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合而舍,莫難與軍爭。」合則聚,聚則強;分則散,散則弱。此乃一切事物運行的通則。聚眾之「聚」,聚集注意力,聚集視聽眾;聚眾之「眾」,三人方能成眾。「聚眾」志在聚集三類人:好客戶,好投資者,好人才,再借著好的商業模式和好的企業文化將這些要素緊緊結合在一起。

「辦公樓內商務人士,每天花在等候電梯的時間達到303秒。這303秒內,人們無法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甚至不能大聲談話。人們常處於尷尬??枯燥、毫無選擇的狀態,此時優秀、高品位的廣告將引發人們主動欣賞。」這是聚眾傳媒總裁虞鋒在成立聚眾之前周密調查的結果。1999年,虞鋒在芝加哥的電梯里看到液晶顯示器,創意火花產生。與分眾一樣,聚眾的誕生也來自虞鋒乘坐電梯時的「靈光一閃」。

2004年,聚眾以設立分公司、進行直營的方式「圈樓布點」。僅一年時間,聚眾便聲稱已進入全國50個城市、3萬棟商務樓宇。而在2005年,聚眾一舉進入便利店和公寓樓領域,更是公然聲稱在公寓樓擁有80%的市場份額。

2005年12月,聚眾相繼收購了瀋陽、武漢、長沙、福州、濟南等二線城市的樓宇電視廣告公司,以便在短期內迅速主導當地市場。

「採用收購策略將有利於聚眾在原先在當地並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快速佔領當地市場。」聚眾傳媒新聞發言人孔偉英公開表示,「被收購的是遼寧、武漢、福州多家樓宇電視廣告企業,它們覆蓋的寫字樓在數量上在當地佔有70%以上的份額。」收購後,聚眾在這些公司中將實現絕對控股。

同時,在加速「跑馬圈地」的背後,是聚眾正為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做最後的衝刺。按照聚眾傳媒虞鋒此前的計畫,聚眾將於2005年底或2006年初上市,摩根士丹利已被選擇為該公司海外上市的主承銷商。2005年8月,聚眾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新股上市申請,並進入上市緘默期。

雖有業內人士認為,聚眾更可能在2006年一季度登陸納市,而聚眾傳媒自身拒絕對此做出任何透露及評價。孔偉英僅聲稱,近階段的收購行為,是為了在該市場進一步確立地位,而從收購方向和收購策略來看,聚眾傳媒在二線城市仍然以高檔寫字樓等「三高人群」出入頻繁的場所為主要切入點,之後才向輔助性場所擴張。但曾經韜光養晦、蓄勢待發的聚眾已儼然成為分眾成長的最大障礙。

新興的樓宇廣告業務基本是靠分眾和聚眾打造出來的。在樓宇視頻這個市場,江南春、虞鋒和他們分別領銜的分眾傳媒和聚眾傳媒無疑是一對出色的對手。分聚兩家形同冰炭,勢如水火,在彼此爭奪市場期間,雙方分庭抗禮、逐鹿中原,經過大小不斷的「戰爭」和火拚,試圖一分高低、一決雌雄。這些戰爭,分眾、聚眾或是不分高低,或是你上我下,總之是棋逢對手,互有輸贏,在業界看來更是精彩異常。

二戰英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商界,朋友和敵人絕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分眾和聚眾開始運用這個概念,並為此描繪出一派美妙的前景。一直貼身肉搏的分眾和聚眾,也終於「相逢一笑泯恩仇」,由分而聚。

2005年末,凱雷的建議讓虞鋒與江南春這兩個昔日的對手終於坐在了談判桌前。兩周之後的2006年1月7日,國內樓宇廣告市場格局突變,納斯達克新寵分眾併購聚眾,把一直緊隨其後的老對手聚眾傳媒收入囊中。分割國內樓宇電視市場的分眾傳媒和聚眾傳媒達成協議,根據雙方的交易條款,分眾傳媒將以現金加股票總計約為3.25億美元的價格取得聚眾傳媒100%的股權,完全併購聚眾。其中940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剩餘2.31億美元以股份的方式支付,聚眾傳媒CEO虞鋒同時將進入分眾傳媒董事會,與江南春共同擔任董事會的聯席主席。

