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開墾處女地:市場與資本一個都不能少 柳暗花明:軟銀雪中送炭

上帝對成功者總是挑剔與苛刻的。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永怡的「失敗」不曾讓江南春灰心喪氣,但資金的匱乏卻使江南春寢食難安。

然而,上帝仍舊是公平的,在接受了「對面」資本的「回眸」一笑之後,燃燒了激情歲月的江南春再一次置死地而後生。

沒有想像力是萬萬不能的,但光有想像力離成功也依然遙遠。做生意略顯「保守」的江南春還缺乏一些「幻覺似的想像力」,在他對分眾模式的早期預期中,遠沒有今天的規模,今天強大的分眾是江南春不斷與自己性格相抗爭妥協的結果。

江南春說自己是一個缺乏冒險精神的人,習慣於過小資的安康生活。

江南春的另一個保守是「不接受借錢」,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做公司會出去融資。「我自己干公司干習慣了,沒想到去融資、去借錢,股權被別人拿走,這顯然是不行的。」

可是面對市場格局的微妙變化,以及擴張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保守的江南春開始想到融資。而事實上,江南春的融資道路走得順風順水。他告訴筆者,首次接觸風險投資之所以順利,完全得益於兩樣東西,其中一個是與軟銀中國在同一層辦公的地理優勢,另一個便是自己堅持不懈。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毫無疑問,工作起來如同拚命三郎卻又不失細緻的江南春給了軟銀很好的預期,但一流的投資商不僅投人,更要看投資後的回報率。

為此,江南春為余蔚準備了一個故事。

據江南春的描述,當時軟銀的投資者希望江南春能對這個市場規模做一個描繪,想知道到底是一個多大的數據。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說戶外電視廣告的市場有多大。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說一個白領一天8小時在家裡,1小時在看電視,真正看廣告的時間也就是5分鐘,因為看到廣告就轉檯,而這5分鐘在中國創造了500億的廣告市場,換一個角度說,如果在白天的16個小時裡面,在辦公室,在餐廳,在其他分眾能到達、接觸到我們的廣告媒體的地方,假設一天也接觸5分鐘,如果說500億的廣告市場太大,那50億你們看得見嗎?」

很顯然,投資者看到了這個市場,從分眾傳媒後來一路看漲的業績來看,江南春的市場預測並沒有誇大。據江南春介紹,早在2003年底的時候,分眾一個月的業績就做到了1000萬,2004年從1000萬上升到4000萬,最後一個月是4200萬。「2005年最初是3000多萬,2005年底每個月基本上會有7000萬。」

一個50億前景的比喻贏得了「對面資本」的青睞,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江南春由此奠定、鞏固了分眾傳媒在戶外樓宇電視廣告新領域中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

樓宇電視既需要跑馬圈地,又需要迅速摸到投資盈虧的平衡點。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對此,江南春很快意識到,他要做的事其實只是一個——沒有四五個億拿不下來的事,他必須藉助外力。同時,圈地擴張帶來的企業風險也引起了江南春的注意與憂慮,而前期樓宇電視的資金投入並未帶來原來設想的收益。更有甚者,另兩家競爭對手聚眾傳媒和東方明珠也如影隨形、跟得很緊。

跑馬圈地需要新的資本模式。因此,引進新的資金,成為樓宇電視和江南春接下來發展的重要環節。可是,江南春拿什麼來說服別人投資呢?

在遭遇過互聯網寒冬的中國IT和廣告界,面對.公司的前車之鑒,樓宇電視令人可怕的圈地速度和這種全新的業務模式,依然備受眾多所謂方方面面專家和行業人員的懷疑以及質問。畢竟一年前.走的是融資、燒錢之路,一年後的.卻又風雨飄搖。

任何企業都可以去做產業的投機者,因為每個產業都有興衰,企業只有把握住產業機會,才能創造財富和價值。現實的商業環境的確存在著這樣一種生存方式,這使備受.經濟驚嚇的業界趨於理性,面對江南春的樓宇電視以「跑馬圈地」為基點的發展方式,他們自然難免疑慮重重。當另一場轟轟烈烈的「燒錢」運動又在廣告界燃起火苗的時候,業界人士自然會感到一陣寒意。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出這樣的質疑:在經歷了.般的喧囂和狂熱之後,江南春會不會成為.式的泡沫?

