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〇一、試論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

李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冊中熠熠生輝,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創建和發展,是艱苦奮鬥的結果,也是革命的碩果。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高舉著鮮艷的革命旗幟,具有鮮明的特色。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對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是黨和人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在艱苦的鬥爭中創建的一塊十分重要的革命根據地。這個根據地的基本歷史定位是:

時間——始於20世紀30年代。

地點——在陝西和甘肅隴東的結合地區,包括陝西保安(今志丹)、安塞、甘泉、富縣、中部(今黃陵)、宜君、旬邑、淳化、耀縣和甘肅慶陽、合水、寧縣、正寧等縣的部分農村。

地位——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廣大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創建地方工農紅軍,建立起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地,是八路軍挺進前線抗戰的出發地,全國各解放區的指揮地,解放大西北的戰略基地。總之,這塊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上佔有獨特而極為重要的位置。

1.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有著深厚的政治和組織、群眾基礎

陝甘邊區,很早就受到革命的影響。1925年10月,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劉郁芬師進駐甘肅,共產黨員宣俠父、錢清泉受中共北方區執委和李大釗之託,隨國民軍到達蘭州。宣、錢到蘭州後,很快與張一悟等人取得聯繫,同年底建立中共甘肅特別支部。活動至1927年2月,因為國民黨右派的破壞,錢清泉等人離甘,支部停止活動。在此前的1926年6月,在中共綏德特支的基礎上組建中共綏德地方執行委員會,受北方區執委領導;後改歸中共陝甘區執委,黨員發展到190餘名。1927年3月成立中共陝甘區委時,下屬7個地執委、4個部委和直屬的16個特別支部、4個支部,黨員388名。中共陝甘區委確定黨的工作原則是:工作集中,人才集中,工作重點首先致力於農民運動。在地域上,首先集中於陝西,漸及甘肅。中共陝甘區執委積極開展群眾工作,統一領導陝甘地區(包括陝北)的群眾組織,包括青年團陝甘區執行委員會,陝西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省學生聯合會、省青年社等。同時大力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在集中開展陝西工作的同時,中共陝甘區執委決定派人到甘肅秘密重建黨的組織。1927年3月成立了蘭州、導河(即甘肅臨夏)、平涼、寧夏特別支部。到1927年6月,中共陝甘區執委的黨員達到21117名。在中共陝甘區執委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廣大群眾開展反軍閥、反帝國主義鬥爭,支援國民軍聯軍出關參加北伐戰爭,鎮壓土豪劣紳與貪官污吏,嚴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到1927年6月底,僅陝西省的農協組織即遍及60餘縣,會員達37萬餘人,農民自衛武裝人數在10萬以上,陝西的農民運動成為北方農民運動最高漲的省份之一。在中共蘭州特支的領導下,蘭州青年社等青年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創辦刊物,宣傳共產主義,抨擊國民黨右派,先後發展青年社員約300人。中共陝甘區執委還創辦機關刊物《西北人民》,宣傳革命主張。工人運動與農民、婦女、青年學生運動互相配合,促進了陝甘地區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1927年4月、7月,蔣介石、汪精衛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後,陝西反動當局也大力清黨反共,解散革命團體,鎮壓群眾運動,西安面臨一片恐怖。為了適應突然變化的形勢,中共陝甘區執委決定緊急通知各級黨組織儘快由半公開活動轉入完全秘密狀態,重要幹部秘密離開西安。7月,中共陝甘區執委撤銷,組建中共陝西省委。

從1927年冬起,中共陝西省委遵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組織領導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及其反動統治。1927年10月12日,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等領導發動了清澗起義。1928年5月1日發動渭華起義;5月7日發動旬邑起義;5月9日發動淳化起義;還有共產黨員王泰吉等組織領導的麟游起義,三原、涇陽、禮泉圍攻縣城鬥爭,澄城農民驅逐反駐軍的鬥爭,永壽農民圍攻縣城鬥爭。這些鬥爭雖然最後都失敗了,卻動員和鼓舞了人民群眾同反動派鬥爭,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積累了革命的經驗教訓,培養和鍛煉了一批革命骨幹。這也為以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和組織、群眾基礎。

