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身偉大的抗日戰爭(1937-1945) 政治思想工作

多年來部隊長期處在作戰、行軍環境中,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為此,我們首先建立了經常性的政治教育制度。方法是團領導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重點:連以上幹部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聯共(布)黨史》以及中央文件、毛澤東著作、講話;連以下幹部和戰士每周兩次政治課,以兵團政治部編的《政治課本》為教材,結合形勢、任務學習毛澤東著作、講話和黨中央的有關指示。團、營配有專職的理論教員,連配有專職的文化教員進行輔導、講課。並利用自編的牆報、板報以及自演的文藝節目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

留守兵團曾於1941年4月,以「烽火劇團」為基礎,開辦了部隊藝術學校,校長莫文驊,副校長王震之。開設課程有戲劇、美術、音樂。周揚同志很支持,幫助學校調來了許多專業教員,如:冼星海、呂驥等音樂家。該校為部隊培養了大批文化骨幹和宣傳專業人才。在他們的輔導下,我團宣傳隊排練出《小放牛》、《兄妹開荒》、《送郎上前線》等小歌劇到連隊演出,效果很好,既達到了教育目的,又活躍了部隊生活。

思想教育工作的制度確定了,還要根據形勢和任務以及部隊中存在的實際思想問題,進行針對性教育。留守兵團建立初期,部隊教育的重點是統一戰線問題。在我們接受國民黨改編後,摘下紅五星換上「青天白日」帽徽,不少同志想不通,群眾議論也很大,有個別人還為此開了小差。加上1937年底,王明從共產國際回來,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造成思想混亂。我們遵照兵團的《統一戰線教程》課本對部隊進行了教育。針對王明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右傾投降主義言論,組織學習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及毛澤東關於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思想的論述。

我們把思想教育作為部隊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對黨員幹部要求更加嚴格。我團人員主要來自陝北,其次還有部分知識分子和部分長徵到陝北的同志。為增進團結共同戰鬥,我們提出本地幹部向長征幹部、知識分子學習,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我們曾用張國燾作為反面教員,進行加強黨的團結的教育。張於1938年4月5日借參加陝甘寧邊區政府祭黃帝陵的活動,逃離邊區,經西安到武漢,發表脫離共產黨的書面聲明,投入國民黨懷抱。我們要求黨員幹部以此為鑒,自覺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軍隊的團結統一。

堅持團結,首先要從領導班子做起,重要的一條是堅持正確的幹部政策,做到「任人為賢」,反對「任人唯親」。我團堅決貫徹執行了兵團第一次黨代會確定的選拔使用幹部的標準,是以「能否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密切聯繫群眾,有獨立工作能力,不謀私利」的條件,來選拔配備幹部。對幹部堅持既放手使用又給予學習提高的機會。對犯錯誤的幹部堅持批評自我批評的原則,耐心說服教育;教育從嚴、處理從寬,使其有改正錯誤的機會。

在戰爭年代,一般而言前線幹部提升快,因此,部分幹部不安心後方工作,要求上前線。如三營教導員郭六勝調冀中馬本齋騎兵支隊任政委,就曾引起同級幹部的思想波動。我們為此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育大家服從革命需要,克服個人主義;同時號召大家充分利用根據地相對穩定的環境,加強學習政治、軍事、文化,掌握更多的本領以適應未來革命的需要。

我們還十分注重加強連隊黨支部建設,兵團舉辦了連支委、支書參加的黨的知識教育訓練班,團舉辦了黨的小組長培訓班。同時選拔一批優秀黨員幹部到中央黨校學習。這對增強黨員的黨性、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密切軍民、軍政關係也是部隊要經常抓的問題。我們教育部隊凡是做錯了事一定要向群眾賠禮道歉,說明情況,做自我批評。在春播、夏收、秋收等農忙季節,組織部隊積極進行助民勞動。還幫助地方群眾防病治病。逢年過節,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與群眾聯歡等形式密切了軍民、軍政關係,增強了團結,穩定了軍心、民心。

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通過延安整風運動,使幹部、戰士的馬列主義理淪水平和階級覺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部隊正規化建設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