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精髓的高科技在矽谷,中國高科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高科技作為現代危機的幕後推手鎖定著人類的發展趨向,是任何未來一位世界領袖都必須正視和應對的第一挑戰。人類遭遇的所有危機均起源於供需結構的永久性失衡和錯位。高科技奉獻給地球和人類以利益和巨大效率,但抵不上它衍生一個毀滅性的災難。真正的高科技是人類智慧的高度濃縮,不可能百花齊放,遍地開花。

是中國科技界蓄意誤導高科技,還是被高科技無意誤導?

這一古怪刁鑽的問題,誰也說不清,但令人忍俊不止。不過,只要見識一下中國高科技中心和高新開發園區無所不在,層出不窮,就略知端倪!

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到天津、廣州、武漢、深圳、重慶、大連、南京等中心城市、再到蘇州、無錫、寧波、東莞等二線城市,最後再到江陰、崑山、岳陽、中山、荊州等地方小城和縣城,哪一處不見高新開發區大興土木招商引資,哪一位官員不高談闊論高科技產業化、商品化、地方化。

相對於科技強國美國,也只有矽谷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唯一的高科技中心,按理說,中國高科技舉世無雙,高科技成果輝煌璀璨,成千上萬的中國高科技中心和高新園區的整體實力無人比翼。

其實不然。

除了航天飛行、衛星探測、核能、納米、生物遺傳工程等相當狹窄的尖端技術領域,說中國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可能一點也不過分。

不信,你去諮詢一下中國和世界最客觀、最具影響力的大科學家和大教授。計算機技術、網路傳媒、軟體外包、太陽能,即使是目前十分熱絡的3G無線技術和已經建起的許多半導體工廠,都早已不是嚴格定義的高科技。

為什麼?

很簡單,如果高科技能夠如此迅速普及,誰都會做,誰都可以毫無障礙地大顯身手,甚至連中國南方農村的許多鄉鎮企業都能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駕馭計算機和晶元生產線,那是什麼高科技?那是低科技或者是已經成熟的二流、三流商品工藝技術。

將市場上流行的一般商品技術工藝流程一概納入高新技術的範疇,這是對高科技的誤讀和無知,是對科學家的不解和鄙夷。不要以為那些從矽谷海歸的工程師或研發人員帶來的就是下一代高科技核心技術和產品,不要以為沾上矽谷就是了不起的高科技研發人員,不要以為他們高談闊論的商業計畫書就是高科技產業化的藍本。

直率地說,這些商業計畫書僅有千分之幾的機會從美國風投獲得投資。

當然,中國另當別論,撒網捕魚似的投資流行得很。

騙不了美國人,騙中國人並不難。

中國有的是錢,風投不給或少給,摳門,政府無償貸款和補貼更絕。

實際上,海歸中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的工程師,不少都是失去工作後走投無路,一跺腳回國重新創業,謀職。常識是,一個英特爾半導體公司,一個谷歌搜索引擎公司,一個微軟公司,旗下的在職工程師或應聘工程師何止十萬百萬,難道他們都是具有特殊發明創造和創新技術的科學家和產業家?

傻瓜才相信。

美國只有一個高科技中心矽谷,因為高科技是聚成、高效、迅捷、精華的代名詞,不可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不可能散兵游勇、遍地開花。

在這樣一個整體研究水平如此強大、多元化優秀人才如此眾多、資源如此豐富的國家,美國人只承認和接受一個矽谷的現實。

因為他們從不相信,無數頂級智慧的人才各自為陣單兵獨打能夠產生和集成最理想的創新技術,他們不認可無數分散的高科技地點可以凝聚最優化的生產效率。因此,美國政府、企業和人民只願意將最寶貴的資金和最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一個或最多幾個高度集成的高科技中心。

真正的高科技具有時間性和效率性。

十年前,一個新技術出籠需要一年甚至幾年推向市場實現產業化。今天,高科技日新月異,僅以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衡量其市場價值。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公司不斷推出升級或革新換代的智能手機,這就是百度為什麼發展的觸角不斷延伸到更寬廣的領域,這就是風投為什麼越來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分散風險,將投資限制於那些持續成長、不斷創新的市場型企業。

