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創辦軍隊院校,培養建軍人才(1952.8-1959.11) 創辦防空部隊高炮學校

1952年9月下旬,軍委防空部隊副司令員譚家述,華東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陳華堂,預定為炮校校長的孫超群與防空部隊軍校處處長梁家珍,提前到上海籌備校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我們受到陳毅市長的親切接見。

陳毅非常爽朗,對我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久聞四軍這支陝北紅軍是作風硬、軍事強、很能打仗的英雄部隊。軍委命令你們到這裡辦高射炮兵學校,上海市一定全力支持。你們需要什麼,就儘力解決。江灣五角場的五個角就給了你們三個多角嘛!現在蔣介石的飛機經常空襲上海,我們很需要一支高射炮兵隊伍教訓他們。他還風趣地說,假如再有敵機空襲,五角場的防空就由你們包下來了。陳毅指示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儘快地把學校建立起來。大力培養高炮、防空專業幹部,儘快輸送到急需這方面人材的抗美援朝前線和各個城市,以保衛祖國的領空。

當時的上海正處於百廢待興、各項事業都急待建設的時期。陳毅對駐滬所有部隊要求非常嚴格,絕不容許多佔一寸民用土地。可他對高射炮兵學校的籌建工作卻非常支持。他的關懷極大的鼓舞了全校同志的建校熱情。使我們更堅定了不向上級伸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決心。

不久,我隨同肖克等到南京軍事學院參觀,並聆聽了劉伯承院長關於辦軍事學院的精闢見解。他在同我們談話時說,現在仗打得少了,就要抓人才,辦學校,培養幹部。想辦好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要有好的教員,師不高、弟子拙。就像辦醫院,沒有高明的醫生是不行的。其次,要有堅強有力的領導。他還說,防空部隊的建設是彭總根據朝鮮作戰經驗提出的。我們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求防空部隊迅速壯大起來。通過辦學校來培養專業幹部是個好辦法,軍委決定是英明的,希望你們儘快把這所學校辦好。

為了迎接新的挑戰,使自己的生命為國為民更加赤誠的燃燒,我將用了幾十年的名字「李宗貴」改為「李赤然」。

根據軍委7月21日電令,原第一野戰軍第四軍直屬機關260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防空學校的大部分機構及其400餘名人員;瀋陽高射炮學校20多名幹部教員;準備作為教員培養的120多名各校畢業學員;上海曹家花園軍委防司高炮技術教訓大隊10多人和軍委防司分配的10多名幹部將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高射炮兵學校」。原步兵第四軍副軍長孫超群任校長,原第四軍副政委李赤然任政委。

該校的任務是:培養與訓練防空部隊的戰炮、指揮、觀測排長和火炮觀測技師及連隊政工幹部,使其成為政治品質優良,能保持與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精通各種條令、條例及熟悉本職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德才兼備的軍官。學校黨、政、後勤、衛生工作由華東軍區負責,教學工作由軍委防司負責,幹部與學員調配由軍委統一籌劃。

1952年9月,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了任命我為高射炮兵學校政委的命令。10月1日,在上海江灣五角場慶祝國慶三周年暨學校成立大會上,校長孫超群宣讀了軍委組建高射炮兵學校的命令。我作了合編報告。從此,一所專門培養高炮人才的學校誕生了。

我們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新學校的機構建設,其核心問題是幹部的合理使用。要從不同的單位抽調大批人員並編製出有效機構,就必須有計畫、有步驟的進行,必須堅持正確的幹部政策。

首先按照軍委防空部隊黨委《關於第四軍軍直及第三防校機構人員之調配計畫》的要求,需要把第四軍軍直、第三防校和軍委防司的機構人員分編出來。我們從四軍軍部調出通訊營的200人,教導隊的100人,去南昌防校;又調出幹部戰士60多人去軍委防司;從第三防校調出訓練處和6個學員中隊,共計約150人去南昌防校;另調8名幹部到軍委防司。總計調出幹部、戰士500多人。

第二步進行「合編」,就是把原四軍軍部和第三防校各自的機構撤消,按軍委防空部隊黨委所擬的高炮學校編組計畫,建立起學校機構。把所有人員基本上歸口編配到各機構中去,同時指定各級負責人。人員各就其位,思想趨於穩定。

在合編的基礎上,我們根據軍委防司頒發的《高射炮兵學校編製草案》進行整編。對某些機構和少量人員作了調整。按照編製建立了各級機構,基本上配齊了幹部,並召開了排以上幹部大會,正式宣布了全校編製和幹部名單。