交易完成後,國內媒體併購規模紀錄再一次被分眾董事長江南春刷新。曾經打了兩年嘴仗,本是針尖對麥芒,甚至在幾個月前也還是誓不兩立的分眾與聚眾,轉眼間成了「親戚」的突然併購,讓業界一片嘩然。

而分眾高層卻表示,雙方在2005年12月中旬才開始就合併意向進行談判,只用了3周時間便最終達成協議,「主要是聚眾的第二大股東凱雷基金在中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凱雷集團常務董事兼凱雷亞洲風險投資及成長基金主管鄒韋恩(Waysou)之前就曾表示:「虞鋒說和江南春打了3年仗,雙方都已彼此知根知底,儘管在性格上有差異,想法有不同,但可以互補,在一起工作可以防止對方犯錯。」

更據介紹,合併之前,虞鋒持有聚眾40%股份,凱雷前後共投資聚眾2000萬美元,持有25%左右的股份,其他35%的股份均為小股東持有。與分眾合併後,有部分小股東套現,而虞鋒和凱雷仍保持現有股權。

合併完成後,分眾仍將保留聚眾的品牌,但聚眾現有樓宇視頻廣告業務會全部併入分眾公司,按照戰略規劃,Target Media(聚眾英文品牌)可能承載戶外大屏幕與部分細分媒體廣告業務。

聚眾與分眾合併一完成,新的分眾傳媒佔有了國內98%的樓宇廣告市場,商業樓宇聯播網將覆蓋中國75個城市,3萬多棟樓宇,6萬個顯示屏(分眾為3.5萬個,聚眾為2.5萬個)。併購消息一經傳出,分眾傳媒股價在納斯達克上漲1美元,報收於37美元,漲幅達2.8%。

對此,鄒韋恩絲毫不掩飾當時的興奮說:「兩家公司合併之後,中國最大的戶外廣告平台將立即浮出水面。凱雷集團一直致力於為聚眾傳媒增加價值,凱雷將繼續為合併後的新公司提供長期支持。」

市場是第一雙有力的手,雙贏的共同期望與目標促使分眾與聚眾兩家公司拋棄門戶偏見,走到一起。在分眾與聚眾合併的「江湖一統」之後,此前雙方「圈」下的各種場所可組成不同的聯播網。一時間,兩強合一、強強聯手使得媒體市場崛起一股不可忽略的強大力量。

合併後的分眾,根據樓宇的性質,把商務樓宇聯播網進一步細化,逐步涵蓋領袖人士、商務及白領人士、商旅白領人士和時尚人士四類。另一方面,分眾與聚眾幾乎一致的商業模式奠定了其合併後無可挑戰的市場地位,行業內基本已經沒有對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運營成本,消除價格戰。

此外,合併之後,兩家的精英人士就能騰出精力,做大做強戶外視頻廣告,致力於行業標準建設、效果評估體系建設,並思考新的開拓方向。一個壟斷的樓宇電視戶外廣告市場已經輪廓分明。江南春則意味深長地表示,「今後這個行業將越來越趨向合作」。當市場上最強勁的對手都成為分眾的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個更大的市場,就不會再有其他對手了。

但壟斷並不是江南春和虞鋒合併分眾與聚眾的最終目的,主動整合抵禦外敵才是這兩個商界奇才的先見之明。

分眾與聚眾合併後,它們的商務樓宇聯播網將覆蓋1億多都市主流消費者,市場份額一躍超過96.5%,完全具備了壟斷資格。同時,樓宇廣告目標明確,效果精準,黃升民教授稱樓宇廣告為「廣告領域的狙擊手」。

然而,樓宇廣告也存在沒有原創內容、形式單調、覆蓋面相對較窄、缺乏互動性等局限,且值得布點的地方已經布得差不多了,高速增長不知還能維持多久,而其他的新媒體卻層出不窮。把精力放在互相消耗上,已經威脅到兩公司的後續發展。

所以,即使國內的廣告企業已經威脅不到分眾和聚眾的生存發展,更何況是合併後的新分眾。可是,外資的虎視眈眈,也確實讓江南春與虞鋒時刻不敢掉以輕心。虞鋒更是多次在其他場合表示:「合併的另一個目的,在於使分眾成為中國戶外廣告行業的領袖,避免被外資吃掉。從過去的經驗看,包括汽車、手機、家電等行業,在市場發育初期,由於主要企業相互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幾敗俱傷,最後成為外資的囊中物。」

「現在,有很多外資巨頭看重中國戶外廣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