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二、劉志丹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踐行者

馮建霞

(延安革命紀念館)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井岡山,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同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本文中,筆者試圖從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中論述劉志丹是中國革道路的正確踐行者。

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7月11日,根據中央示,陝甘區委改組為陝西省委。9月26日,中共陝西省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總結了大革命時期黨領導陝西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經驗教訓,通過了農民鬥爭和軍事運動等九項決議,標誌著陝西黨組織已經完成了戰略方針的轉變。

陝西省委雖已意識到抓革命武裝的重要性,但是通過什麼途徑、怎樣組建軍隊,還需探尋摸索。在清澗、渭華和旬邑等武裝起義失敗後,劉志丹、謝子長等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情況下,從事了艱苦的兵運工作,屢遭挫折使他們逐步悟出:「沒有革命的武裝,將會一事無成。」經過幾年的兵運活動,終於找到了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正如劉志丹所總結:「幾年來,陝阡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志那樣,以井岡山為依託,搞武裝割據……現在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

1931年9月,劉志丹在兵運工作失敗後,將分散活動於合水、慶陽山區的趙連璧、楊培盛、賈生財的三支民間武裝,集合於合水縣平定川倒水灣進行整編,建立起陝甘邊地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工農武裝一一南梁游擊隊。全隊共300餘人,以三支民間武裝為基礎編為三個大隊,劉志丹任總指揮,馬錫五任軍需。南梁游擊隊建立後,劉志丹汲取搞兵運的經驗教訓,堅持以南梁為中心,依託橋山山脈開闢南梁游擊區,首戰二將川,消滅張廷芝一個騎兵連,接著又擊潰合水民團的進攻。游擊隊一時名聲大振,開創了隴東遊擊戰爭的新局面。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號召組織群眾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10月下旬,閻紅彥、楊重遠率領陝北支隊(即晉西遊擊隊及其與之聯合的商保武裝)輾轉來到甘肅合水林錦廟同劉志丹領導的南梁游擊隊勝利會合。兩支部隊會合後,建立了中共隊委會,謝子長任書記,劉志丹任委員。12月中旬,部隊轉移到合水縣月明塬柴橋子,兩支部隊在這裡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下轄兩個支隊,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兼第二支隊隊長,楊重遠任參謀長。同時,還建立了中共西北反帝同盟軍黨委,謝子長任書記,劉志丹等為委員,兩個支隊亦建有中共黨支部。

1932年2月初,西北反帝同盟軍移駐正寧縣三嘉原整訓。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在三嘉原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委,楊重遠任參謀長。同時成立中共陝甘游擊隊隊委會,李傑夫任書記。陝甘游擊隊的建立,標誌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陝甘邊地區正式成立了工農紅軍,陝甘邊地區的革命鬥爭進入到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新階段,揭開了陝甘邊地區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

陝甘游擊隊成立後,即遵照陝西省委的預定方針,揮師南下,2月13日攻佔旬邑職田鎮,15日陽頭坡一戰大獲全勝。然後轉戰於耀縣、同官(今銅川)、宜君等縣。3月19日,奔襲正寧縣山河鎮,因嚮導迷路,錯過戰機,計畫未實現。當晚,隊委會召開會議,決定依靠地方黨組織,開闢寺村塬革命根據地。

1932年3月20日,陝甘游擊隊進駐正寧縣寺村塬,以這裡為中心,發動周圍72村的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鬥地主,分財物,成立赤衛軍、貧農團、婦女會等組織。22日,在游擊隊總指揮部的指導下,召開農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寺村塬革命委員會,開展土地革命。這是陝甘邊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雖然為時很短,卻是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有益嘗試。

4月中旬,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來陝甘游擊隊巡視,劉志丹同路返隊。21日,陝甘游擊隊離開寺村塬,奇襲旬邑縣城,全殲守敵300餘人。24日,杜衡在旬邑批評陝甘游擊隊負責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謝子長的總指揮職務,將部隊改編為第三、第五兩個支隊,第三支隊隊長劉志丹,參謀長吳岱峰;第五支隊隊長閻紅彥,參謀長杜重遠。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和隊委會也隨即撤銷。4月下旬,陝甘游擊隊進入陝西西部和渭北地區活動,強烈地刺激了敵人,部署重兵「圍巢4」陝甘游擊隊。為了統一指揮,中共陝西省委決定重建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和隊委會,劉志丹任總指揮,李傑夫任隊委會書記。在劉志丹指揮下,部隊半個月內轉戰永壽、禮泉、乾縣、彬縣、富縣、洛川、中部、宜君等地,作戰9次,共殲敵14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但就在這時,陝西省委指示陝甘游擊隊東進韓城,在平原地區建立根據地,結果遭到陝軍重兵「圍剿」,損失慘重,劉志丹不得不率部向隴東轉移。