學校下設訓練部、政治部、幹部部、物資保證部、技術部和隊列處;3個學員大隊下分8個中隊,1個高級班(有3個中隊)和1個練習團,該團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處和2個炮營1個幹部連。

楊易風任訓練部部長,李振華任副部長。訓練部設教務科、教材科、戰術科、射擊科、兵器系、觀察系、雷達系、政治文化系、軍事教育系和體育系。

政治部主任由李赤然兼任,駱柯良任第一副主任,張尚義任副主任。政治部下設組織科、幹部科、宣傳科、保衛科、青年科和俱樂部。

物資保證部由楊振東任部長,該部下設財務科、軍需科、給養科、營房管理科、衛生科和運輸連。

技術部由溫亮忠任部長,下設修理所和3個倉庫。

幹部部長霍源豐兼管子弟學校和家屬,這些均為非編單位。隊列處由牛占彪任處長,該處下轄警通連、保密室和招待所,招待所亦非編單位。

在炮校機構的組建過程中,可以說正確使用幹部是個關鍵,也是辦好學校的前提。該校人員來自5個單位,情況比較複雜,有工農幹部、知識分子、老紅軍,也有解放戰爭時期的自民黨起義人員。我們牢牢把握住「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堅持「五湖四海」,不搞任人唯親,對每個幹部的使用,都經認真醞釀和慎重考慮。比如:在訓練部部長人選上,經反覆比較和研究,認為瀋陽炮校的楊易風雖然在國民黨炮校學習過,可也擔任過我民主政府縣長。他學的是高炮專業,有辦學經驗。而另一位人選姚知一雖各方面條件比楊都好,但不懂專業,最後還是決定楊為訓練部部長,以發揮其所長。實踐證明,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

由於堅持了正確的幹部政策,使整個機構組建工作進行得迅速而圓滿。全校幾千名來自四面八方的幹部、戰士和職工,決心為辦好高炮學校而團結奮鬥。

進行組織建設的同時,還把營區建設列入日程,動員組織全校幹部、戰士、學員掀起勞動建校的熱潮。3個多月中,共計投入勞動力8萬多人次,清除雜草3萬多平方米,修排水溝1000多平方米,平整道路5000多平方米,修整運動場和炮場20多萬平方米,打井70多口,植樹7000多株。往日荒草叢生,垃圾如山,廢棄了多年的侵滬日軍舊營地煥然一新。居住在學校附近的群眾以及復旦、同濟大學的教授們,驚喜地讚不絕口。全校湧現出一大批建校勞動的先進人物,其中4名同志榮立二等功,100多名同志榮立三等功。

學校機構的組建工作,從9月下旬開始至10月底順利完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2年11月,防空部隊副司令部員譚家述在莊嚴隆重的授旗儀式上向我校授予軍級軍旗。

1952年12月,高炮學校黨委會經軍委防空部隊黨委討論通過並報總政批准,正式行使權利。校黨委會由孫超群、楊易風、駱柯良、張尚義、楊振東、霍源豐、李紅先、牛占彪、張思聰、魏建明和我共11人組成。經我再三推辭由孫超群任書記,我任副書記(1954年4月改由我任書記)。炮校黨委會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黨的領導,有力的推動了建校的各項工作。

學校工作中教員、知識分子是主要支柱。正如劉伯承所說:這是辦好學校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處於教學第一線,其他工作都應圍繞教學工作進行。

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對於那些來自硝煙瀰漫的,來自山南海北的軍隊同志,可並不簡單。特別是一些身經百戰,久經沙場的指揮員、戰鬥員,現在要他們全力支持那些入伍沒幾天甚至從未參加過戰鬥的知識分子的工作,思想一下轉不過彎子。學校里當時流傳著順口溜:「金教員、銀學員、廢鋼爛鐵工作員(指其他工作人員)」,就反映了一部分同志的思想情緒。

對此,我們召開了各種會議,通過耐心談話,反覆說明:現在的「戰場」已經不需要槍炮彈藥,只需要知識,需要專家。現在是教師身處前線,你們負責後方保證。前方後方協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革命工作從來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老革命,老戰士,應該如在戰場上一樣,堅決服從黨的需要。在說服教育的同時,我們對於錯誤的認識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指出了它對學校建設的危害性。我們要求各級領導都要尊重教員的工作。還號召工農幹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跟上時代的步伐。從此,學校各級機關越來越主動為教員解決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難,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