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兵臨城下

壯麗的山河一入冬季便盡成銀白,日光一照,折射出反光,有如披上一件金色衣裳,美得令人情不自禁的伸展雙臂,大聲呼誦——

從高聳入天際的長白山頭,延綿到萬里無涯的松遼平原,無論樹石屋舍、平疇沃野,儘是晶瑩潔白的雪色,蒼蒼茫茫,壯闊雄偉;宛如天地初由混沌開闢而成,處處樸實無華,處處顯露著博大高遠的氣象,處處生機盎然,處處展現著磅礡的大氣。

遼闊的大地上,黑龍江結冰了,松花江結冰了,遼河結冰了——蘇克蘇滸河也結冰了。

結了冰的河川堅硬結實如平地,和被白雪覆蓋的土地連成一片,將矗立在河畔的赫圖阿拉城圍拱得更顯出了氣勢。

而赫圖阿拉城中卻是熱鬧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滿天冰雪而被凍得顯得瑟縮——人人都在忙碌中流露出強旺的生命力和高昂的意志,天地間盡成銀白,惟有這裡的人臉頰上透出紅光,眼神一片勃發。

這天是元旦,全城的軍民一面歡慶鳴鞭,迎接璀璨的未來歲月,一面作最後的戰前準備——大軍預定在初二日出發。

長達幾年的備戰的工作終於接近了尾聲,人人磨拳擦掌。

用兵的對象是烏拉部——統一遼東各部是早在幾十年前就預定的目標,現在,只不過是付諸最具體的實行而已;甚至,實行的步驟也早在數年前就展開,一步步循序漸進,直到如今。

而這一步步緩緩展開的行動,也是努爾哈赤在經過周密的思考後所制定的;他不只一次次的親口說給所有的子弟、部屬們聽,也命筆帖式書寫成文章,分抄多份,發給眾人,令他們時常讀誦,謹記在心:

欲伐大木,豈能驟折?必以斧斤伐之,漸至微細,然後能折。相等之國,欲一舉取之,豈能盡滅乎?且將所屬城郭,盡削平之,獨存其都城。如此,則無仆何以為主?無民何以為君?

這個做法,他其實是包含了多種用意的。

除了讓大家了解他之所以采「緩緩進行」的方式統一遼東的用意之外,也在警戒幾個激進的人。

包括他的長子褚英在內的幾個人,在對許多事的想法上已經有了「操之過急」的現象——當建州軍每戰必勝,建州的實力迅速擴展的當兒,少年氣盛的褚英有些時候便不免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簡單,彷佛伸一下手就能一步登天似的;褚英曾背著他向人大剌剌的說:「烏拉部早就不行了,只要父汗許我出征,就帶著我手下的這幾個牛彔,一鼓作氣,沒兩天就拎著布占泰的人頭回來了!」

這固然是少年豪氣,但卻聽得他不自覺的皺起了眉頭。

他是不贊成「激進」的。

於是,他多次利用閑話家常的機會,把已成年的兒子們都叫到身邊,先是間接而仔細的為他們解釋「緩」與「急」的兩種做法。

他提出自己多年來所累積的人生體驗:「一個心懷大志,能力也足夠的人,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除了得奮發努力之外,還有另一個成功與失敗的重大關鍵,那就是方法的選擇——選對了,事情就成了;選錯了,就全完了!有些事情應該馬上去做,有些事情應該慢慢進行,這點,在表面上看來不重要,其實卻是最要緊的關鍵;該急著做的事如果慢了下來,就錯失了時機;該慢慢進行的事如果急巴巴的動手,也反而壞事!」

他舉出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十五年前,日本派了大軍打朝鮮——那個時候,日本軍強得很,朝鮮卻因為兩百年沒打仗了,軍隊都不行了,一開戰就被日本打垮,輸得很慘,軍民百姓被殺得數不清,朝鮮國王一面逃亡,一面派人向明朝去求援;明朝派了李如松去救援……」

他把當時的情勢重加詳細分析,也把三方的戰爭經過再重複說上一遍,最後才提示:「那場戰的結果你們都是知道的——李如松先勝後敗,日本軍也是先勝後敗!」

這是教訓:「積小勝為大敗,是戰場上常有的事,我等決不可犯上!」

他一面說,也一面暗自觀察幾個兒子的反應;他發現,聽得最專註、最入神,眼中有光而又頻頻點頭的人是排行第八的皇太極。

皇太極還沒有真正的上過戰場,卻彷佛帶著與生俱來的戰爭才華似的——

他看得暗自欣慰,卻也帶著一分失望:「這番話,我原本是針對著褚英講的,要戒他不可激進……」

而褚英的反應不如皇太極——褚英像是無可無不可似的,漫不經心——他的心中暗暗一嘆,默一思忖,自己對自己說:「難怪古人說,龍生九子,個個不同;又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我這些話,說歸說,領略多少就全看他們自己了!」

