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暗的記憶 後記

我一直感懷於記憶的神奇,點點滴滴彙集至此便成了這本書。話雖如此,這卻不是圍繞記憶所寫的第一本故事,短篇集《惡魔的顫音》(講談社文庫)中的《畢業照》一文,才是我第一部直面記憶的作品。它講述的是主人公參加三十年未見的小學同學聚會,卻發現自己保存多年的記憶不全是事實。說來有些丟人,當時的寫作契機是伯內特的《秘密花園》,這部讓我刻骨銘心的少女小說,好像是小學四年級時讀的,雖然不太記得故事的情節了,但女主人公穿過小門溜進高牆對面的花園的情景,簡直就像親身經歷過一般記憶猶新。花香清幽,花園一直蔓延到天際,女孩兒在這美麗的院子里遇到一位如天使般美麗的女子,她就是女孩兒過世的母親……是不是這樣的情節,其實我自己也沒什麼信心。讀者可能會想,既然不確定那就再看一遍嘛,但是我做不到。我心裡害怕,完全沒膽量再翻開那本書了。那《秘密花園》超越了故事的領域,成為親身體驗過的美好記憶,封存在我心中。如果在書店買到它,而內容又與我記憶中的相悖……就算內容一樣,作為一個成年人去重讀,結果不像當年那麼深受感動的那一瞬間,我無疑會失去心中珍視多年的寶貝。讀者心中肯定也有一兩件這樣的寶貝,譬如童年郊遊時看到的湖水的遼闊、篝火晚會上火焰的美麗。若特意去故地重溫當時的震撼,在已經成年的你眼中,那個湖比起琵琶湖怕是小得多了,火焰的顏色也沒了當年的絢麗。恰恰是這一瞬間,你幼時的記憶開始褪色,寬廣的湖泊、絢爛的火焰永遠不會再在心中蘇復。這都是現實在作怪。我正是因此才不敢再去閱讀《秘密花園》。一旦讀了,肯定會改變現在的記憶。所以我一直盡量避開這本書,總是留意不要靠近擺放少女小說的書架,如果在電車上聽到小孩子討論《秘密花園》也會馬上塞住耳朵。我這人有些怪癖,例如極度怕水、害怕傍晚,而《秘密花園》也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之一。當然,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其中肯定潛藏著什麼特別的原因,或許那本書是我從喜歡的女孩兒那裡借來的,又或者是因為它顯示出我想逃避現實的心境……原因暫且不去追究。在不斷思考這奇妙害怕的過程中,記憶的神奇漸漸佔據了我的心。如果心中保存的記憶與現實出現很大的落差,人們會如何應對呢?我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寫出了《畢業照》,無奈記憶之神奇僅靠一個短篇是寫不盡的,所以我一年後又創作了《遙遠的記憶》。也是在那時,我打算圍繞「記憶」這主題創作幾部短篇集。今天或者昨天的記憶自然不值一提,基本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記憶,而好的記憶往往不夠引人人勝,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又常常雷同,一年能寫出兩個故事已是求之不得,有時甚至一整年憋不出一個字來。

本擬兩年完成的內容,最後用了將近四年,這都是因為題目的特殊。這本書真是來之不易。

因要決定作品的收錄順序,我將之挨個重看了一遍,不知不覺被一種喜悅包圍。本想再寫一些,最終匯成一本全部以記憶為主題、有二十篇左右的厚書,但那恐怕要再花五年甚至十年才行……到了那時,文思都枯竭嘍。這本書雖然借了小說的外形,其實裡面有一個等身大的我。創作期間,文字功力的提高固然重要,我自身的成熟也是個必備條件。就像以照片來記錄成長過程一般,每年寫一個的嘗試也讓人為之人迷。話說回來,若我真能相信人類將於一九九九年滅亡的傳說,大概就不會在這件事上花九年了。

不過,這部作品集到底屬於什麼範疇呢?雖然看題目就能感知其中恐怖,但我絕不是為了描寫恐怖而寫的。將其簡單歸類為恐怖小說,非我本意。有鑒於此,我將裝訂工作交給了峰岸達先生,只因他設計的畫面總能呈現出溫暖的感覺。托他的福,這本書最終完成並走到很多人身邊,藉此表示我由衷的謝意。

在一個想停留在記憶中的秋風送爽的午後

高橋克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