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創業伊始:江南春的永怡之旅 永怡傳播催生的廣告天才

生性獨立、好強的江南春並不想按部就班地為別人打工。於是藉助永怡傳播公司這個事業發展平台,躊躇滿志的江南春把他21歲的夢想切換到公司治理與創業的頻道。

1994年7月,江南春被聘任為永怡傳播公司總經理。後來,永怡傳播公司也成為國內最知名的本土廣告公司之一。2001年,永怡傳播的全年銷售額就已經創紀錄地達到了1.5億元。

「我們做過聯想的上海業務,跟楊元慶談過。」回憶起那些最初的客戶,江南春流露出興奮。就是這些客戶日後成了江南春的良師益友,推動他在廣告傳媒領域的成功。因為做SHAMPOO廣告,江南春結識了從台灣帶廣告書給他的朋友。「SHAMPOO的老闆(台灣客戶)帶給我14本廣告書,啟發很大。」也許,正是當時大陸市場上還罕見的這些廣告書籍,讓江南春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軌道和未來的事業前景。

大學階段即出盡風頭的江南春,面臨一年後的畢業卻「感覺到了壓力」。為了逃離,或更是挑戰壓力,江南春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成立了東廣廣告公司。這個公司的運作成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了兩個年輕人的遠見。當時無錫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市政建設,受到上海南京路燈火通明的啟發,他們的公司憑藉「讓無錫亮起來」的策劃方案拿下了無錫的燈光工程。

「以上海市的『燈光改造工程』遊說無錫市政府,在商業繁華地點建立燈箱廣告,成本只有百萬元,而收益卻是六七百萬。當然,城市形象也是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江南春說。事實上,這500個燈箱的工程他們沒有投入一分錢,因為前期的製作費用是無錫市財政局為市政工程貸的款。借你的錢,然後做你需要的產品,產品做好之後,你再用我要求的價格買回去。我來的時候帶??創意和能力,走的時候口袋裡裝滿了錢。依靠這種「借雞生蛋」的妙法,也憑藉著不懈努力與幹勁所掙得的這一筆筆業務,江南春擁有了第一個50萬。

戶外廣告的商機使江南春淘到了第一桶金。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尚未大學畢業的江南春就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擁有了50萬元的存款,而那時候他還不到22歲。再以後,創業小成的江南春重新從無錫回到上海,把業務重心從東廣廣告公司轉到永怡傳播公司,開始專心經營永怡傳播。這時江南春的夢想已經升級為有一天要與國際4A級廣告公司(4A,即美國廣告公司協會Amer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縮寫。4A概念在美國廣告向全球擴張的過程中獲得了廣泛傳播,並成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廣告公司一個頗具價值意味的專用語)一爭高下。

說江南春是個廣告強人,其實他更是個工作狂——一個將工作視為己任的不折不扣的廣告狂人。

永怡的員工評價他們的老闆時說,江南春能把公司做成這麼大,與「工作狂精神」不無關係。他每天的工作時間為早九點到凌晨兩三點,周末也不例外。雖然,江南春在心中真正嚮往的卻是一個「富貴閑人」。

「我覺得命運源自你以前的性格。我爸爸對我有兩句非常重要的評價,第一句是『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內心有時候會煩躁不安,不具備這個能力,本來不是這個苗,不是這根蔥,但是非要強出頭,非要去爭這個東西,就很煩惱。第二句是『人是需要一點意志力的』。小時候我早上賴床,我爸爸就對我說這句話。以後我也故意背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我認為這兩句話對我是很好的寫照。」江南春這樣解釋自己的拚命工作。談到過去,江南春時刻強調自己的成功並不是所謂浪漫創意的情懷,而是「持續、不間斷地工作」。人們描述他:很瘋狂,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如果有人在6點鐘下班,他會覺得那是工作態度問題。江南春自己說,他的努力和謹慎,甚至有些過度,這來源於他對失敗的恐懼。唯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求得自己內心的安穩。

「我不羨慕江南春。真的很累,如果你知道他勞累的狀況,你就知道什麼是成功的代價。他能做到的事情,很多我都做不到。」江南春大學時的同班同學這樣說。江南春每年只有在春節、國慶的時候回家兩三天。而小時候,他是父母勤勉的兒子,從不讓父母操心,是家裡的好幫手。過年的時候,江南春經常在樓下的廚房燒菜,父母和親戚在上面吃。「每燒一個菜,我就舀一勺在旁邊的小碗里,然後一邊吃,一邊燒第二個菜。」江南春也不愛出去玩,他可以一個人在煤球爐前,聽著收音機,兩個下午就攤出無數的蛋餃。

