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將星閃耀——長征中的部分著名將領 第六章 與林彪共事的「黨代表」——聶榮臻

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城的一條鄉間小路上,並肩走著兩個神采飛揚的軍人,其中矮個子生就一副濃眉,那濃眉下的一雙小眼炯炯有神,他是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年僅27歲;高個子眼睛大大的,臉上始終帶著一點微笑,他是林彪的「搭檔」——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比林彪年長8歲。

他們是去拜訪老領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幾天前,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找他倆單獨談話,通知他們中央已決定紅軍要戰略轉移,應抓緊做好準備,但沒有說明轉移的方向。聶榮臻便提議抽空去看望毛澤東,也許能從他那裡知道轉移的方向和實施計畫,林彪聽了覺得正合其意。

時值1934年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即將從這裡出發。

「噢,真是稀客,不,是貴客臨門吶!」毛澤東爽朗地笑著迎客。他顯得格外高興。一段時間以來,被博古、李德他們剝奪了紅軍領導權的毛澤東,因為清閑而感到有點寂寞。見到兩個老部下來訪,故意問道:「你們為什麼到這裡來呀?」林彪與聶榮臻對視了一下,幾乎同時脫口而出:「聽說有新的任務。」「什麼任務?」毛澤東接著問。聶榮臻答道:「要轉移。」「你們知道了就好。」毛澤東話到這裡打住了,讓欲聽下文的林、聶有些失望。但他們知道黨的紀律,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便不再細問。

辭別毛澤東後的第二天,聶榮臻與林彪奉命帶領部隊到興國以北的高興圩阻擊敵人,然後趕到預定的集結地域。

紅一軍團長征出發時,正是夕陽西斜時刻。策馬走在行進隊伍中的聶榮臻,不時回頭眺望,那蜿蜒遠去的於都河,那血色晚霞籠罩的村莊,那高高聳立的古塔,還有那掛著淚花前來送別的蘇區鄉親,都深深地鐫刻在他的記憶之中。一想到紅軍走後,蘇區將會遭受的劫難,他的心就像被錐子刺了似的痛。

在突破敵軍兩道封鎖線之後、紅一軍團領受了搶佔樂昌以北的制高點九峰山,防備粵軍佔領樂昌後向我發動襲擊或堵截,以掩護軍委縱隊在九峰山與五指山之間通過的任務。如何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聶榮臻與林彪意見不一,發生了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爭執。

「與其費勁地去搶佔山頭,不如趁敵人尚未佔領樂昌就衝過去。」林彪向來仗怎麼好打就怎麼打,吃力不討好的仗他是不願打的。

「這裡離樂昌還有一段路,要是敵人先於我們到達,而我們又沒有有效控制九峰山這個制高點,豈不要鑄成大錯!」作為政治委員的聶榮臻,對於林彪主張不按軍委命令行事,只顧本部隊方便,而不顧中央和其他部隊安全的僥倖心理,提出了反對意見。

「你怎麼知道敵人會比我們先佔領樂昌?執行軍委命令也不能太死板嘛!」在軍事指揮上一向自信的林彪,還是堅持照他的想法打。

聶榮臻提醒道:「我們是靠兩隻腳走,敵人是乘車趕路。即使我們衝過了樂昌,敵人把後面的部隊截斷了怎麼辦?」「我看先派支偵察分隊到樂昌摸清情況,怎麼樣?」見兩位主要領導爭執不下,紅一軍團參謀長左權為緩和氣氛,提出了這個建議。

林彪表示同意。聶榮臻堅持原則,毫不退讓:「偵察可以,但部隊繼續前進,一定要遵照軍委指示控制住九峰山。」部隊在行進中接到偵察分隊報告:在樂昌大道上已經出現敵人的身影,正向北開來。「幸虧沒有心存僥倖,」聶榮臻心想。

林彪似信非信,這回他要親自調查一番。在一個叫麻坑圩的地方,他利用敵人的電話線,扮成敵人的口吻,與樂昌附近的一個民團團長通上了電話。

「林彪的紅軍現在到哪裡了?」「粵軍3個團前天到樂昌了,有1個團今天向九峰山開進了。」敵民團團長不知和他通話的就是林彪,透露了這一至關重要的消息。

這下林彪著急了。放下電話,他立即命令紅二師四團星夜兼程直奔九峰山,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一制高點。接著,又派出得力部隊攻擊九峰山側翼的茶嶺,以保證掩護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的順利通過。在一旁的聶榮臻,欣慰地笑了。

一副用兩根竹竿結上繩網做成的擔架,載著聶榮臻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

過九峰山時,聶榮臻的腳被刺破了,因為軍情緊迫,當時也就沒在意,沒想到感染化膿了。血戰湘江後,這腳別說走路,連騎馬也困難。於是,在廣西一個壯族老鄉家裡,由外號叫「戴鬍子」的醫生為他開了刀。

