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冰點2020,中國異動行業分析 4、房地產業——一個行業的大逃殺

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會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的。

在許多世界經濟學家的眼中,中國房地產業的大崩盤,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因為無論我們有著怎樣獨特的條件,都不可能避身於商業規律之外。

當房地產成為拉動經濟的引擎時,當房地產業和金融、銀行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發生崩盤幾乎是命中注定的格局。

在這一場世紀大逃殺中,房地產業的崩潰並不值得我們惋惜,惟其能做的就是默默慶幸,以及期待未來的歲月中,一個健康的房地產行業會出現於我們的生活當中。

主題介紹:超經濟掠奪——從「巨貪」到「巨騙」——紙糊的樓盤

在未來的十年里,究竟哪一個行業會出現最大的異動?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了答案,而且比起其他的預測與分析,這個答案已經處在了我們的眼前,並不需要我們用時間來驗證。

這個行業就是曾經喧囂一時,曾經充當了中國經濟支出產業,曾經為無數人賺取過暴利,將無數民眾腰包里的儲蓄掏空的房地產業。

曾幾何時,這是一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在這個行業中所存在的利潤,是其他任何產業都無法比擬的。

在過去的10年里,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是:房地產業的空前繁榮,使得中國房價空前上漲,許多民眾窮其一生積蓄,也無能力從開發商的手中買到一套房,反過來,那些買了房的消費者,則因此支付掉了一筆本不該花的冤枉錢。

為了說明這一現狀的真實性,我們需要用數據來證實。

在國際上,一般用「房價收入比」來表示房價的合理性和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那麼,這個概念究竟是如何表述的呢?

所謂的「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住房平均價,和該地區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值。當這個比值高的時候,說明居民家庭對住房的購買能力較低,也就意味著民眾買不起房;反過來這個比值低,就說明居民家庭對於住房的購買能力高。

那麼。這個比值究竟該維持在怎樣的區間里,才是最合適的呢?

在聯合國人居中心出版的調查報告中,經過一番縝密的調查後得出結論,一套住房的合理價格,應該在居民平均年收入的兩倍到三倍,當這個比值超過5的時候,大部分的居民就會陷入買不起房的困境,從而出現種種社會問題。

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中,該項比值一般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譬如英國的比值為2.6,美國為2.8,就連房價最為高昂的日本,也只有4.5。

現在新的問題又來了,我們的該項比值究竟是多少呢?

答案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數字——2004年和2005年的「房價收入比」分別是6.52和9.83,而到了2006年的時候,這個數字變成了驚人的15.76,終於,到了2007年的時候,在多方勢力別有用心的炒作之下,這個數字終於成功登頂,飆升過20倍的大關。

假如你以為這已經是極限,那麼你就錯了,事實上,我們剛才所說的數字,只不過是深圳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中心地區,這個數字早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0甚至50!

事實上,實際的情況要比這嚴重得多。

在中國,由於社會保障體制尚未健全,類似於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都未能得到具體落實,因此作為一個中國居民,還必須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來應對這些用途,這樣一來,可以用來購房的款項就更加稀少,相應帶來的則是「房價收入比」的進一步增高。

當我們的房價遠遠超出了民眾的購買力時,這樣的情勢無疑意味著對民眾的超經濟掠奪,其行為之殘酷,幾乎無異於用交易之外貌,行巨貪之實質。

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從2008年的低迷中迅速回暖。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從今年的1月到6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了341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7%;而其相對應的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5800億元,同比增長53.0%。

在今年6月份,北京商品房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米13302元,比今年1月份上漲了2864元,其漲幅高達27%。那麼,開發商蓋這樣的一套房子,究竟需要花上多大的成本呢。

根據業內的信息,當開發商建設一套房子時,其需要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只佔到最終房價的5%,其建設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材料費、建築費的數額,也不超過10個百分點,這也就是說,刨去各種費用,開發商蓋一套房子,甚至能賺到超過80%的利潤!

我們不妨這樣想一下,當一個行業發展到隨便搭起一套房子都能賣出高價,賺到暴利的時候,那麼這個行業必然是存在著嚴重問題的,這個道理之簡單,即便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也能領悟。

事實上,這樣的情勢早就為我們的政府所熟知,只是出於宏觀因素的考慮,才不得不對此容忍日久。

正因為如此,國家才在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採取政策性手段,不遺餘力地將過熱的房價逐步壓低下去。

當這種下跌的趨勢出現之後,無異於對開發商等既得利益者的暴利「巨貪」行為,進行一次徹底的管制。

我們要說的是,正是因為這種高利潤的存在,使得中國的房地產也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十年里的發展空間與利潤額度,由於這種「雞血式」刺激的存在,使得中國的房地產業的繁榮周期已經提前結束,等待它的將會是無比的嚴冬。

當我們的體制不再允許「巨貪」行為的合理性時,就意味著房地產業的一個新開端。

當中國的房價開始逐漸下跌時候,就意味著房地產商通過超經濟剝削所得的利潤,正在一步步地被壓縮,由此給開發商帶來的打擊是極其巨大的。

當開發商在銷售端不能繼續獲得暴利的時候,旨在維護暴利的既得利益者,就將目光投放在了資本來源之上,而這個來源,則是手握大筆流動資金的銀行。

從掠奪消費者到向銀行借貸建設樓盤,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正經歷著一場由「巨貪」到「巨騙」的轉變。

然而,這種情勢的不合理性,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必然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

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會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的。正如我們曾經見識過的那樣,當美國嘗試著用房地產來拉動經濟時,其最終的結局是徹底的崩盤,當日本嘗試著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時,其最終的結局也難逃覆滅。

在中國,不斷不斷飆升的投資對2009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空前的88%,而這一數值是過去10年里43%均值的兩倍,這樣的數字也就意味著,新一波的銀行不良貸款的種子,已經在房地產行業中悄悄地播下,其一旦出現爆發,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在許多世界經濟學家的眼中,中國房地產業的大崩盤,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因為無論我們有著怎樣獨特的條件,都不可能避身於商業規律之外。

當房地產成為拉動經濟的引擎時,當房地產業和金融、銀行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發生崩盤幾乎是命中注定的格局。

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的政府才在2008年8月27日做出決定,要求嚴格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要求金融機構禁止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用於繳納土地出讓金的貸款。

由此,對於中國房地產業而言,一場危機重重的大逃殺已經迫在眉睫。

當中國的房地產業危機當頭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場紙糊樓盤的坍塌,而所謂的紙糊樓盤,包含著微觀與宏觀兩個層面的含義。

首先,當房價逐步下跌,房地產商無從獲取超額利潤,同時又因為貸款的緊縮而被「斷糧」的時候,就意味著若想繼續維持暴利,只能從建築成本上下手。

於是我們看到,在近幾年來,樓盤的建築質量每況愈下,甚至於連開發商都不得不承認,我國的建築壽命幾乎不到30年,而這種商品房的逐漸質量退化現象,則為我們的民生安全留下了最可怕的隱患。

一個鮮明的例子是,依照工程建築標準,過去的商品房樓板厚度應該是10公分,而隨著開發商偷工減料現象的日益加劇,許多地方的樓板厚度已經被降低到了6公分,在如此危險的情形之下,這種質量的房子完全可以說是用紙糊成的。

就宏觀層面而言,中國房地產業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制度上的不合理性。

在中國,房地產業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自動創收產業,其基礎是寄生於建築業之上的。就目前來看,規劃職責由政府承擔,設計工作由設計單位完成,施工由建築公司負責,在一整條產業鏈上,開發商所負責的任務,只有簡單的中間人職責。

然而,正是這樣的角色,卻佔有了整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