面對中國如此眾多的高科技中心和高新開發區,讓風投如何將最寶貴的時間、資金和資源高效率地投入到一個或最多幾個高度集中的潛質企業。如此一來,中國高科技領域成為群雄爭鹿、誰都可以折騰的戰場。

高科技是人類創新智慧的精髓和沉澱,是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大顯身手的特殊行業,倘若普及開來,一旦讓無數的能人志士大卸八塊,急功近利,就不成其為高科技,而是低科技,是人人可以參與的市場化工藝流程和商品複製技術。進一步說,高科技是以人類自身應有盡有的最高智慧為創新平台,以大自然為完成生產所需要的資源輸送和環境依託,將人類的創新能力轉化為高度有效的生產力,不斷突破產業「瓶頸」,使產物成本和服務減至最低,將生產效益和利潤提升至最高,直到不可逾越的「臨界點」。這個臨界點是人類終結自身的「地雷陣」,是悄然高懸的達摩克利斯雙刃劍,在為人類帶來數不勝數的利益和效益的同時,它同步將地球上所有可實現的資源完全耗盡並引發氣候變動、環境污染、核擴散等災難,最終導致人類的生存危機。

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理性地深入探討過「減速高科技」這個極為敏感的專題,谷歌、百度的強力搜索引擎也檢索不到具有實質內容的定義和相關字眼。原因很簡單,高科技仍然是一個心照不宣的自然禁區,是萬眾歡騰的「皇帝新衣」,還是光環下依然熠熠生輝的世紀明星,挑戰者立馬,勒韁,打住。

因此,幾乎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有一天參與引領世界的中國,亟需重新認識矽谷不斷演變的發展模式。

矽谷的成功,離不開聯邦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資金支持,同時,美國頂級學術和研發環境為高科技創新思想的孵化和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天時地利。第三代科技浪潮期間,1999年,矽谷第一批公開上市的企業達到72家,多達1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向這一地區,佔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30%以上。完善的資金注入和退出機製為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清除了障礙。

矽谷自誕生之日起,一直引領著全球高科技的研究和發展,兼有褒義的經濟全球化的領袖和貶義的現代危機策源地的「雙刃劍」之名,褒貶不一。

矽谷成名之後,其他發達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建立自己的高科技園區,層出不窮,但從來沒有任何國家有實力挑戰美國高科技霸主地位。經濟危機雖然重創了高科技企業,甚至嚴重影響相關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但高科技人才密集的矽谷,絕不會輕而易舉地退居幕後放棄火車頭的領袖地位,撂下半個多世紀以來辛勤打下的一片天下。

減速高科技、和諧大自然,將人類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有限的自然資源集中於民用技術等傳統行業,生產更適宜人類基本生存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將是矽谷未來的發展方向。

毋庸置疑,矽谷在新的挑戰中將同樣起到「火車頭」的風向標作用。

矽谷(Sili Valley),是最早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晶元的地方,是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谷地的詩意名稱。

地理上,矽谷位於美國西部名城舊金山經聖克拉拉至聖荷西近50公里的一條狹長地帶,是美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也是世界最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還是當今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信息科技產業的重地。

矽谷最初形成的原因只是政府為了留住斯坦福大學的一批留學生而建立的科技園區,無巧不成書,成就了這個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一舉揚名天下。

20世紀60年代中期,微電子技術高速發展,依託當地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一流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集科學、技術、生產於一體,誕生了思科、英特爾、惠普和蘋果等跨國大公司。

目前,矽谷已有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10000家以上,其中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的公司和電子計算機公司約佔全美1/3和1/6強。80年代後期,生物、空間、海洋、通信、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和創新企業紛紛冒頭,矽谷捷足先登,一舉成為美國和世界高新技術的搖籃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火車頭。

矽谷的迅速發展,得益於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躍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堅實基礎和巨大影響。最值得一提的是矽谷的人才政策,它以最優厚的移民政策和發展機遇招賢納才,海納百川,集結了全世界高科技領域的頂級精英。

美國的人才政策,最早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德軍的戰火下接收的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博士,他為美國乃至人類的核物理和空間技術的發展建立了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