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身偉大的抗日戰爭(1937-1945) 正規化軍事訓練的初級階段

留守兵團正規化建設又一重要內容,就是開展以「四大技術」與「近戰戰術」為中心的軍事訓練。肖勁光指示:按照正規化的要求進行軍事訓練時,一方面要注重一般基礎訓練,有相對的系統性;同時還必須從實際出發,既要打好部隊技術、戰術的基礎,發揚現有武器的威力,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又要學習現代新兵器的戰鬥法;還要建立部隊正規制度,加強幹部的管理、訓練與組織指揮能力。在訓練組織領導上,要層層負責,軍政領導一起抓。

留守兵團的軍事訓練是在緊張的河防、剿匪、反摩擦和生產勞動的間隙進行的。按照訓練要求,從制式教練、射擊、投彈、班排動作等基本戰術起,循序漸進。經過半年的戰鬥、訓練,部隊的軍事技術提高很快,特別是開展「特等射手」活動後,步槍卧姿射擊從1937年的100米胸環靶,命中率只有47%,提高到38年的200米胸環靶命中率達94%,每班至少有3名特等射手。手榴彈投擲平均由27米提高到37米,個別連隊平均達到42米。

戰術方面,團要演習河川攻防戰。連以下著重演練進攻中的指揮、地形利用、隊形選擇、運動與射擊的聯繫等。還研究學習新武器的防衛戰術。根據未來戰爭的要求,加強了輕重機槍及步兵炮、通訊、偵察、特工等科目的訓練。戰術上加強了對敵特種兵的攻防訓練,並對幹部戰士提出了具體要求:戰士在複雜的情況下,能靈活運用班長的動作;班長能做排長的動作;排長能做連長的動作。通過訓練和理論學習,連排幹部的指揮能力提高很快。對營團以上幹部要求以學習研究游擊戰術,兵團戰術和持久戰,提高組織指揮能力為主。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是全體幹部的必讀教材,並作為教育、訓練部隊的重要內容。此外,兵團還自編了《夜間訓練》、《防毒防空》、《輕重機槍使用》、《參謀工作提綱》等專業教材。我們還將前方作戰經驗,如《晉察冀抗日經驗》、《冀中平原游擊戰經驗》等,發給連排以上幹部,以便帶動戰士訓練。

在訓練方式方法上採取的原則是:一、少而精。不論課上、野外操場,各科目都抓重點進行教學;二、少講多做。一切戰術動作,盡量避免紙上談兵,要結合實際地形及情況邊講邊做;三、理論聯繫實際,盡量採用圖表、沙盤講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