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決戰西北戰場 分割青、寧二馬

扶眉戰役後,胡宗南主力被殲,國民黨反動集團更加寄希望於青、寧二馬同我較量。此時二馬集團仍未遭到殲滅性的打擊,處於絕望之中的國民黨反動集團竟又過高地估計了二馬的力量,妄圖依靠二馬扭轉西北戰局,於是積極策動二馬與我決戰於平涼地區。他們認為,平涼扼甘、寧之咽喉,為我進軍西北必爭之地。平涼一線多深壑峭壁,關山險要,青、寧二馬又有蘭州、銀川為後方,供應比較方便;而我軍遠離後方,供應必定十分困難。胡宗南乘機自秦嶺配合出擊,必將陷我於首尾難顧的困境。他們還妄圖在我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後,煽動民族矛盾,使我無法立足,從而把我軍消滅於隴山之中。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彭總在虢鎮附近的文廣村召開軍以上高級幹部會議,對扶眉戰役進行了總結。他把這次戰役稱為與胡馬集團決戰的第一個回合,並提出了第二個回合——平涼戰役的作戰計畫。

彭總在分析敵情的時候指出:胡宗南在扶眉戰役後雖然尚有十餘萬人的兵力,但分散在東起秦嶺之東江口、佛坪,西至徽縣、成縣、兩當、武都地區,南至安康、漢中及其以南地區,已成驚弓之鳥,時刻懼我進攻,短期內已無向我關中發動進攻的能力。青、寧二馬退守隴東地區後,如繼續後撤將失去甘肅、寧夏之咽喉——平涼,勢必造成我大軍直搗蘭州、銀川的形勢,估計青、寧二馬在尚未受我殲滅性打擊的情況下,是不會甘心的,必將憑藉平涼一帶天險進行抵抗。因此彭總決心以十八兵團之兩個軍鉗制胡宗南,保障我後方的安全,集中我一、二、十九三個兵團及十八兵團之六十二軍共十個軍,追擊二馬,力爭殲其主力於平涼地區。以十九兵團附騎兵第二旅為右翼,沿西蘭公路及其兩側向平涼攻擊前進;以一、二兵團為左翼,分兩路平行北上,先取隴縣,直插平涼以西,斷敵退路,並打擊由蘭州、固原方向可能增援之敵。以十八兵團之六十二軍為總預備隊。彭總還指出:西北地區雨季逼近,隴縣南北山高路險,人煙稀少,戰役行動應盡量提前,推遲則困難更多。

毛主席完全同意彭總的作戰計畫,並高興地斷定:只要平涼戰役能殲兩馬主力,西北戰局即可基本上解決,往後佔領甘、寧、青、新,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的問題。同時,毛主席一再指示我們:打馬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戰役,要準備付出較大的代價,千萬不可麻痹輕敵,疏忽大意。

我軍經過幾天的短暫的休整,從上到下地進行了政治動員;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的基礎上,特別對團結回族同胞作出了具體規定:要求部隊充分發揮「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的作用,一面作戰,一面做好新解放區的群眾工作;針對二馬在馬家軍隊中的欺騙宣傳,制訂了《寬待回民俘虜守則》,並釋放了回民戰俘,每人發給三塊銀元的路費。為了保證部隊供應,彭總還親自籌劃車輛,組織後方交通運輸。各部隊又組織了籌糧工作隊,隨軍就地向人民群眾借用部分糧食,以補充後方供應之不足。

七月二十一日,我兵團自乾縣、禮泉一線出發,沿西蘭公路及其兩側追擊敵人。我們將幾十輛坦克和裝甲車組成的戰車隊放在前面,為部隊開路。這些坦克和裝甲車,都是我兵團在華北戰場作戰時從敵人手裡繳獲的,今天倒成了對付敵人騎兵和嚇唬敵人的有力武器。一、二兵團也按預定計畫,分別於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開始出動。

這時,倉惶撤退的青、寧二馬,處於戰、退難決的窘境。他們想戰又覺得難以抵擋我三十萬大軍,深恐被我包圍殲滅;想退,又怕失去甘、寧咽喉,造成我大軍直搗蘭州、銀川的不利形勢。因此,遲至七月二十四日,才在敵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劉任的主持下,召開了師長以上指揮官參加的軍事會議,制定了所謂「關山會戰指導復案計畫」,作出了平涼決戰的部署:決定以寧馬之第一二八軍、第十一軍共六個師又一個騎兵團、兩個炮兵營,於平涼以東、以南進行防禦,由四十里鋪、安口窯、華亭地區,以平涼為中心,從東北到西南,形成一個弧形防禦地帶,企圖以積極抗擊消耗我軍主力。青馬由安口窯地區西移六盤山,以便待機實施迂迴,從其弧形防禦地帶之右側——華亭、安口窯方向反突擊,攻我右翼,並依靠胡宗南從秦嶺向我後方出擊,「協力而各個擊破之」。

