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毛澤東長徵到陝北,撥亂反正開創新局面(1935.10-1936.11) 艱苦工作在甘寧

甘、寧地區,是回族人民比較集中的地區。七營、同心、海原等我軍駐地,是回民的聚居區。中央軍委和總部提出「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的口號,頒布了「不準部隊進駐清真寺,不準吃豬肉,不準在回民聚居區籌款」的三大禁令。

我師選派民運科長康玉林(回族)負責成立一支強大的工作隊,進行發動和組織回族群眾的工作。同時,我們對全師指戰員進行了尊重回族風俗習慣的教育,開展了幫助回族群眾建設家園的工作。要求部隊堅決執行不駐清真寺,不吃豬肉,不住家有青年回族婦女的房子等紀律。部隊每到一地,先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得到了愛清潔的回族群眾的好感。

居住在西北高原的群眾吃水是很困難的,每次都要到幾十里地外去取水。我們要求部隊自己吃水自己運,還要解決駐地回族老鄉的吃水問題。

我們還把在漢民區打土豪得來的糧、衣救濟給貧苦的回民;從幾十里外砍伐木料,為他們整修倒坍和漏雨的房屋。

我們的真誠和熱情,使駐地回民逐漸消除了由國民黨所造成的回、漢之間的仇恨乃至相互殘殺的對立情緒。他們把紅軍看成是自己的隊伍,越來越擁護和愛戴紅軍。他們不但掛出了紅軍長征路過時贈送的錦旗,還請紅軍指戰員吃全羊,以最隆重的禮儀款待我們。我們和回民建立了互相尊重,情同手足的關係。

經深入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回民紛紛要求幫助他們成立地方政府和游擊隊。根據黨的民族政策,我們在予旺等縣建立了自治縣,回民馬和福曾任予旺縣政府主席。在農村,我們建立了群眾性的組織——回民解放會,並發動回民進行反回奸和高利貸的鬥爭。還組建了回民游擊隊和抗日救國軍等組織。西征紅軍在回民聚居區牢牢的站穩了腳跟。

在西北地區,哥老會是影響面較大,且有廣泛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的秘密結社。消除哥老會對紅軍的敵對情緒,對於鞏固老區,開闢新區,意義重大。

1936年6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發布了對哥老會的宣言,確定爭取哥老會的方針和允許他們公開活動的政策。陝甘寧政府和紅軍政治部門,均嚴格遵守了這一指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有計畫的動員和指導哥老會的進步人士到白區、白軍中去工作,並給以物質上的幫助。同時,歡迎哥老會首領和江湖好漢來蘇區參觀,對他們施以抗日救國的影響。為此,在蘇區各地設立了接待哥老會成員的招待所。紅軍還抽出一些同志專門做這項工作。

很快哥老會改變了對紅軍的態度,並擔任了送情報、彈藥、運送醫療器材、安置和轉運傷員等特殊任務。承擔了為我軍當嚮導、收容掉隊人員等工作。作戰時,他們在白軍的成員實彈虛射,或攜帶武器、彈藥投誠我軍的事也屢見不鮮。

在黨的正確政策指導下,英雄善戰、能文能武的紅軍,在西征中迅速打開了局面。相繼解放了寧條梁、定邊、鹽池、予旺、曲子、環縣、華池、固原、鎮原和寧夏的金積、靈武廣大地區,依託老區開闢了縱橫800餘里的陝甘寧新蘇區。它北到長城,西至環縣,南臨淳耀(淳化、耀縣),東抵黃河。

中央決定成立陝甘寧省委、省政府,所屬定邊縣、鹽池縣、環縣、予旺縣、曲子縣、固北縣、慶陽縣等相繼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新的革命根據地的開闢,是紅軍西征的主要任務這一。鞏固和發展這樣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根據地,對於以後的抗日戰爭起到大後方的重要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