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戰地黃花——長征中的奇聞軼事 第八章 咱們要成為有知識的軍隊——學習文化

遵義城內,北風颼颼地吹著,吹在剛進城的紅軍戰士身上,凍得他們直跺腳。

「連長,這家門開著!」一個戰士報告。

「走,進去看看!」連長說著,帶著幾個戰士跨進了門。屋內一片狼藉,房子的主人早就逃走了。

「房子很氣派,傢具擺設十分考究,決不是平民百姓住的地方。」連長想,於是下令:「一排、二排在這裡休息!」戰士們放下背包,倒下就睡了。

「這鬼天氣,這麼冷,睡也睡不著。」戰士們嘟嚷起來。「找點柴禾取取暖怎麼樣?」一個戰士建議。

幾個戰士起身在房前屋後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取暖的東西。一個戰士打開了柜子,發現裡面全是書。咦,書不是可以燒嗎?他抱出一大捆,招呼同伴。

書被點著了,冒著青煙和火苗,一會兒就化作灰塵。大家把書撕開,投入火堆,火苗竄起幾尺高,散發出大量的熱量。堂屋裡四壁通紅,火光閃閃。

戰士們圍在火堆旁,歡呼著。他們僵直的關節開始舒展了。

「再抱些書來!」兩個戰士剛要起身,突然從背後傳來一聲吼:「不準燒書!」

大家回頭一看,門口站著一個老人,頭戴一頂八角帽,身穿一件二馬襟皮襖,臉色嚴峻,目光炯炯。

「報告首長,天氣冷,我們用它取取暖。」一個戰士說。

老人嘆了一口氣說:「燒書取暖,把書籍當作柴禾用,可惜啊可惜!」過了一會兒,他又問大家:「你們知道書的價值嗎?」大家低著頭。

「它比金子還要寶貴呀!」老人大聲說道。

戰士們驚訝地抬起了頭,直咋舌。

一個戰士突然插了一句:「這些書,都是老古董,留下來有什麼用?」

「怎麼沒有用?」說著,老人從地上撿起了一本書,「我們紅軍行軍打仗,哪裡有山,哪裡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哪裡有路,哪裡有橋,路有多長,橋有多寬;哪裡有村莊,有人家……這些不正是書本上告訴我們的嗎?如果沒有書,我們怎能過湘江、渡烏江、占遵義呢?」

戰士們連連點頭。

「書,就是知識。有了知識,我們才能打勝仗。將來勝利了搞建設,也離不開書啊!」停了一會,老人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一聽到講故事,大家的心情放鬆了。他們緊緊圍著老人坐下。

「你們知道楚漢相爭的事嗎?」「劉邦打敗了項羽,圖書立了不少功勞哩!」戰士們驚奇極了,他們只知道韓信將兵、鴻門宴等,從沒聽說圖書與楚漢相爭有關。

老人望著大家驚奇的樣子,講了起來: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先奪取了秦朝都城咸陽。他手下的將領都爭著去搶秦朝的金銀財寶,唯獨蕭何一人專門搜集秦朝的圖書,把它視為珍寶,收藏起來。

「劉邦被封為漢王后,拜蕭何為丞相。他利用秦朝的圖書資料知道了全國各地的軍事要塞、戶口多少,地方強弱、民眾疾苦,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之後,又依靠這些圖書資料,輔助劉邦治理天下。

「而項羽打進咸陽後,火焚咸陽,3月不絕,把規模宏大的阿房官及各種書籍燒得精光,結果四面楚歌,演出了《霸王別姬》的悲劇,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最後老人說:「我們要學習蕭相國,愛護圖書。不要仿效楚霸王,火燒阿房宮。遵義是文化古城,藏書十分豐富,有許多十分珍貴的圖書,我們一定要愛護它,保存好。這是學習知識、發展教育的本錢,怎麼能付之一炬,燒火取暖呢?」

「首長,我們知道錯了,燒書不應該。」戰士們紛紛說。

「那好,趕快把書收起來,放好!」大家一齊動手,把剩下的書放回了原處。

這時候,連長來了。

「啊呀,徐老,您來了!」連長連忙向老人敬禮。然後向大家介紹:「這是我們紅軍的教育家、中華蘇維埃人民教育委員會副委員長徐特立同志,他是毛澤東同志的老師。」

回到紅軍總部後,徐特立立即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遵義城圖書館、學校的藏書以及主人不在的各家的藏書都封存起來。

下一步必須找一個可靠的人,把這些圖書集中起來保管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呀!

