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將星閃耀——長征中的部分著名將領 第四章 威震敵膽的「鬍子」——賀龍

1935年11月19日,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約21000名紅二、六軍團的指戰員從這裡出發,開始長征。此刻,中央紅軍已經勝利到達陝北。蔣介石調集了140多個團的兵力,圍攻長江以南僅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妄想聚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二、六軍團。

「向哪裡突圍呢?」行進中,不少幹部戰士小聲地議論著,揣測著。但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聽「鬍子」的,准沒錯。

「鬍子」,是大家對紅二軍團(該軍團部統一指揮紅二、六軍團)軍團長賀龍的親切稱呼。從早年「兩把菜刀鬧革命」,到南昌起義任總指揮,這位始終蓄著一字胡、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軍名將,使敵人膽戰心驚,而窮苦百姓和紅軍戰士一談到他,既肅然起敬,又格外親切。

突破口的選擇,關係到戰略轉移的成敗。在宜昌「行轅」的大樓里,敵湘鄂川黔「剿匪」總司令陳誠不無自信地對手下說:「我料定賀鬍子他們將向西轉移……」正說著,一位參謀報告:「總座!有急電。」陳誠接過電報,看到上面寫著「賀龍主力向西運動」的字樣,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敵軍中計了。賀龍早就預料到這一點,他正帶著紅二、六軍團主力向東南方向急行軍。所謂「賀龍主力向西運動」,不過是賀龍派出的掩護主力轉移的紅十八師「大造聲勢」的結果。

東南方向有澧水、沅江兩道天然屏障,大部隊行動困難,敵軍想不到紅軍會從這裡突圍,就沒有沒重兵把守。賀龍偏偏「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選擇這一方向為突破口。

吸取了紅一方面軍和中央機關剛開始長征時「大搬家」的教訓,賀龍讓紅二、六軍團指戰員輕裝前進,每人只帶3天糧食,兩三雙草鞋。第二天夜晚,風雨交加,擔任前衛的紅十七師四十九團一舉突破澧水封鎖線,擊潰敵李覺縱隊1個團又1個營。緊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向玩江渡口洞庭溪撲去。

守在渡口的16個地方團丁,根本不知道紅軍已突破澧水封鎖線,悠然自得地哼著小調,倒背著槍晃來晃去。紅軍偵察員悄悄接近守敵,大吼一聲:「繳槍不殺!我們是紅軍!」有個團丁還不耐煩地回叫道:「誰他媽的開這個玩笑!」當他們眼前出現真的紅軍時,一個個都傻了。

連續三晝夜急行軍的紅軍先頭部隊,顧不上片刻休息,換上團丁的衣服,乘上他們的木筏,悄悄渡到對岸,把南岸渡口的敵守軍也收拾了。累極了的戰士剛想打個盹,忽然又聽見江中有划船聲,船上手電筒光忽閃忽閃地晃動,立即架起機槍,設下伏擊圈。

船越來越近了,依稀可見船上密集的人影。一共3艘大船,首尾相接,像是一條長龍。也許聽到渡口有動靜,船上開始發問:「哪一部分的?」「我們是李司令的。」組織設伏的三營李營長回答道。

「哦,自己人,別誤會。我們是來支援你們的。」說這話的也是一個營長,是敵軍得知紅軍突破澧水後,趕緊派來加強沅江防務的。

3艘大船乖乖地靠上了岸。提著馬燈跳上船去的紅軍戰士,像收拾貨物似地把這300多個敵人押送了下來。敵營長怎麼也想不到紅軍會這麼快搶佔渡口,嘴裡還是一個勁地自問:「這是怎麼回事?」

22日上午,當賀龍率領紅二、六軍團大隊人馬乘船渡江時,陳誠在他的行營里氣急敗壞地大叫大嚷:「撤李黨的職!他是個飯桶,廢物!」臨時派兵堵截已經來不及了,陳誠像輸急了眼的賭棍,馬上派飛機去轟炸正在渡江的紅軍,以求一逞。

叼著煙斗坐在船頭的賀龍,樂呵呵地沖著敵機笑道:「現在才來送老子啊,遲啦!」突破澧水、沅江封鎖線的紅二、六軍團,在賀龍率領下繼續一路向南,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先後佔領了辰溪、漵浦、新化、藍田(今漣源)和錫礦山,控制了湘中廣大地區。湖南報紙驚呼:「共軍深入腹地,危及根本!」

正在南京開會的湖南軍閥何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求蔣介石火速派兵「馳湘協剿」。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紅軍在湘中這塊富庶的地區發動群眾,打擊土豪劣紳,籌集物資經費,還補充了3000多名新戰士。其中,工人出身的紅六軍團政委王震在錫礦山一地就擴了幾百名產業工人加入紅軍。

在捷報頻傳之時,賀龍喜得「千金」。大家忙著給她起名字。王震說,紅軍打了勝仗,就叫「捷生」吧。這個在戰火中出生,在襁褓中跟隨紅軍長征的賀捷生,後來成為我軍為數不多的女將軍之一。

