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身偉大的抗日戰爭(1937-1945) 蔣介石繼續反共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雖被迫停止內戰,實行抗日,但其限制、消滅共產黨力量的企圖,從未罷休。特別是武漢失守後,其政策轉變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先後掀起三次反共高潮,製造了一系列「摩擦」事件。陝甘寧邊區一直被其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在邊區內部設專區和縣級政府權力機構作為反共據點;在邊區周圍集結重兵,進行包圍,封鎖、騷擾,企圖伺機大舉進攻。

早在西安事變前,西北革命根據地就處在國民黨軍隊的四面包圍之中。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了分化、吞併各地方派系的雜牌軍,防止受我黨和邊區的影響,先後將東北軍和西北軍第十七路軍調離西北,而將其嫡系胡宗南部調到了關中地區,以加強對陝甘寧邊區的包圍、封鎖。抗戰初期,國民黨部署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兵力達30萬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太平洋戰爭迫使日本從華北、華中地區抽調了大量兵力轉向太平洋戰場,致使日軍對西北的威脅大為緩解。而此時國民黨部署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至40餘萬。其中蔣介石嫡系胡宗南的部隊增加到近30萬,從南面和西面包圍、封鎖邊區。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曾對中共談判代表許諾將「陝甘邊區」改為「陝甘寧」邊區。但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後,國民黨當局卻遲遲不予承認。反而以統一「軍令」、「政令」為借口,宣稱陝甘寧邊區政府為「非法組織」,「絕對不能存在」,並向邊區委派國民黨專員、縣長,造成邊區內部兩個政權同時並存的局面。

這些專員、縣長利用職權,採取各種方法,造謠誣衊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鎮壓群眾運動,摧殘和解散抗日救國團體;挑撥我軍和友軍、群眾、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支持地主向農民反攻倒算,強收舊租舊債;強編地方保甲;亂殺我軍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員;訓練反共幹部,以參觀、考察訪問等各種名義滲入邊區大搞特務活動,從事搗亂破壞;指使保安部隊配合正規軍不斷製造摩擦和流血事件。因此,留守兵團在擔任清剿土匪、守衛河防任務的同時,還要堅持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同一些頑固的反共分子作堅決的鬥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