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美援朝七年 志願軍的「秘密武器」

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經過五次戰役,把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三八線以南。當時,美國的一些統帥、將軍和軍事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志願軍一無空軍、海軍,二無重炮,坦克、火炮也很少,為什麼美軍的一輛輛坦克被炸毀,一顆顆地雷失了靈,一道道鐵絲網、一座座碉堡飛上了天真是不可思議。因此,他們中間就有人斷定,志願軍一定有什麼秘密武器!

是的,志願軍確實有「秘密武器」,這就是它堅強的政治工作。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437頁)。「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478頁)志願軍正是繼承和發揚了紅軍的優良傳統,掌握了堅強的政治工作這個「秘密武器」,培養鍛鍊出成千上萬具有高度政治覺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漢,才能戰勝武裝到了牙齒的敵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我在抗美援朝鬥爭中,對志願軍的政治工作問題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

我體會最深刻的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特別是在出國作戰、遠離中央的情況下,更應把黨的領導看成軍隊不可動搖的最根本的原則。因為只有在黨的直接領導之下,我軍才能在政治上、軍事上堅持正確的方向,才能真正成為完成革命任務的工具。各級黨委必須堅持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這一傳統的領導制度,一切重大問題都經過集體討論,求得統一認識,然後按分工分頭貫徹執行。在環境艱苦、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仍然要堅持定期向上級直至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請示、報告工作。黨委應非常重視一班人的團結,真正做到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成為整個部隊團結的核心。我先後與鄧華、楊得志、楊勇等軍事指揮員共事,大家都能同舟共濟,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親密無間,從而帶動機關各部門的工作形成一盤棋,大大提高了領導指揮的效能和威信。當時,曾颳起一股教條主義的歪風,迷信蘇聯,全盤照搬蘇軍的經驗,要削弱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否定我軍的光榮傳統,好象不如此我軍就不能對付現代化戰爭。當時我和志願軍的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對這股歪風進行了抵制,因而那些教條主義的規定和措施沒有在志願軍部隊中執行。我還通過各種會議,並寫了不少文章,一再宣傳志願軍以自己的實際經驗證明: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才使我們取得了抗美援朝這場現代化戰爭的勝利。

我人民軍隊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志願軍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去,以堅強的政治工作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部隊,開展廣泛、深入的殺敵立功運動,使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有力地保證戰鬥和其它各項任務的完成。

我們十分重視在政治工作中運用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使下情上達,上情下達。我還經常親自帶領或督促機關派人到基層連隊調查研究,掌握部隊的思想動向,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不良傾向。我們經常強調,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有民主作風,善於傾聽各方面的意見,集思廣益,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同時還經常強調發揚我軍三大民主,一切工作貫徹群眾路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廣大指戰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們有許許多多成功的戰例,都說明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所取得的顯著成果。

