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混跡江湖的芸芸眾生 第二章 學者:與開發商的恩恩怨怨

專家、學者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強大的話語權,在地產江湖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風頭竟然不讓開發商。由於立場和觀點的不同,他們與開發商之間就有了各自的恩恩怨怨,時不時地會碰撞出奪目的火花來。地產江湖也因此好戲連台,噱頭不斷。專家、學者在贏得一個陣營的鮮花和掌聲的同時,難免招來另一個陣營的指責和唾罵。管它呢!有名有利就好。

在一個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委員董藩霸氣十足地說出一句:「房地產泡沫,我說沒有就沒有。」現場的開發商報以熱烈的掌聲。

2009年年初樓市回暖,董藩發表過這樣一番言論,「在中國、世界都在經歷嚴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房地產業能夠率先啟動是中國的大幸,在世界仰仗中國的背景下,也是世界的大幸。全世界都羨慕我們,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層面認識它。所有反對房地產復興的想法都是危害國家利益,那些人給我的帽子是『人民公敵』,但是我給他們的帽子是『反人類』,任何人在經濟危機面前都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規律、尊重房地產業。沒有房地產業不能救中國,而且房地產業正在拯救中國」。

和任志強一樣,董藩也屬於「說真話、找挨罵」的類型。他偏激和情緒化的表達方式,總是刺激著公眾因為高房價而繃緊的神經,「房地產業救中國」、「買房就是愛國」、「反對房地產復興就是反人類」、「讓房地產泡沫論見鬼去」、「房價要跌的說法禍國殃民」、「房地產決策不能聽老百姓的」。 在2010年7月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他又拋出具有轟動效應的觀點,「房地產市場就是不但讓一些人買不起房子,還要讓某些人在某種條件下失去房產,我們國家儘管對經濟干預強點,但仍然做不到家家都有房」。正是因為這些言論,他被扣上了「人民公敵」、「房地產商的走狗」的帽子。

有一篇文章這樣剖析董藩,「從『學術驕子』到『地產明星』的蛻變,董藩的學術研究與民生漸行漸遠,與權勢亦步亦趨,像娛樂圈名人做虛假廣告一樣為開發商和高房價代言,數量大大超過侯耀華,這不正是那種有著高深學識卻沒有道德修養、深諳世俗走火入魔的學人嗎?否則怎麼會從一個潛心學問的博士,淪為趨炎附勢、遊走江湖、高喊口號、揮舞大棒的鬥士」。

其實,撇開他的表達方式不談,仔細地分析一下董藩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就拿「房地產決策不能聽老百姓的」這個最「露骨」、最「反動」的觀點來說,大多數人的看法往往是短視的,群眾與群氓只有一步之遙。任志強說他很欣賞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所寫的《烏合之眾》一書,書中寫道:「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就淹沒了。群體的思想佔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如果政府的決策真的完全要聽老百姓的,那才是笑話。

潘石屹在參加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與「不買房運動」的發起人鄒濤辯論時,有一段真情告白:「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只能獨行,任何盲從只能變成起鬨,這不是探求真理的態度。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是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比這更可怕的是情緒失去控制,失去了理智。」肺腑之言,值得一聽。

我們承認房地產泡沫的存在,也贊成對畸高的房價進行調控,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讓作為一種商品的住房的價格向價值回歸,但我們反對全面否定房地產行業和開發商群體的武斷結論,更不認同那種盼望房地產崩盤的鼠目寸光的看法。所以,面對開發商這個被妖魔化得很嚴重的群體,我們應該心平氣和一些,分辨出他們言論中的真知灼見。

人們在謾罵董藩的同時,似乎並沒有全面地了解他的觀點,他同樣說過:「要控制短期內房價上漲,應高度重視按揭貸款首付比例的調控作用」;「住房問題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去解決」……他所強調的不過是房地產在一個國家經濟騰飛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反對的是房價下跌、房地產崩盤以及對國民經濟的拖累。對於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他希望以前進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倒退的方式。作為一個房地產領域的專家,他的觀點比為了迎合聽眾而信口開河,憑藉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博得一些喝彩的易憲容等人更有價值。