敵實施「追剿」的5個縱隊正日益迫近。賀龍與紅二軍團任弼時政委、關嚮應副政委一起分析形勢,決定退出湘中,向西面的黔東地區轉移。作戰參謀很快擬制了一份西進的路線圖,呈給賀龍。「不,不是這麼個走法,我們要和敵人玩捉迷藏。」賀龍深吸了一口煙,拿起桌上的一支筆在路線圖上畫了一道繼續南下的線路。作戰參謀不解地望著賀龍,只見他又畫了一條線,箭頭指向黔東,方才恍然大悟:「先南下,再西進。」連續9天,紅軍大踏步向南,到達湘南岩山、洞口一帶,逼近邵陽縣城。

蔣介石和陳誠急令湯恩伯縱隊連夜趕到邵陽守護,不料紅軍卻急轉向西疾進,突破了敵陶廣縱隊六十二師在瓦屋塘、金屋塘設置的防線。然後冒著紛飛的大雪,日夜兼程西進,於1936年1月上旬順利進入黔東石阡地區,把大部分追兵遠遠地甩在了後頭。

「娘希匹,都是飯桶、廢物!」這回輪到敵「剿匪」總司令陳誠自己挨罵了,罵他的自然是他的頂頭上司蔣介石。

1936年1月19日。紅二、六軍團領導人在石阡一個天主教堂里開會。

紅二軍團軍團部就設在這裡。

「看來這個地方地瘠民貧,不適合大部隊駐紮,我們原先想在這裡建立蘇區的計畫只好改變啰!」說這話的是帶有濃重的湖南汨羅口音的任弼時政委。大家點頭稱是,開始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

帶著陝西口音的參謀長李達不緊不慢地發言:「會前賀總讓我偵察一下敵情,我先把情況通報一下……」敵軍的部署是北截、西堵和東、南兩面追擊,步步進逼。賀龍經過深思熟慮,建議西渡烏江,挺進黔西、大定(今大方)、畢節地區建立臨時革命根據地。「敵人可能早有防備,我們要打亂他們的部署。」他接著提出了佯攻貴陽的方案,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讚許。

第二天,紅軍按預定方案離開石阡。先西進,隨即南下,再西進,第九天突襲佔領了距貴陽僅六七十里地的龍里。

貴陽是貴州省府所在地,由於敵人傾巢出動追剿紅軍,眼下成了一座兵力空虛的城府。被蔣介石派到這裡來督戰的重慶行營主任顧祝同剛飛抵貴陽,就遇上這一緊急情況,慌忙向蔣介石報告。蔣介石唯恐貴陽失守,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引起震動,急令馳援貴陽。與此同時,貴陽城開始全城戒嚴,一時掀起搶購食品風潮。地方保安團紛紛向城裡靠攏,還逼迫居民出城修築碉堡。有些官吏豪紳判斷貴陽可能守不住,紛紛捲起細軟準備出逃。城裡流言四起,一片混亂。

在貴陽城一片混亂之際,賀龍率領紅軍立即繞過貴陽,向黔西北疾進,先後攻佔扎佐、修文,擺出經息烽北渡烏江、直取遵義的樣子。敵人據此判定紅二、六軍團要走一年前紅一方面軍長征的路線,馬上調集一個縱隊在烏江北岸布防。不料紅軍突然轉向,向西面烏江的上游鴨池河揚長而去。

鴨池河敵守軍僅1個連。但河流湍急,兩岸山岩陡峭,灘頭狹小,要拿下兩岸渡口,保證大部隊儘快渡過河去也很不容易。賀龍指示擔任前衛的紅六師,派出精幹偵察分隊首先搶佔東岸渡口;再派出一支部隊急行軍到下游幾十里遠的地方,穿過鐵索橋繞到西岸守敵背後,兩面夾攻,結果全殲守敵1個連。

鴨池河上很快搭起了浮橋。賀龍率紅二、六軍團大隊人馬迅速渡過河去。

當最後剩下兩個團時,敵人的追兵也已趕到,交上了火。賀龍立即下令對岸的部隊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用火力壓制敵人,掩護最後兩個團全部渡過河來,然後將橋毀掉。

敵人不甘心地隔岸放槍。幾個紅軍戰士一起笑著大聲朝對岸喊道:「別『歡送』了,謝謝啦!」按照預定方案,紅二、六軍團開進到黔西、大定、畢節地區,並在那裡的95個鄉、鎮、村都建立了革命政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主席的賀龍,充分利用他的名望和經驗,在這裡爭取了不少有影響的上層民主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曾任北洋政府秘書長的周素園先生,請他出任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員。後來周素園先生跟隨紅軍一起長征,到陝北後毛澤東曾經多次同他暢談,稱他是一位可親可敬的朋友和同志。

賀龍領導的紅軍把新開闢的黔、大、畢蘇區搞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在20多天的時間裡,僅擴軍就達5000餘人。

這時,蔣介石從南京飛到貴陽,咬牙切齒地對部下說:「這次,我來親自指揮,不一舉消滅賀龍,誓不為人!」他調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