我們曾經提出過「政治工作來自祖國人民」的口號,積極倡導開展「與祖國人民來來往往」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在政治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的一個成功例證。當時黨中央、毛主席對志願軍十分關懷,三次派「赴朝慰問團」慰問志願軍,多次邀請志願軍派「歸國代表團」和「觀禮代表團」回國參觀訪問,報告英模事迹。我們就要求各級領導和政治機關,利用這個機會很好地組織迎送和宣傳,請祖國親人向指戰員報告祖國建設的新成就,請志願軍歸國代表報告中央領導同志和祖國人民關心、熱愛志願軍的盛況以及祖國建設的新成就。同時,通過祖國人民大量的慰問信、慰問品和軍人家屬的來信,了解祖國特別是家鄉的新面貌。有的單位還挑選有教育意義的信件,在牆報、黑板報上公布,並組織英模、功臣和戰士給祖國親人回信(其中有許多是少先隊員、青年團員和青少年),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許多戰士聽了英模代表報告上天安門觀禮台,參加國慶觀禮,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他們的盛況後激動得徹夜未眠,主動提出「爭取立功、當英雄,到北京見毛主席!」許多戰士還以此作為挑應戰的重要內容。家屬來信對指戰員也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有一個戰士接到母親來信說:「咱家土改翻了身,現在什麼都不缺,只缺你一張立功大喜報。」在戰鬥動員大會上,這個戰士拿了這封家信上台表決心,並與戰友們挑戰,結果真的立了功,遂了心愿。我聽了這些情況彙報後激動地對報社的同志說:「這就是來自祖國的政治工作。」要求報社的同志多採訪報道這樣的事例。祖國人民與「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成千上萬封書信來往不絕,通過這種來來往往,互相激勵,確實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調動廣大指戰員的積極性,就必須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地幫助部隊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並且把它作為鞏固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我調任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改善部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當時部隊在陰冷潮濕的坑道里堅持防禦作戰,坑道里缺少陽光和新鮮空氣,伙食不好,生活枯燥,戰士的體質下降,疾病流行。我根據到職前甘泗淇副政委和原政治部杜平主任主持召開的志願軍政工會議的精神,本著面向連隊、面向坑道的原則,與後勤機關密切協同,加強前沿的供應工作,迅速改善了部隊的物質生活。為了改善部隊的精神生活,剛入朝時,我便把十九兵團文工團七位女演員和樂隊的一些同志留在平壤,送他們到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學習朝鮮歌舞和民間音樂近半年時間,學成返文工團後排練朝鮮歌舞、音樂節目,為部隊和朝鮮群眾演出。我們通過加強文工團、隊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文化工作骨幹,組織他們深入到坑道演出,幫助連隊開展俱樂部工作,培養連隊的文藝骨幹,活躍連隊文化生活。當時曾出現過用炮彈殼製作的打擊樂器和用美國空罐頭盒,朝鮮的木料,中國的馬尾自製的「三結合」胡琴等連隊文娛活動的趣聞,所以,我還利用回國開會之便,親自找文化部門聯繫文娛器材和圖書的供應問題,使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采。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改變了陣地的面貌,從物質上、精神上鞏固了部隊持久作戰的思想。戰士們對陣地有了深厚的感情,把它稱之為「陣地之家」。

我很重視發揮報紙的作用,把它作為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十九兵團工作時,就經常通過《抗美前線》半月刊指導工作,交流經驗。調志願軍總部工作後,除了繼續領導辦好《志願軍報》外,我考慮到志願軍總部過去用電報對下指導工作、交流經驗,好處是快速、及時,但因密碼的保密性強,接觸面太窄,不能與廣大幹部見面,而且電文要求十分簡短,不可能寫得太細,所以,建議創辦一個《志願軍政治工作》的內部刊物,直接與團以上幹部見面。稿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發表志願軍首長和領導機關的指示,這些指示無非也是集中群眾中正確的意見予以加工的產物。我認為,政治工作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在一兩個單位首先突破,領導幹部和機關的責任是發現它,抓住它,通過刊物介紹,藉以推動全盤。我的建議經黨委研究同意,並決定,辦這個刊物一不增加編製,二不增加人員,而由政治部秘書科的研究工作班子幾個人來辦。在政治部的直接領導和姚旭等辦報同志的努力下,《志願軍政治工作》辦得很好,它及時傳達志願軍黨委、首長的指示,總結交流各部隊的政治工作經驗。例如,在一九五三年夏季進攻戰役中,我請刊物的負責人姚旭及時幫助三個軍分別總結敵前潛伏、打敵坑道、縱深穿插的政治工作經驗,使發動群眾「提困難,想辦法」發揚軍事民主的活動在全軍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保證戰役戰鬥的勝利。

我深刻理解革命文藝對發揚革命英雄主義、激勵鬥志的重大作用,參加「赴朝慰問團」或到志願軍體驗戰地生活的作家巴金、魏巍、胡可等一些同志到朝鮮前線後,我都熱情地接待,並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向他們介紹情況,幫助他們深入連隊採訪和體驗生活,並組織部隊閱讀他們的作品。我特別向部隊推薦巴金的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和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推薦魏巍的報告文學集《誰是最可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