坐擔架給了聶榮臻與軍委縱隊一同行進的機會,也使他能冷靜地思考紅軍勝利與失敗的經驗教訓。

「事實證明,博古、李德等人不行,必須改組領導啊!」聶榮臻對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說。

王稼祥因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被敵機炸傷未愈,此時也躺在擔架上。

他同樣思索著這個問題,說:「應該讓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聶榮臻表示「完全贊成」。

遵義會議上,聶榮臻仗義執言,批評「洋顧問」李德瞎指揮,對部隊一個軍事哨、一門迫擊炮應放在什麼位置都橫加干涉,完全束縛了一線指揮員的手腳。會前和會中,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共青團書記凱豐多次私下找聶榮臻談話,要他支持博古,結果碰了釘子。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紅軍在赤水河來回穿插,避實擊虛,使敵軍防不勝防。足疾基本痊癒回到一軍團的聶榮臻,與林彪一起指揮部隊打了幾個漂亮的勝仗。

一次,紅一軍團追殲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部兩個師,天色已黑。打了一整天仗飯都沒有吃的紅軍指戰員,精疲力竭。聶榮臻動員大家:「我們沒有吃飯,敵人也沒有吃飯。我們疲勞,難道敵人不是比我們更疲勞嗎?我們一定要乘勝追擊,把敵人趕到烏江去喝水!」於是,部隊一鼓作氣追到烏江邊。

前鋒部隊追到一村莊時,見敵軍正在開伙,有個鍋里正煮著老母雞,拿起就吃,敵伙夫不知是紅軍,還斥責道:「誰那麼大膽,這是給師長做的!不準吃!」這次追殲戰,消滅敵軍5000餘人,是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毛澤東後來自稱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這「得意之筆」確實使敵人暈頭轉向,由主動追剿變為被動挨打,但也使紅軍內部包括一些領導人感到困惑不解,林彪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這樣走來走去,會把部隊搞垮的。」林彪埋怨道。儘管打了一些勝仗,但他覺得這樣太累,就像一張弓,應該走「弓弦」這條捷徑,現在走的儘是「弓背」路。聶榮臻解釋道:「我們這是聲東擊西,調動敵人,有利於隱蔽企圖,變被動為主動。」但林彪聽不進去,執意寫信給中革軍委,提出換領導人來指揮。

信寫好了。林彪也許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意見勢單力薄,就將信遞給聶榮臻,請他也在上面簽上名字。

「這個字我是不簽的,」聶榮臻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堅決他說,「我不僅不簽,而且還反對你上送這封信。」他質問林彪,你跟毛主席最久,還不相信他,要他下台?再說遵義會議剛結束,改組領導的決議剛作出,你是參加了的,怎麼又反對了呢?最後,聶榮臻見林彪仍固執己見,便說:「我今天沒把你說服了,你可以上送,但你自己負責。」結果,林彪單獨簽上自己名字將此信送出去了,為此在會理城郊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嚴厲批評。

在搶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的著名戰鬥中,留下了聶榮臻指揮若定的身影。作為中央紅軍先遣隊的政委,聶榮臻與司令員劉伯承一道,在長征中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從滬定向北,部隊進入了二郎山原始森林。粗壯的葛藤在林中糾纏不清,被雷擊倒的枯樹榦橫七豎八地擋在道上,茂密的樹葉把天空蓋得嚴嚴實實,即使晴天也是暗無天日,偏偏老天又下起了小雨。聶榮臻率領先遣隊的紅軍指戰員,劈藤砍樹,艱難行進。

更大的困難等待著他們。在向天全、蘆山、寶興的征途上,河澗密布,峽谷林立,懸空的索道成了通行的必經之路。一直跟隨聶榮臻長征的那匹騾子,過橋時騾蹄陷進索環里,怎麼弄也出不來。為了不耽誤後續部隊過橋,只好忍痛將它推下橋去。而聶榮臻開過刀的腳傷又感染化膿了。

1935年6月,翻越了夾金山的聶榮臻率領部隊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合。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三十軍政委李先念,熱情地招待他們,並送給聶榮臻一匹騾子。聶榮臻在回憶兩軍會師的情景時說:「那個高興勁,簡直無法形容。」6月26日,中央在兩河口舉行政治局會議。會議確定了北上發展的方針。

張國燾自恃擁有8萬之眾,在會上出言不遜,態度傲慢,主張到川康邊境建立根據地,被會議否決後,仍處心積慮地進行分裂活動。

第二天,聶榮臻接到張國燾請吃飯的邀請,同時被邀請的還有彭德懷。

聶榮臻在南昌起義時就認識張國燾,因其猶豫動搖而對其印象不好;在這次兩河口會議上,列席會議的聶榮臻又親眼看見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