龐大的前期投資、頻繁的圈樓奪市,與2003年以前的興奮與衝動相比,更是使得業界對這一由江南春「空巴士理論」催生的新興產業始終持謹慎、低調的態度。

江南春的樓宇電視是像陳天橋的盛大遊戲巋然於網路遊戲界不動,還是如同.公司等在內的網路、廣告公司曇花一現,成為又一個轉瞬即逝的經濟崩潰前的「迴光返照」?所以,在廣告客戶尚停留在觀望而不敢裹足向前的時候,眾多國內外金融機構集團和公司更不會輕易「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投資江南春。

現實的殘酷告訴江南春,吸引不到外資,沒有資金的及時注入,分眾傳媒的成功只是一個停留在他內心深處而難以實現的幻想。但江南春也並非浪得虛名,他自有妙招「引誘」金融機構心甘情願地拿出資金,幫助他鞏固地位,佔領戶外樓宇電視這個新興的廣告市場。

在一片質疑聲中,卓有遠見的江南春開始用實際行動進行反擊。江南春曾經公開表示,分眾會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加立體化和分眾化的平台,「我們會在不同的地點打造不同的受眾群,用最低的成本打動我們所有的消費群和所有看好我們的風險投資商」。

細分市場、專業化服務、多元化服務體系,從「跑馬圈地」式的盲目擴張到圍繞客戶需求進行「精耕細作」,提供量身定製的服務,再到有選擇有策略的圈地,樓宇電視的市場前景終於被業內專家所讚許。

與此同時,樓宇電視也憑藉其廣告形式的良好創新性,利用「無聊」吸引眼球,來推廣廣告產品知名度,激發消費者購買慾,從而逐漸佔據了各大廣告商心目中的顯要位置。江南春通過努力證明樓宇電視不是泡沫,而樓宇電視分眾化的新理念,同時也會吸引更多外來消費群體,事實可以證明投資樓宇電視就意味著收入的保證。

江南春在焦急中期盼著「救命資金」的到來。終於,他得到風險投資商的青睞,而就是這些風險投資商的加入幫了江南春的大忙。從那以後直到上市,江南春的分眾傳媒一直就是風險投資商們的寵兒,而江南春也再不用為資金的匱乏而焦頭爛額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用在苦於沒有足夠資金實現自己傳媒夢想,而又「意外」得到「貴人」鼎立相助的江南春身上實在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就在江南春壓力最大、眼看就要頂不住的時候,一個手握大筆風險投資的人主動找到了江南春。這個人就是軟銀公司上海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余蔚。而更富有喜劇色彩的是,找上門的財神其實就在江南春辦公室的對面(上海市江蘇路兆豐世貿大廈28層,出了電梯右轉是江南春的永怡傳播,左轉就是軟銀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軟銀公司及其上海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余蔚雪中送炭,才成就江南春在生死一線間的神奇轉折。

永怡傳播位於江蘇路的兆豐世貿大廈,而這座樓曾是軟銀中國的總部,江南春正好和軟銀處在同一層樓,這樣江南春和余蔚抬頭不見低頭見,也就逐漸成了見面可以聊一聊的朋友。「2001年的時候,還是永怡總經理的江南春租了我們對面的辦公室,使用了我們辦公室孵化基地的一些硬體。」余蔚說,「所以我們就有機會經常見面,在電梯里、在公司上班時碰到,慢慢地彼此之間有了些了解。」

一流的投資商投人,二流的投資商投項目。一開始,余蔚對對面這家廣告公司並不是太在意,倒是這個29歲的年輕老總引起了他的一些興趣。「我們有時候開會開得很晚,在星期六、星期天,我有時也來辦公室,每次都看到江南春的車停在樓下。」余蔚說,「我感覺到他從早晨8點工作到晚上12點,沒有周末。我在電梯里遇到他時,他總是提著一個筆記本和策劃書。」余蔚還清楚地記得江南春的車牌號——3844,記得「那是一輛不太新的老款賓士」。

那時候的余蔚只知道江南春在做廣告。而到2002年,偶然有一次,江南春和余蔚聊起來他在做怎樣怎樣的一個前無古人的媒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余蔚開始留意江南春「搗騰」的那些新玩意。那時候江南春到處去裝他的液晶顯示屏,余蔚也有撞上的時候。「我到實地去看過他們的LCD在一棟辦公樓里播放,我看到很多人上下班或者去訪問這棟樓的時候,會在電梯里等幾分鐘時間,大家很關注這樣一個廣告平台,反正等電梯的時候也沒什麼事情。」余蔚開始預感到這種數字化的戶外媒體的形式和廣告牌、多媒體形成的動態宣傳手段,如果形成了網路化,或者覆蓋的人群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前途恐怕不可限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