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身偉大的抗日戰爭(1937-1945) 出奇制勝

6月5日下午4時,我們從對窩子村出發,走了10華里狹窄難行的溝渠來到牛道領。此山是五台山分支,綿延40里,山高風洌,經兩小時的艱難跋涉才到達山頂。雖說是夏季,但山頂的氣溫卻低於零度。巨風夾著大雪,體輕的人不慎都會被捲走。腳下全是冰,所有人的衣衫都凍成硬殼,山上是絲毫不能停留。體弱者如徐鎖、劉秀亮等20多人,走起來都飄飄呼呼。少數女同志東倒西歪舉步維艱。帶的牲口也費了不少周折。

上山難、下山更難。到晚上8時我們離接應點還有40多華里路。前一段沒遭遇到敵人,但不能保證後一段路不會發生意外。如不能按時到達,後果不堪設想。我們決定將實情告訴大家:「前進則生、後退則死」。幸虧提前進行了訓練,大多數人都堅持住了。大家互相照應著、幫扶著,咬緊了牙關振奮起精神,加快了行軍速度。3小時內跨過清水河,牧馬河和汾河,準時到達了忻口以南、忻州市以北的集合地,與黃新廷、余秋里的團接上頭,順利通過同浦鐵路。

過路後指戰員們口乾舌燥,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似的,再也走不動了,唯一的願望是睡上一覺。但是,必須在拂曉前脫離日寇的「治安模範區」,否則面臨的危險就太大了。接應部隊再三警告,我只得動員大家振作精神,再拚搏一下。不愧為英雄部隊的指戰員,一鼓作氣,用5個小時行軍60餘華里,到達了余秋里所屬團部的所在地。這已是6月6日的凌晨,人們倒頭便睡,一覺睡到下午6時,友軍早已將水、飯準備好了,大家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我受到余秋里政委的熱情款待。我們是抗大一科二隊同學,曾經互勉互學,建立了誠摯的友情。戰場上相遇更倍感親切。我將最心愛的坐騎海騮快馬贈送給他,他將自己的坐騎騾子回贈給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