6月下旬,劉志丹率部撤到寧縣麻子掌,部隊士氣低落,思想混亂,在行動方向上發生了南下三原和北上橋山的分歧。為此,陝甘游擊隊隊委會在麻子掌和梁掌堡兩次召開會議,統一了認識,作出了以橋山山脈為依託,就地開展游擊戰爭,創建陝甘邊根據地的決定。會議選舉閻紅彥任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隊編成三個大隊,劉志丹任二大隊隊長兼政委。此時,謝子長在靖遠組織兵變失敗後東返。7月9日,在謝子長領導下,由楊林、高鵬飛等人發動了西華池兵變,拉出170餘人參加紅軍,壯大了紅軍游擊隊的力量,給處在困境中的陝甘游擊隊以有力的支持。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根據陝西省委的報告,作出了《關於陝甘游擊隊的工作及創造陝甘新蘇區的決議》。6月1日,陝西省委根據中央決議精神作出了相應的決議。7月23日,陝西省委派李艮到陝甘游擊隊傳達省委關於創建陝甘新蘇區與紅二十六軍的指示,並擔任陝甘游擊隊的政委。李艮到後,推行「左」傾錯誤,批判所謂的「機會主義領導」。他不顧敵人準備「進剿」游擊隊的嚴重形勢和劉志丹、閻紅彥等人的反對,在正寧縣南邑村連續召開幹部會議,空談創造新蘇區和紅二十六軍的問題。8月初,當敵人向游擊隊發起圍攻時,游擊隊倉促應戰,李艮先是命令部隊強攻王郎坡寨子,失利後又要求「死守五頃原」。游擊隊與敵人打了幾次硬仗皆敗,部隊傷亡慘重,最後只得分散突圍。8月24日,突圍出來的指戰員在宜君縣馬欄聚齊,近500人的隊伍銳減至200餘人。陝西省委對李艮的錯誤做了嚴肅處理,但仍然強調改造游擊隊的「右傾機會主義」領導,撤銷了閻紅彥的總指揮職務,重派謝子長任總指揮。

劉志丹率陝甘游擊隊在馬欄稍事休整即進人耀縣照金一帶活動。9月12日,照金戰鬥獲勝,殲敵400餘人。敵人又調重兵合圍,游擊隊在保安縣城、瓦子川、墩兒梁連戰失利,傷員增多,給養更加困難,隊委會決定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渡過難關。經過近兩個月的休養生息,部隊恢複了元氣,軍威復振。

12月18日,杜衡以中共中央北方局特派員、陝西省委常委身份來到陝甘游擊隊,對部隊一年來的活動橫加指責,誣衊劉志丹、謝子長、閻紅彥、楊重遠等「有反革命陰謀」,攻擊他們的正確主張是「游擊主義」、「梢山主義」、「土匪路線」、「逃跑主義」、「右傾機會主義」,撤銷了他們的領導職務,強令離隊去上海中央局「受訓」。由於謝子長等力爭,才勉強留下劉志丹和楊重遠。1932年12月24日,杜衡在宜君縣轉角鎮(今屬旬邑)召開軍人大會,宣布陝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並舉行授旗儀式。杜衡任軍政委兼團政委,王世泰任團長,鄭毅任參謀長,劉志丹任政治處長。下轄4個連,共200餘人,有長短槍150餘支。

紅二團組建以後,根據省委的指示,決定開展山區游擊戰爭,在照金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這裡溝壑縱橫,重巒疊嶂,地勢險要,位於六縣之交。12月27日,紅二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焦坪之敵60餘人,很快開闢了香山、九保兩個地區。接著部隊南下,消滅照金、旬邑民團各一部,將根據地擴展到照金薛家寨地區。紅二團很快發展至300餘人,並幫助地方黨組織建立起照金、旬邑、宜君、香山等五支游擊隊,初步打開了局面。1933年3月8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成立,書記金理科,軍委書記習仲勛。同時還成立了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李妙齋任總指揮。4月5日,陝甘邊特委在照金召開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周冬至,副主席習仲勛。不久,又成立了照金、馬欄等基層革命委員會。至此,以薛家寨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

4月中下旬,紅二團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