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球化資源爭奪戰 民營智庫:一支最接地氣的思想力量

王輝耀

智庫強弱是一國軟實力發展的標誌。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2013年底,十八大報告中也加入了建設中國新型智庫的內容;2014年9月,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大國智庫》一書,提出建設中國智庫,也是我國民主建設的重要途徑。中國社會關於何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討論一發而起。政府納諫思想的形成,意味著我國思想產品市場的形成,我國智庫發展將進入「黃金時代」。

綜觀中國智庫發展現狀,基本特點是由官辦智庫、高校智庫、民營智庫形成「三駕馬車」並進的大格局。

官辦智庫是當前中國智庫最普遍的存在形式。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推進農村改革,官辦智庫參與中國重大決策與改革進程,貢獻巨大。高校智庫擁有高層次人才密集、學科優勢明顯、館藏資料豐富、學術研究氛圍濃厚的優越條件,誕生了像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這樣的高質量智庫,高校智庫也是我國科教管理體制改革的先鋒。

民營智庫則更「接地氣」,「小而靈活」,獨立性更強。作為中國智庫的新生力量和思想市場的新生力量,民間智庫對政府決策、社會關注產生的影響日趨顯著,民間智庫已開始登上中國的政策舞台。

一個科學的政策決策需要「聽取八方建議」,僅有官辦智庫和高校智庫提供的思想顯然是不夠的。民間智庫對官辦智庫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互補作用,是中國思想市場的「另一半大腦」,更有助於我國的民主建設和科學決策。長遠來講,應大力發展民間智庫,讓政策研究市場形成「百花齊放」的格局。改革開放初期,民營經濟發展搞活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營智庫的發展也會為中國政策研究市場注入活力。

目前,我國民營智庫還比較弱小,政府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環境支持。

第一,建立和暢通智庫經費來源渠道,鼓勵企業捐贈智庫事業。經費瓶頸是中國民營智庫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目前,我國民營智庫的經費主要來源是商業合同和政府合同,極其不穩定。在中國,整個社會雖然已經出現了捐助慈善的風氣,但還沒有涉及智庫,還沒有形成資助智庫等研究機構的氛圍,使得民營智庫難以從民間獲得資金支持。企業和個人為社會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助希望學校、捐建體育設施,也可以捐助民間智庫,政策扶貧也是扶貧。在國外,一些著名企業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許多智庫,例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等。政府可以通過宣傳智庫事業的重要性引導企業家捐贈,幫助智庫事業發展。同時,政府應對民間智庫的建立和運營提供更多的政策優惠,例如對民間智庫的註冊給予更多便利,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扶持政策,也將為民營智庫的建立和運營減輕壓力。

第二,開放研究共享平台,建立常態化、公開化的納諫渠道。目前,很多內部數據民間智庫無法獲得,阻礙了相關研究的深入。目前我國尚無普遍的、公開的渠道遞交建言成果,阻礙了民間智庫研究的積極性和研究成果的轉化。政府的研究信息向民間智庫開放,形成常態化的建言渠道,定期聽取各方思想。建立開放的競爭平台,讓官方智庫與民間思想進行碰撞,更有利於創新思想的產生。

第三,培育智庫人才,打破人才在體制內外流動的限制。人才缺乏是制約民間智庫發展的根本原因。政府應支持智庫人才建設,例如將智庫組織納入海外人才引進計畫的引才主體體系,放寬來華留學生畢業實習和工作政策等。同時,打破人才在體制內外流動的限制,構建促進學界和政界良好交流的「旋轉門機制」。目前,北京已經探索出新模式,設立一些固定職位給學界,促進政界與學界的交流。下一步可以考慮把相關探索成果制度化,例如把政府相關政策研究室部分要職提供給學界代表,並定期改選;或考慮把副局級調研員中部分職位由學界代表擔任,並規定該學界代表不能參與更高職位的應聘。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向政府輸入新鮮血液,還可以增進智庫與政府的溝通。

第四,給予民間智庫更多的信任。公眾對智庫缺少必要的了解,這是智庫難獲關注的重要原因。中國民營智庫起步晚,再加上宣傳不是很到位,對公眾來說,基本還算是新鮮事物。中國自古以來對權威的信任都是與對權力的崇拜聯繫在一起的,民營智庫與權力完全脫離,與傳統意義上的權威自然就有沒有了瓜葛,民眾本能地就會很難對其信任。政府應首先認可民間智庫的重要作用,宣傳民間智庫的重要性,打造更加寬容和開放的智庫發展環境。

十八大以後,我國智庫發展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在中國的大國崛起過程中,民間智庫極大的發展潛力將日漸顯現,建立有國際公信力、影響力的強大智庫,有助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