2.陝甘邊根據地經歷了以寺村塬、照金和南梁為中心的三個階段

1928年3月,中共中央通過《陝西工作決議案》,提出實行工農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是革命發展的前途。同年下半年,中共陝西省委派劉志丹、謝子長等返回陝北,參加陝北特委領導工作。劉志丹、謝子長後被陝北特委派到陝西、甘肅兩省交界一帶開展兵運工作,實際上就是打人國民黨部隊,培植革命力量。1929年5月,劉志丹回到家鄉保安縣,在當地黨組織的配合下,當上了縣民團團總,他利用這一職務選派一批黨、團員進人民團,將保安縣民團改造成為革命武裝。1930年1月,劉志丹赴南梁一帶進行社會調查,深入了解哥老會和民間武裝情況。以後,又和謝子長一起打人寧夏騎兵第四師蘇雨生部、甘肅慶陽軍閥譚世霖部開展兵運工作。1930年10月,劉志丹等在地處陝甘交界的太白鎮發動起義,建立起一支100餘人的游擊隊,後又被稱為南梁游擊隊。其後,部隊遭到敵人襲擊,劉志丹又和地方軍閥談判,使隊伍得到休整和補充。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部隊中開展的兵運工作,為舉行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武裝,開闢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以寺村塬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時期(1932年2月一9月)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立是一個非常艱苦和複雜的過程。以寺村塬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根據地的初創時期。1931年9月,劉志丹在合水縣平定川倒水灣,恢複建立了南梁游擊隊共300餘人,劉志丹任總指揮。同月,中共山西特委領導的晉西遊擊隊西渡黃河到陝北,後改稱陝北游擊隊。10月下旬,兩支游擊隊在林錦廟、東華池一帶會合。1932年1月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又在甘肅正寧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推動了西北地區革命武裝爭的發展。游擊隊在正寧南原的寺村塬一帶活動,組織農民群眾開展抗糧抗捐鬥爭,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鬥爭綱領。4月,在寺村塬成立了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以後,紅軍陝甘游擊隊在陝甘邊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寺村塬也成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歷史見證。

(2)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時期(1932年9月一1933年10月)

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根據地的發展時期。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陝西省委決定創建陝甘邊根據地,成立紅二十六軍。1932年9月中旬,陝甘游擊隊襲擊陝西耀縣照金鎮,殲敵400餘人,游擊隊在照金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糧食,拉開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發展的序幕。12月24日,陝甘游擊隊在陝西省宜君縣轉角鎮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紅二十六軍正式組建後,於12月26日揮師東進,與渭北游擊隊、渭北群眾革命鬥爭相結合,以耀縣照金為中心,在周圍各縣開展游擊活動,打擊國民黨地方武裝,發展了陝甘邊根據地。

渭北游擊隊和渭北群眾的革命鬥爭,是在中共渭北地區黨組織領導下,以渭北蘇區的創建為依託開展起來的。1931年5月,三原縣中共武字區委恢複後,在各村建立赤衛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區游擊大隊,領導群眾進行抗糧抗稅鬥爭。1932年7月恢複中共三原縣委,8月成立了渭北游擊隊,9月成立了渭北革命委員會,10月成立了中共渭北特委,在三原、富平、耀縣、淳化、涇陽五縣交界的廣大地區,發動農民群眾建立農會和地方武裝,打土豪分糧食,摧毀地主豪紳、國民黨反動統治,基本形成了以三原的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的渭北蘇區。渭北蘇區東西橫30公里,南北縱25公里,總面積約750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從1932年11月起,渭北蘇區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圍剿」,許多黨、團員和革命群眾犧牲。12月,中共陝北省委決定撤銷渭北地委,成立三原中心縣委,領導渭北蘇區的恢複工作,並領導渭北游擊隊配合紅二十六軍在照金等地作戰。在敵人三面「圍剿」之下,1933年3月,渭北蘇區失陷。由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改編的紅二十六軍第四團也被迫撤離三原武、心兩區,北上轉移到照金。

1933年3月8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在照金成立。3月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