「紅軍之友社」的余選華向徐老推薦了遵義教育界的趙廼康先生。他說:「趙先生古詩文的造詣很深,獨自完成了《續遵義府志》,長期從事教學,從未涉足官場。」

「好,就委託他保存圖書。」徐老拍板了。

余選華忙說:「我去叫他來。」「不,我去拜訪他。」趙廼康先生見紅軍老人徐特立親自登門拜訪,十分驚奇,急忙說:「不敢當,不敢當!」彼此寒暄問好後,兩人一見如故,彼此詳細交談了遵義地區的文化教育情況和風土人情。

徐老向趙先生建議說:「遵義的書多,有的書很珍貴,像鄭珍、莫友芝先生編的《遵義府志》,黎純齋先生編的《古逸叢書》,有的書世上很少見到。希望先生都收集起來,妥為保存。」

趙先生連忙說:「誠蒙徐老信任,老夫一定儘力。不過,我家地方小,又潮濕,都收來恐怕放不下。」「我家旁邊的文廟,裡面寬敞,離我家又近,便於照料。」

「好,就照先生的意思辦。」遵義的圖書就是這樣被保存了下來。

扎西會議後,紅軍乘敵軍兵力集中在川南而黔北空虛之際,掉頭轉向貴州,回師攻佔遵義。

部隊從扎西出發後,一路上沒有平坦大道,儘是崎嶇山路、羊腸小道,隊伍只能成一路縱隊前進。

張聞天站在山坡上,戰士一個又一個從他跟前穿過。這些戰士穿著破舊的軍裝,戴著釘有紅星的八角帽,穿著草鞋,扛著槍,背著背包和糧食。他們精神飽滿,士氣高昂。

「多好的戰士啊!」望著一個個遠去戰士的身影,張聞天十分感慨地說。

他們是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革命的種子,將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幹。張聞天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

在一個名叫「雞鳴三省」的地方(現為雲南威信縣水田寨鄉),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分工,決定他代替博古(秦邦憲)負總的責任。這副擔子該有多重啊!

張聞天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會指揮打仗。要論行軍打仗,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都是身經百仗的戰將。但是搞宣傳、講理論、教文化,他又是內行。

「必須設法提高紅軍的政治文化水平。」張聞天想。

他想起過去有的團長、師長沒有文化,不會寫作戰文書,不會寫戰鬥簡報,下命令只能由通訊員傳達,後來辦了紅軍大學,這些人有了文化,軍事指揮能力也提高了。

可是營以下幹部還有不少人是文盲,戰士中文盲更多。現在形勢緊張,坐下來學文化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允許的,行軍中能不能學文化呢?

張聞天皺著眉頭深思著。戰士一個接一個地從他眼皮底下走過。每個戰士之間相距1米左右,後面的戰士雙眼緊盯著前面戰士的背。

如果在前面戰士後背上掛一塊布,上面寫著字,後面的戰士不是可以一面走路,一面識字學文化了嗎?

張聞天叫住了這個團的政委,對他說:「現在道路狹窄,戰士走路腿腳很辛苦,但腦子閑著,能不能一面行軍一面學文化?」「一面行軍一面學文化?」團政委睜大眼睛,怎麼也不明白。

「就是採取『看後背』學文化的方式,在戰士後背……」「這個辦法好!」團政委連連點頭。

「要求大家每天識5個到10個字,可以先從每個人的姓名開始,然後再學認中央制定的標語、口號、紀律等,這樣既認了字,又學習了政治常識。」第二天,這個部隊開始了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學文化的方式。很快,這個方法又傳到另一個團……

「紅?軍?是——」小李一邊走,一邊眼睛盯住班長背後掛的那塊白布上寫的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著。

第四個字是什麼字呀?他眨了眨眼睛,想了想。咦!剛才休息時,還專門講過這個字,怎麼就想不起來了呢?

他拍了拍腦袋,還是沒有想出來,真急死人!好了,只好問別人了。

「班長,第四個字怎麼讀呀?」小李朝前問。班長前面掛的布上寫的字與他背後的字是一樣的。可是班長也讀不下去。

突然小李的背後傳來聲音:「第四個字是『窮』」「什麼?小馬。」小李沒有聽清。

「窮人的『窮』,就是沒有地、沒有牛、沒有錢,一個人光著身子活在天底下。」小馬大聲說。「對,是這個讀法。」小李高興起來。「怎麼這樣難寫啊?」「多看、多讀、多寫就記住了。」小李開始重新讀:「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停了一會,他又讀了一遍,再讀了一遍。然後自言自語地說:「是啊,紅軍就是窮人的隊伍嘛,它打土豪分土地,維護群眾的利益……」「小李,你已經認識多少字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