董藩是一個很有天份的學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就作出了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回老家做社會調查,發現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是一個盲區,寫出了《長白山區農村人口增長原因及控制對策》的調查報告。學校辦「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成果展時,這篇論文獲得了唯一的一等獎。後來國家制訂流動人口生育管理辦法時,也參考了他的觀點。

畢業前,他與人合作完成的長達4萬字的論文《雙向經濟環流——西部開發戰略新構想》,受到國家計委的高度重視,成為制訂國家「八五」計畫和十年遠景規劃的重要參考意見;《關於建立我省閑置設備租賃市場的探討》則得到遼寧省領導的批示,在瀋陽建起了面向國內外的全國最大的閑置設備市場。

1993年,董藩獲得碩士學位後留在北師大任教,和幾個老師一起創建了國內高校的第一個房地產專業。一次,一個同事在南方聽到了「按揭」一詞,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董藩查了英文原文,才明白是「抵押貸款」的意思。當時,由於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陷入低谷,房改止步不前,董藩認為抵押貸款是一個突破口,可以讓大家都買得起房。他設計了一種「工資收入權抵押貸款制度」,雖然沒被政府採納,但按揭的觀念卻在他和其他有識之士的推動下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促進了住房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人們對房地產行業的誤解和敵視,讓董藩很無奈,「中國房地產業被徹底政治化、道德化、暴力化、妖魔化、娛樂化、社會化了。20多年來,經過房地產業的努力,中國城市家庭由沒有屬於自己的房產到84%的家庭擁有了自己的房產,但房地產業本身卻換得了這樣一個結局,這是這個行業十分悲哀的事情。對這個問題沒有察覺、反思,又是整個中國十分悲哀的事情。有時想到這個問題,直叫人淚流滿面!」不但他委屈,開發商更委屈,富力的李思廉就抱怨:「現在房地產這個行業天天給人罵,沒有什麼人誇我們,雖然我們對社會做了不少公益事業。」

或許,我們都需要冷靜的頭腦和平和的心態,來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的歷史與未來。在高房價面前氣勢洶洶、怨聲載道,只會干擾政府的決策,作出錯誤的判斷。屆時,受傷的絕不僅僅是房地產商。正如董藩所說的:「房價問題已經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正在把中國推向高度緊張的、嚴峻的甚至危險的局面。一個產業的發展而導致如此混亂不堪、相互失信、相互指責的局面,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其他歷史時期從未出現的——它已經嚴重惡化了社會秩序,使不和諧的程度明顯加深。如果這個局面持續下去,其結果可能不可收拾。」

在幾年前的一份「萬言書」里,董藩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對中國這個人口數量龐大、民族眾多、生產力落後的大國來說,我們特別需要『富不傲窮、貧不妒富,政府體諒百姓、百姓理解政府』的社會。我想,開發商都有自己的市場定位,不能滿足每一個消費者的願望,但他們要尊重每一個消費者,尤其是弱者、窮人,因為正是大家的消費力才使開發商富有,我特別希望開發商學會『衣錦夜行』;普通消費者也不該仇視開發商,他們可能『唯利是圖』,但大家應看到近些年來正是房地產業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使我們、我們的親屬或者親屬的親屬免於失業,也使大家的居住條件大大得到改觀;某些政府官員不要再簡單地指責開發商;學者們也要自律,不能誤導輿論,更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危言聳聽。」

憂國憂民、語重心長,實乃智者之言,不可不聽。

在踏入地產江湖的專家、學者中,易憲容和董藩分別代表了兩個截然相反的陣營。2004年7月,一篇題為《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的千餘字經濟評論使易憲容名聲鵲起,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在地產江湖上越走越遠、越戰越勇、越陷越深,固執地扮演著房地產行業的批判者和民意領袖的角色,為此不惜赤膊上陣,與開發商拼刺刀。在潛意識裡,他或許以為自己是個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好漢,但在清醒的旁觀者看來,他更像是那個滑稽可笑的「堂吉訶德」。

混跡江湖、不務正業的結果是2007年年初,易憲容辭去了社科院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一職。他所在的單位——中國社科院給出的解釋是「易憲容作為一個社科院金融研究員,他發表的言論十分不科學、不嚴謹,沒有對公眾負責的態度。這是他辭任的原因之一」。

易憲容辭職的真正原因是在社科院當年的考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