在青馬主持下制定的這個所謂「關山會戰指導復案計畫」一拋出,對青馬早有戒心的寧馬,立刻察覺青馬企圖在平涼決戰中保存自己的實力,而讓寧馬打頭陣。按照這個計畫,即使決戰獲勝,寧馬也將耗損主力,而青馬則可坐享其成;一旦決戰失利,西撤六盤山待機迂迴的青馬必定乘機逃走,而犧牲寧馬。尤其是寧馬見我軍置重兵於其右翼,更惶惶然深感難逃被殲的厄運。早就對馬步芳心懷不滿的馬鴻逵,因國民黨中央許諾的甘肅省政府主席被馬步芳企圖奪取,更加懷恨在心,一見青馬如此部署平涼決戰,立即電令寧馬臨時總指揮盧忠良:保存實力,退守寧夏。於是,敵人的平涼決戰計畫未及實施,就嬰死母胎了。

我各路大軍長驅直入隴東,跟蹤追擊青寧二馬,至七月二十七日,寧馬已向平涼以西撤退,青馬主力也撤至靜寧地區。根據這一情況,彭總斷定敵人已放棄在平涼與我決戰的企圖,而改為各保其家,節節抗擊,遲滯我軍前進的戰法,逐於二十七日發出命令,修訂原定之作戰計畫,十九兵團繼續追擊寧馬,一、二兵團則分兩路追擊青馬,殲滅一切被抓住的敵人。七月二十八日,一兵團抓住了扼守隴山要隘——固關、掩護青馬主力退卻之敵騎兵第十四旅。我第一軍經一小時戰鬥,迅速攻佔其附近據點並搶佔其兩側高地,敵不支,慌忙向固關以西潰逃,第七軍之二十師早已繞固關以南迂迴過來,斷敵退路,逃敵被我殲滅,僅有旅長馬成賢帶傷逃走。這是青馬第一次整旅被我全殲,對青馬震動極大,更加速向蘭州逃竄。寧馬跑得更快,我們十九兵團猛追十餘天,到八月一日始得一戰於固原以南之任山河,六十四軍經六小時激戰,殲敵五千餘人。

同時寧馬以一二八軍扼守六盤山東側之三關口,企圖依託公路兩側之懸崖絕壁阻止我軍前進。我六十五軍之一九三師勇猛地向敵人發起強攻,很快佔領了敵人陣地,奪取了三關口,打開了通路。八月二日,六十五軍之一九五師攻佔戰略要地六盤山。至此,我各路大軍已直入甘肅腹地,雖然未能殲滅青、寧二馬主力於平涼地區,但卻達到了分割二馬的目的,為以後各個殲滅敵人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敵人失去了平涼地區這一有利的決戰陣地,使蘭州、銀川暴露於我軍的攻擊之下,陷於空前不利的困境。

青、寧二馬被我分割,蘭州、銀川告急,引起逃往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極度恐慌,這對其妄圖保守西北與西南為其最後反革命基地的夢想,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閻錫山急忙在廠州召集馬步萬、馬鴻逢、胡宗南參加的「西北聯防會議」,策划了蘭州決戰計畫:以青馬節節抵抗後退守蘭州,吸引我軍主力於蘭州城下,牽住我軍主力;然後寧馬退出固原後轉向蘭州,胡宗南則進擊隴南,以包圍合擊我軍,並答應派空軍大力支援。敵人認為,蘭州有堅固工事和天險黃河為依託,兵力集中,彈藥充足,而我軍經長途跋涉,部隊疲勞,再用堅壁清野、斷我後路等手段,造成我軍供應困難,然後殲滅我軍於蘭州外圍。

會上,閻錫山極力調解馬步芳和馬鴻逵的矛盾,任命馬鴻逵為甘肅省政府主席。會後,馬步芳一再拉馬鴻逵即赴蘭州到任,實際是想以馬鴻逵為人質取得寧馬的支援。兩個人多次抱頭痛哭,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並商定一同坐飛機回蘭州。不料飛機將要起飛時,馬鴻逵突然變卦,以回寧親自部署出兵援蘭為借口,決定先回銀川,於是兩馬分道飛回西北。

早在一九四九年七月六日,即扶眉戰役以前,毛主席在《解決西北敵軍的方針》的指示中,就曾指出對青、寧二馬應予區別對待:首先打擊馬步芳,馬鴻逵是傅作義將軍的拜把兄弟,曾派人向傅作義將軍表示有向我求和之意。毛主席設想在殲滅馬步芳後,對馬鴻逵可在軍事打擊下盡量爭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決。同時,鑒於青馬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在軍事上也比寧馬大,殲滅了青馬,即可基本上解決西北問題。因此,彭總決定首先集中力量殲滅青馬。當時,縱觀青馬動向有兩種可能:一是在蘭州同我決戰,二是退守青海老窩。如敵逃回青海,將造成我進軍作戰之嚴重困難,勢必延長西北全部解放的時間;而蘭州是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省之樞紐,雖然攻打蘭州將是一場艱巨的攻堅戰,但作戰條件遠比青海有利。所以我軍的作戰方針是力爭同青馬決戰於蘭州,而嚴防敵人逃回青海。

八月四日,彭總發布進軍蘭州殲滅青馬的作戰命令,確定如下之部署:

以二兵團之三個軍和十九兵團之兩個軍分兩路包圍進攻蘭州;由一兵團附六十二軍突破敵右翼向其青海老窩迂迴,以動搖其軍心,並攔阻和殲滅從蘭州逃竄之敵,爾後西渡黃河,直取西寧。另以十九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