江南春的員工是這樣描述在他們心目中的老總:「只要人在上海,江老闆都是九點左右到公司,公司上市以後他來得更早,一直到零時,早則十一二點,晚則凌晨一兩點,而且基本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

江南春的衣櫃裡面找不到休閑的衣服,全部都是襯衣,因為十多年來他的生活好像只有工作。「我唯一的消遣就是足底按摩,假如可以我幾乎每天都想做,」江南春解釋,「這種消遣可以一邊不停地打電話,一邊還能感覺到挺對得住自己的。」

「對於我的父母,他們二老肯定還是有失落感的。因為他們不能常常見到我,所以他們有種矛盾的想法,有時覺得有個平常的小孩也蠻好,能經常回家坐坐看看;有時覺得有個出名的兒子也很好,別人能經常提起,很是風光。這兩種感情是交替的,可實際上不能兼得。」

「雖然我可能不是中國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中國最努力的100個人之一。我所認識的創業者,陳天橋、馬雲、李彥宏……真的還沒有輕輕鬆鬆成功的,沒有誰過得很自在,大家都覺得很疲憊,儘管有時候談起創業會很興奮。成長的壓力都很大。」江南春又補充道。

如果成功必須有代價,那麼江南春的代價是時間、個人愛好甚至性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變成了一個很片面的人」。

「我覺得工作能改變人的性格。以前讀大學寫詩歌的時候,我會寫『獻給新中國女大學生某某的一組情詩』,貼到人家寢室門口……還是很有激情的。後來工作了,做了廣告,知道做事情要有分寸、有尺度,就不玩了。出了大學我就再也沒談過戀愛。我把談戀愛這件事集中在大學裡都做完了。」在擔任永怡傳播總經理期間,江南春覺得,工作才是他唯一的選擇。他終究也由一個學生式的詩人,徹底轉變為立足廣告傳媒領域的廣告狂人。

通過江南春的個人努力和公司全體員工的精誠合作,永怡的營業額直線飆升,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公司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元左右。1995年,在當時的上海灘,能將廣告收入做到500萬的廣告公司還並不多見。

在江南春帶領永怡傳播一統上海IT廣告市場的征戰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其最為蕩氣迴腸的一場IT廣告戰役——「LG未來窗」。

1998年,韓國電子巨頭LG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永怡傳播競標LG的廣告代理時,江南春將廣告策劃方案瞄準了「LG未來窗」這個產品。「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個產品是平面顯示器,根本不會有人來買。當時,LG也有很多普通級的產品,但我認為我們的備戰一定要為『未來』而戰。」

皇天不負有心人,LG最終接受了永怡傳播的廣告方案,江南春也開始將錢投放到「LG未來窗」這個產品上。第一年,永怡傳播打出很多「LG未來窗」的廣告,但是產品並沒有見到有什麼大的起色。到了第二年,江南春頂住壓力為「LG未來窗」的廣告又扔了很多錢,結果,產品銷量一下子打開了缺口。「第一年,只賣了5萬台;第二年就上升到66萬台,第三年已經到了89萬台,到了2000年,『LG未來窗』已經成了平面顯示器的『代言人』。」

曾有記者問江南春:「扔那麼多錢砸廣告,沒起色,仍然砸,你是基於怎樣的判斷?」江南春的回答是:「我當時想了兩點:第一,我認為LG在傳統產品的市場上根本沒有優勢,渠道也沒有競爭力,跟三星、飛利浦根本沒法競爭,就不如進入這個市場的最高端來競爭,樹立最高端的形象,然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第二,只要LG積極地先搶到一個平面顯示器的市場,我相信兩三年內,平面顯示器一定會取代球面顯示器。從產業趨勢上來講,這是發展的必然,我們的戰略非常清楚。所以,你後續的產品一定要採取非常反邏輯的方法,一定不能按照正常邏輯去做,最安全的是最危險的,最獨特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由這場戰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南春的一個成功「密碼」便是他「反邏輯的戰略眼光」。這麼多年,每天晚上,江南春回到家都要看一個小時的專業圖書和雜誌。專註於一點,及時地補充「養分」,然後有分析和數據支持的「不按常理出牌」,加上拚命干,機會和成功自然不會放過像江南春這樣的人,而永怡也在江南春「反邏輯的戰略眼光」策略下在上海廣告界聲名鵲起。

然而,真正鑄就永怡成為十里洋場的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