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詞解釋

雅加德斯威(algai''d''siswai):古語意為「持槍戰鬥者」或「槍矛戰士」,這個名字被用來稱呼艾伊爾人之中持槍矛參與戰鬥的人,與艾伊爾工匠和商人等作區分。

阿特拉(Altara):風暴海沿岸的一個國家,但除了有統一的國名之外,這個地方不再有其他任何的統一可言。阿特拉人都只認為自己從屬於某座城鎮或某個鄉村,應當向某位領主效忠,而阿特拉人只是他們一個次要的身份。很少有貴族會向國王納稅,對於國王的各種命令也都是敷衍了事。阿特拉的現任統治者是是泰琳·青泰拉女王,她出身於密索巴家族。和她以前的歷代阿特拉國王一樣,她只能算是這片土地上最有力量的貴族之一,甚至可能還算不上是最有力的貴族。勁風王座所代表的權力微不足道,有許多強大的貴族在能夠得到它的時候卻會對它嗤之以鼻。

殉道使(Asha''man):①古語中「衛士」或「守護者」之意,帶有強烈的捍衛真理和正義的意思。②一批轉生真龍追隨者的自稱。這些男人前往現在被稱作黑塔的地方,學習導引。雖然導引對男性而言危險重重,但這些男人之中有許多仍然夢寐以求地想要操控至上力。也有一些人留在黑塔只是因為他們通過了掌握至上力的測試,所以必須在被至上力殺死之前學會控制至上力。他們接受的訓練不僅包括使用至上力,還包括劍術和徒手搏擊。殉道使穿著黑色的制服,根據掌握至上力的程度被分為三個等級:最低一級是士兵;第二級是獻心士,獻心士的外衣領子上別著一個銀制劍徽作為標記;最高一級才是殉道使,他們的衣領一側別著劍徽,另一側別著一個塗金紅色琺琅釉的龍形徽章。兩儀師為了避免過快掌握至上力而產生危險,往往會盡量延長訓練期,但殉道使從一開始就全力加快訓練速度,特別是在利用至上力作為武器方面,這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在白塔中,每一起初階生因意外而亡或毀斷(指突發事故導致至上力消失)的案例都會被膽戰心驚地談論許多年;而相當數量的殉道使士兵會在訓練中死亡或毀斷。殉道使的出現,以及他們和轉生真龍的關係,讓兩儀師們開始重新評估馴御的必要性。不過許多兩儀師完全沒有改變她們的觀點。

紅手隊(Band of the Red Hand):①傳說中一支由英雄組成的軍隊(古語稱申鞍卡漢),在獸魔人戰爭中,曼埃瑟蘭陷落時,在亞以蒙之鄉全軍覆沒。②一支以麥特·考索恩為統帥的軍隊,現在這支軍隊正跟在反叛兩儀師的屁股後頭。因為麥特命令他們要將艾雯·艾威爾安全護送到蘭德·亞瑟那裡,同時也要提防艾雯和兩儀師們謀劃半路逃跑。

凱丁瑟(''sor):艾伊爾戰士的服裝,包括易隱沒於岩叢和陰影中的灰褐色衣褲,以及齊膝的鑲邊軟皮靴。在古語中意為「工作服」,當然,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翻譯。

曆法(dar):時光之輪的世界每星期有十天,一個月有二十八天,一年有十三個月。有幾個節日並不是依照月份而規定的,它們包括陽之日(一年裡最長的一天)、感恩節(每隔四年的春分日)、靈魂救贖日,簡稱為救贖日(每隔十年的秋分)。有許多節日是諸國普遍要慶祝的,比如聖光節(結束舊一年,開始新一年的日子)。每個國家,甚至一些獨立的城鎮和鄉村也有自己的節日。一般來說,邊境國的節慶最少,伊利安和艾博達的則最為繁多。

暗黑之友(Darkfriends):追隨暗帝之人。他們相信一旦將暗帝從封印中釋放,自己就會獲得莫大的權力和獎賞,甚至獲得永生。他們組成一個個被稱為「社」的秘密組織,除非必要,否則一個社內的成員極少會知道其他社的暗黑之友。暗黑之友在社會上的公開地位在社中沒有任何意義,即使一名暗黑之友是國王,他也必須服從公開身份是乞丐的暗黑之友上級。他們在彼此之間有時會使用古老的稱呼:黑暗友人。

真龍信眾(Dragonsworn):對於轉生真龍支持者的稱謂。一般使用這個稱謂來稱呼他們的,都是反對轉生真龍或是想要保持中立的人。實際上,有許多被冠以這個稱謂的人從不曾向轉生真龍立下過效忠的誓言,那些人往往只是一些強盜,他們希望用這個名號恐嚇人群,鎮壓人們的反抗。有許多暴行都被歸罪到被稱為真龍信眾的人身上。

