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推斷光一和彩華為共犯的人共有八位。其中片岡、秋元、庄司和酒井氏與巨勢博士的推論完全相同,而且推論出的各種殺人手法也都絲毫不差。像是為了殺害內海非得搏鬥不可這一點,也推理得完全正確。若要勉強挑剔的話,只有故意放置鈴鐺是為了營造一馬自殺的假象,還有彩華夫人逃出屋外的不合理反應,這兩處沒有識破而已。

尤其是片岡氏對於細節部分的描述極為縝密,絲毫不差,比其他三位略微勝出,因此冠軍給了他。其實三位難分軒輊。

至於第三名的田中氏,雖然對殺害千草與內海的必要性與手法有正確的推論,但對於其他殺人方法的描述並未完全正確,有些不太合理,和前面四位相比稍微遜色,對於細節的描述也不夠詳盡。

第四名的村田、新井,還有我口中的豬鼻子荒廣介偵探,雖然猜對兇手,但關於細節的陳述卻錯誤連連,絲毫未讓作者甘拜下風,不過猜中兇手畢竟是事實,因此還是致以敬意。

荒廣介偵探的論點,是以謀奪遺產為出發點,未免過於拘泥一般推理小說的公式化動機,無法從每種具體事實進行推論,因此細部解釋雜亂無章,充其量只是猜對兇手而已。

竟然有四位讀者,連每處細節部分都和巨勢博士推論得幾乎一模一樣,老實說,身為作者的我實在很欣慰。重點不在於推理小說一脈公式等問題,而是推理小說情節的合理性。

將人性作不合理扭曲,或將不符常理的行為作合理解釋,實在不妥當。個人認為不僅日本,全世界的推理小說百分之九十九,不,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左右都不合理。

大部分猜錯兇手的答案都是利用消去法。畢竟推理小說和現實世界不同,若登場人物有三十位,那麼兇手一定在這三十位之中,雖說消去法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但若只有消去法,肯定猜不到真兇。

也就是說,推理小說中的詭計,對只會使用消去法的讀者而言,是種肯定會失敗的設計。因為使用消去法,會先將具有完美不在場證明的人物剔除,可是搞不好兇手就是這個人,這便是一種詭計,也是推理小說值得玩味之處。可是以往的推理小說,往往將此詭計描寫得違背常理,扭曲人性,將不合理的行為與心理醜化。而且不管作者還是讀者,都對這樣的詭計囫圇吞棗,不疑有他。

當年我念中學時,讀了佐藤春夫的短篇小說,非常感佩。雖然已經忘了書名,不過還記得是某位同學將我那本書弄丟的。後來聽某位心理專家的友人說,原來弄丟書的那個人帶著那本書上洗手間,然後下二樓樓梯時,將那本書暫時放在牆樑上便走了。就像有人上大號時常常忘了帶走書一樣,等他上完洗手間猛然想起時,那本書已經不見了。

個人認為,所謂犯罪心理的合理性,便是以此種人性為出發點。因為喜歡閱讀推理小說,期許自己能寫出一部以不違背人性及合理性為基準,發展一場辭藻華麗的大格局殺人事件,有糾葛複雜的緝兇過程,完全符合人性的合理推理小說。教導我推理小說必須符合人性的便是前述那本佐藤春夫的短篇小說。

基於此,完全答對的四位讀者,無疑是讓我達成目的的佐證,所以真的倍感欣喜。如雪片般紛至的投書中,第一個答對的就是長野的秋元氏,因為完全正確,也讓我不免心頭一驚,心想不妙。沒想到後來看了三封,第三封正是高知縣庄司氏的正確答案,心想完了,大事不妙,搞不好答對的人有五六十個人之多。運氣不好的我,才開始看了三分之一,沒想到竟然全部答對,真令我有些膽戰心驚。

其中最經典的答案,就屬森川信一劇團演員木田三千夫的推論,簡直擁有空前絕後的想像力,他的觀點可說是現代推理小說未曾觸及的著眼點,直指作者要害的創作。他以下枝被召到歌川家幫傭為出發點推論,下枝這位少有的美少女,被召喚到歌川家後,負責服侍多門老爺,閑來無聊的她,隨手翻閱多門書架上古今東西的推理小說,竟不知不覺喚醒她的殺人魔天性,於是她日夜思索如何製造一場噬血慘劇,終於架構出這起不連續殺人事件的腳本,進而付諸實行。他竟想出這般古典優美的故事。

這是作者我的虛心妙作。對於熱烈參與活動的諸位與讀者諸公,謹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坂口安吾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