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國,2020 7、期盼2020:一個消費的社會

只有當民眾以手中的貨幣進行消費的時候,才會讓財富在國民經濟體系內部開始運動,而只有這種財富的運動,才能夠促進社會各行業的擴大再生產,從而創造出新一輪的經濟循環,讓國民經濟這個龐大的體系,永遠不停歇地運轉下去。

主題介紹:困境的解決方案——消費的未來十年

從48.8%到38.2%,從38.9%到47.9%。

單單從數據上看,這樣的變化毫無意義,然而如果當我們了解到這四個數字所代表的內容時,就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思考。

前者代表的變化,是從1991年到2005年的居民消費率,而後者代表的變化,則是從2001年到2005年的居民儲蓄率。

從數字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居民,正在選擇將錢存放在銀行之中,而非拿到市場上進行消費。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樣的變化,無疑意味著流通的困局。

只有當民眾以手中的貨幣進行消費的時候,才會讓財富在國民經濟體系內部開始運動,而只有這種財富的運動,才能夠促進社會各行業的擴大再生產,從而創造出新一輪的經濟循環,讓國民經濟這個龐大的體系,永遠不停歇地運轉下去。

事實上,當國家的經濟流通步入困局的時候,消費就凸顯出其特有的價值。而只有面臨低潮與困境的時候,歷史的經驗才會受到重新審視。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早的消費主義學派來自於戰國時代的楊朱,其人所堅持的奢侈消費觀,極最大之能事宣揚「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觀念,如果說這種觀念只集中於個人的感官需要,那麼,當國家經濟管理者嘗試著將這一觀念放大,並運用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層面上時,其效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先秦時代思想著作《管子》中,同樣存在著消費主義的觀點,其核心內容在於——消費對於增加就業、賑災救荒、活躍市場和發展經濟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本書中,最為有趣的一個觀點就是所謂的「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指的是指在煮蛋燒柴之前,先僱傭雕工畫匠,在雞蛋和劈柴上雕刻彩繪,藉助這種方法來在產業鏈中增加環節,增加人們的就業,並以此增加消費。

無獨有偶,在兩千年後的今天,這種看似略顯滑稽的觀點,卻在西方主流的經濟學論述中再次出現,其原因就在於這一觀點的合理性,正如一位西方經濟學家所建議的那樣,為了增加社會就業,國家甚至不妨在瓶中裝入鈔票,埋其於廢棄的煤礦之中,然後再僱人挖出。

從國家宏觀經濟的大層面上來講,當社會的總產出大大超出社會總需求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產能過剩問題已然存在,而這時由國家出面,提倡消費主義,就具有可擴大就業、增加生產、活躍市場和促進經濟的多重意義。

事實上,美國50年代消費高峰期的原因,正是基於二戰之後的產能過剩,而政府通過刺激和擴大人們的消費,彌補了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差額,從而克服了嚴重的失業危機,讓大批退伍軍人得以就業,從而擺脫了經濟蕭條的困境,既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又保持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從我們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小到一個地區,大到一個國家,當那裡擁有較高消費水平的時候,所帶來的必然是興旺發達的各類產業,由此也就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充分就業對於普通民眾的生活,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反過來,如果一個地區的消費萎靡不振,那麼其連帶的相關產業也必然無從發展,在當今各行業關聯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所帶來的是一連串的負面效應,其民眾的生活也必然步履維艱。

於是,我們在這裡便得出了消費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當民眾崇尚消費,願意將儲蓄貨幣拿出來,到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時候,不但於社會無損,反而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那麼,我們現在就面臨著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的13億人當中,其真正的消費源泉究竟在哪裡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是——決定消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因此,就當下中國而言,最具備消費能力的群體,非沿海地區與一線城市的富裕階層莫屬。

我們不妨進行一下這樣的設想,假如讓一部分富裕階層先消費起來,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對於中國而言,以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必然能夠分化出相當數量的「強消費群體」,以這一部分人的消費能力,完全可以彌補由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缺失的市場需求被彌補起來的時候,就意味著生產得到了新的策動力,當生產得以繼續的時候,低收入民眾的就業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其賴以維持生計的工資收入也就會相應獲得增長,簡單說,只有當普通民眾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樂觀的時候,他們才會暫時將憂患意識深埋,轉而將儲蓄與收入拿出來進行消費,跟著加入到消費大軍中來。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我們就曾經提出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而隨著歷史的驗證,這一口號的正確性已經得到了證明,那麼,隨著時過境遷,我們又何嘗不能將這口號的形式與內容做一下變換,在未來的十年中,讓富起來的那一批人先消費,借這一部分人的消費,轉化為低收入民眾的收入,最終實現全體國民消費能力的增強,打造一個全面消費的社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