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海外側目的中國新移民潮 有一大波「中國人」正在靠近

王輝耀

20年前,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曾經風靡一時。那是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全面描寫中國人赴美移民浪潮中的移民故事,北京音樂家王啟明與妻子郭燕,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來到了神往以久的美國。然而,一切並不完全像他們想像中的一樣美好。通過奮鬥,王啟明終於成為一位富翁,但卻付出了巨大代價。

這部電視劇的背後,是當時中國移民潮的大背景。在那個時代,人人都以出國為榮,人人都羨慕美國的生活,人人都想移民美國,哪怕是偷渡過去沒有合法身份。

這其中也許有著人們通過改革開放打開了海外視野、同時中國經濟相對非常落後的大背景。然而,今天,中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這一潮流卻依然愈演愈烈。不同的是,不只是知識分子,有錢的人也加入了移民大潮。

100多年前,中國人大量移民美國的主要是勞工,之後大量的移民主要從事菜刀、剪刀、理髮刀的「三把刀」工作。然而,20年前開始,懷有才能技術和資本的人開始成為移民的主力軍。

來自各國移民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獲得加、美、澳三國投資移民簽證的人數就超過6000人。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移民申請共772人,居全世界之最,占其移民局全年發放的EB-5簽證總數的41%。在澳大利亞,2010年中國獲得163類商業移民簽證的人數也達3416人,佔總數的近三分之一。而在加拿大,2010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移民佔全部的62.6%,達到2020人。

中國新聞社發布《2008年世界華商發展報告》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移民海外的新華僑華人已經達到600萬。實際數字當然遠遠不止。改革開放30多年來,僅僅取得美國綠卡和公民資格的中國人都已經達到110萬。最近三年,我國以平均每年大約7萬人移民美國,一直是美國第二大移民來源國。同時,中國還是加拿大第一移民來源國,從1998到2008年十年間,大約有363760名中國公民移居加拿大,佔加拿大所有新移民的14%,其中三分之二是經濟移民。

真正令人痛惜的是移民背後的人才和資本流失。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35%出生自外國,其中22%來自中國大陸,為世界之最。與此同時,我國也並沒有引進足夠的海外人才進行彌補,並沒有在全球人才市場上與歐美髮達國家競爭頂尖人才。

一直到2004年,我國才出台正式的「綠卡」制度,但該制度並不是建立在移民的基礎之上,因此可以說,至今也沒有出台針對外國頂尖人才永久性「紮根」入籍的政策。從2004年出台「綠卡」到2007年,三年間一共只有1460名外國人申請中國綠卡,並且只批准了686人。到目前為止,包括「千人計畫」人選在內,偌大一個中國也只批准了4000多人獲得中國「綠卡」。未來的中國,要實現大國崛起、產業升級,進行創新型國家建設,就必須對全球人才戰爭做出積極主動的回應。

攜帶資本和技術的移民潮

中國改革開放後,曾有過三次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197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因為東西方從生活水平到經濟收入的嚴重差距,不少人「打開國門」就開始移民海外,伴有海外團聚、探親與留學,以及偷渡;第二次移民潮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中期,以技術移民為主。目前正經歷改革開放後的第三次海外移民潮,知識精英依然是第三次浪潮的主要成員,但投資移民有了爆炸性增長。

目前,在我接觸的移民海外的朋友當中,兩類人最多。一類是中國留學人員出身,跑到國外去深造,最後留在了海外。促使這些人留在海外的最主要原因來自事業發展的機遇,他們也主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紮根海外。當然,也包括一批「官二代」「富二代」,儘管這些人更多靠背景走向海外,但大多也是被送去接受西方的教育,然後留在國外。

另外一種是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有可能依然生活在國內,只是持有綠卡。因為在許多國家例如加拿大綠卡門檻寬鬆,他們可能先讓家人去海外蹲「移民監」,也可能建立一個企業然後再把自己派回中國來。問起他們移民的原因,回答無非幾句話:「我想給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權利——我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喝毒牛奶長大——算是留條後路吧。」

但無論哪一種,簡單概括就是:才和財必有一種。中國的富裕階層和知識精英正在成為新時期移民潮的主力軍。

美國是中國人經濟移民的首選國,起碼從數量看是如此。根據美國200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當時只有大約288萬華人,其中出生於大陸地區有98.8萬人,出生於台灣地區32.6萬人,出生於香港地區20.3萬人。2007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再次進行社區調查,此時全美大約有354萬華人,美國本土出生者只佔131萬,外國出生者223萬。增加的華人大部分都是移民。在2000年以後7年內美國新增加的華人超過60萬,但只有6萬華人是美國本土出生。根據「亞美推進正義中心」發布的報告,截至2010年,美國華人人口則已突破400萬,是最大的亞裔族群;相關社區調查發現,全美會講中文的華人為238萬。有台灣背景的華人受教育程度最高,七成有學士以上學位;大陸背景的華人有學士以上學位的亦佔一半。

在加拿大,根據加拿大統計局2008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報告,加拿大華人人口已經超過120萬,佔全加總人口的3.9%。其中,72.9%的華裔是在加拿大境外出生。在這些海外出生的華裔中,有18.4%是在2001?2006年間移民加拿大的;20世紀90年代移民加拿大的佔45.2%。在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居住的華裔占該市總人口已達43.6%,成為全加拿大華裔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在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卑詩省,少數族裔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00萬,居加拿大各省區之首,而華裔是卑詩省第一大少數族裔群體,人口總數為40.72萬人。從數量來看,近年來,通過留學、技術移民渠道離開的中國人才極為龐大。最近三年,中國一直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三個世界主要移民接納國的名列前三的移民來源國。每年僅僅移民這三個國家的中國人都達到12萬以上,大部分移民都是通過技術移民、投資移民的渠道流動。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移民批准,包括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在內的經濟移民也一直占所有移民總數的60%以上。

這些人才移民離開的背後,是巨大的人才流失。據美國「全國科學理事會」統計,美國目前大約35%的科學與工程博士來自外國出生,而這些外國出生者有22%來自中國大陸,4%來自中國台灣,排在第2名的印度才只有14%。美國2004年將探測車送上火星,探險車著陸系統首席工程師李煒鈞與計畫飛行主任陳哲輝都是中國出生的華人;但在中國,目前還停留在把探險車送上月球的階段。

如果從比例來看,攜帶財富和資本離開的投資移民更為嚴重。僅2010年,通過投資移民形式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就有6000人。按最保守的估計,如果以平均每個人必須向接納國投資100萬美元為標準,僅此一項,中國一年就要流失60億美元商業資本。

這還只是各國要求投資移民必須投資的數目。實際上,移民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資金,因為許多國家限制投資房地產,要求必須投資實業經濟或是進行商業投資,同時又必須蹲「移民監」,還有時間成本,所以投資移民還必須在房產等領域進行投資,這筆數目極為巨大。另外,如果這些中國人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得綠卡,而且是為了移民,也就是說還會將家庭大部分資產都轉移到海外。那麼,流失的財富數字將會更為龐大。來自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移民申請批准共772人,佔美國移民局全年發放的EB-5簽證總數的41%。而在2011年,有934人獲批准,申請數和獲批准人數都佔總數的四分之三。來自加拿大公民和移民事務部的負責人則稱,2010年中國大陸通過投資移民方式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人數佔加拿大全部投資移民的62.6%,達到2020人。

富豪移民,在中國已經成為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來自招商銀行聯合貝恩資本發布的《2011私人財富報告》就指出:2010年中國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50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接受調研的高凈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表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

個人資產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

與此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