褚英不是沒有優點,一上戰場就身先士卒,驍勇異常,因而頻頻立功;但是在智慧上,卻似乎有些兒不如皇太極——

不過,他隨即遏止了自己的思緒再往下發展,而回到了教育兒子們的話題上——畢竟,此時,給予兒子們正確的指引和教育,要比暗中比較兒子們的天賦和優缺點要重要得多了——因此,他繼續往下說:「你們回去,拿三天的時間,好好的想想我方才說的話,把『緩』與『急』的道理都想得更透澈些,想出了什麼新的東西,來仔細的說與我聽!」

但是,三天後的褚英來到他的面前根本一言不發,倒是皇太極侃侃而談,並且引經據典的以書籍上的記載來印證他的話:「我讀到《遼史》上所記載的遼興宗征討西夏的史事——遼興宗即是犯了『激進』的毛病,一路長驅直入,進攻西夏,被西夏景宗李元昊采『堅壁清野』之策打個大敗 ——當時,遼為大國,西夏為小國,國力、兵力,雙方都極為懸殊;遼興宗急於求勝,大舉進攻,過程和結果都如父汗所說的『積小勝為大敗』……」

他登時對皇太極刮目相看——甚至,他以不自覺的驚異口氣讚美他:「很好——你能把書上所記史事想得這麼清楚,還能用來印證眼前——很好!書都給你讀活了!」

而當著所有的成年的兒子們,他對皇太極的讚美便止於此,不再多說,而是將欣慰之感悄悄的放在心上;只是,最重要的目標依然沒有達到——褚英似乎沒怎麼受到這一些的談話的影響,他依然覺得煩惱。

於是,他另想別的教育方法——幾天後,他便採用了這個方法,讓筆帖式寫成文章,命每人時時誦讀,以深入心中。

當然,他所採用的具體的實行方法也全都依據著這個原則。

他逐步用兵,以小規模的、不太引起注意的戰役來削減烏拉的實力,增長建州的實力。

萬曆三十九年七月,他派兵征取渥集部的烏爾古宸、木倫兩路。

十二月,他派何和禮等征討虎爾哈部,克札庫塔城,招撫附近居民。

萬曆四十年的九月,他又親率人馬征討烏拉部臨河的六座城。

這場戰,他也刻意的縮小規模,並且找到了絕佳的藉口出兵。

而在實質上,他卻明白的昭示眾人:「打從咱們在古勒山的戰場上俘了布占泰回來,至今十九年了——我打算以二十年的時間滅烏拉,現在是作最後準備的一年了;這一次,咱們先砍掉他的這些環衛城,為明年的大征打個前哨仗!」

他同時對烏拉部發出征伐的文書,指責布占泰數度背盟,而且這一次還用鳴鏑穿射舒爾哈齊所嫁給布占泰的女兒娥恩哲——這些都是不可饒恕的事。

當然,他也不待布占泰收到文書後有任何的表示就率領著大軍出發了。

這一次,他所挑選的隨他出征的兩個兒子是莽古爾泰和皇太極。

莽古爾泰早有過優秀的表現,皇太極則是第一次上戰場——他在私心中已經非常看重皇太極,認為皇太極天賦特佳,這一次是蓄意培植,要讓皇太極多所磨練,多增加實際上的戰爭經驗,以使皇太極的發展更好。

行前,他特地把皇太極叫來吩咐:「無論做什麼事,要緊的就只在『用心』和『儘力』而已,打仗也是一樣的……」

他相信皇太極能心領神會——

等到分派任務的時候,他更刻意的派了皇太極擔任前鋒,指示他:「率三千人馬,前鋒先行,沿烏拉河而下,進攻其河西六城……」

而後,他親率中軍,大隊的人馬在黃、紅、藍、白四旗的前引、指揮下開拔。

由赫圖阿拉出發到烏拉河的路途並不近,快馬加鞭也須好幾個時辰;皇太極的先鋒隊伍因為數量少,速度快,比大軍早了一個時辰到達,而且立刻展開了攻城奪門的行動。

皇太極雖然第一次上戰場,但他自幼習武,不但騎射工夫了得,刀槍劍戟各種武器也操練得嫻熟精良,正好大大的施展、發揮——

大軍到達時,皇太極早已率著三千名前鋒攻破了第一座城;然後,兩軍會合,越發勢如破竹,很快的就連克烏拉部的河西六城,在距離烏拉城西門二里的金州城駐紮立營。

布占泰根本不敢出戰,只乘了獨木舟駛到烏拉河中流求和,再三的低聲下氣的告饒。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