馴御(gentling):這是由兩儀師執行的工作,它的目的是將擁有導引能力的男性和至上力之間的聯繫切斷。由於所有學習導引能力的男性都會因陽極力所受到的污染而瘋狂,且在瘋狂之後他們會利用至上力做出許多恐怖的事情,因此這樣的處置是必要的。被馴御的男性依舊可以感應到真源,但是再也碰觸不到它了。馴御可以阻止這些男性利用至上力的瘋狂行為,但是無法治療他們的瘋狂。不過,如果及時將他們馴御,通常可以幫助他們避免死亡,但被馴御的男人都會絕望地放棄生存的慾望。即使他們無法自殺,往往也只能再活上一兩年的時間。曾經所有人都相信馴御的結果是無法挽回的,但現在已經找到了恢複導引能力的方法。

白塔評議會(Hall of the Tower):兩儀師的立法機構。傳統上,評議會需要由七個宗派各三名守護者組成。現在,白塔中的評議會沒有藍宗守護者;反叛兩儀師中的評議會沒有紅宗守護者。根據法律,玉座在白塔的權力是絕對的,但實際上,玉座的權力一直取決於她如何領導、操控以及壓制評議會,因為評議會有許多方法可以抵制玉座的一切計畫。評議會通過決議的方式有兩種:少數一致和多數一致。多數一致需要所有出席的姐妹表示同意,舉行一次評議會至少需要十一名姐妹,而且每個宗派都要有姐妹出席。唯一的例外就是當需要通過的決議是廢黜玉座或撰史者時,玉座和撰史者原先所在的宗派將不會得到通知,直到評議會結束,決議得到執行。要通過少數一致決議時也必須至少有十一名姐妹出席,但不必每個宗派都有成員參加,而且只需要三分之二的姐妹同意,決議就能通過。如果討論的決議是白塔對外宣戰,也只需要少數一致即能通過,但必須是所有宗派都有成員出席。宣戰決議是少數幾個許多人認為需要多數一致才能通過,卻仍然執行少數一致通過的決議種類之一。玉座能免除任何宗派守護者的職位,也就是說,玉座能同時免除所有守護者。玉座的這個權力當然一直被評議會警戒著。不過這種事極少發生,因為只是在傳統上,被免職的姐妹不應該再次成為守護者,但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宗派不能重新選定被免職的姐妹回到守護者的位置上。這樣的事件據信在白塔三千年的歷史上只發生過四次,其中兩次導致評議會完全或是幾乎完全重組。另外兩次則使當時的玉座遭到流放。

瓦力爾號角(Horn of Valere):在《尋獵號角史詩》中描述的神器,據說這隻號角可以召喚英雄的亡靈回來和暗影作戰。伊利安已經發起了一次新的號角狩獵,狩獵者們共同在伊利安立下誓言,現在許多國家裡都能找到這些人。但只有幾個人知道瓦力爾號角已經被吹響,而它現在被收藏在白塔。

海民(Sea Folk):更精確地說,應該是亞桑米亞爾,海之一族。他們居住在愛瑞斯洋和暴風海中的小島上,不過,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遠離家園,駕著船隻在海上航行,而且他們不喜歡前往任何遠離海洋的地方。陸地上居住的人們對於他們所知甚少,所以他們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且從他們身上產生出許多充滿幻想的故事。大多數的海上貿易都是通過海民的船隻來運輸,大陸國家船隻的航速和載貨量都無法與海民船相比。海港城市的居民都知道,海民制定契約的手腕和對於契約的重視程度甚至要超過阿拉多曼人。亞桑米亞爾嚴格地遵循著他們的等級制度,但這其中又有一些令人驚訝的變動性,這一切都是因為海上嚴峻而且隨時可能出現危險的生活環境。亞桑米亞爾被分為諸多部族,規模有大有小,每個部族由一名波濤長率領,波濤長的下一級是領航長,她們是部族所屬每艘船上的船長。波濤長擁有巨大的權威,她由十二位部族中資歷最深的領航長推選出來,這十二位領航長被稱為部族的「十二首」,而亞桑米亞爾的諸船長也可以下令免除某個部族的波濤長。諸船長的權威是任何陸上的國王都無法比擬的,每名諸船長都是經由十二位資歷最深的波濤長一致同意後被選出,並終身擔任此職。這十二位波濤長被稱為亞桑米亞爾的十二首(「十二首」這個詞被用來稱呼任何海民團體中資歷最深的十二位波濤長或領航長)。鋒刃長的職位由男人擔任,他有可能是諸船長的丈夫,也有可能不是。他的責任是保衛海民,並進行貿易。在他之下是諸船長的掌劍手、領航長的管貨員。他們的職責都是類似的。而在他們職責之外,他們只能代表他們所效忠的女人行使權威。船隻航行的目標和時間只能由領航長決定,但既然貿易和財政權力完全掌握在這些男人手上,所以他們在一切行動上通常都會密切合作。所有海民船隻,無論多麼小,都會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