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謝子長叫我當紅軍,劉志丹指揮我打勝仗(1934-1935) 英明、卓越的劉志丹

陝北紅軍繼1934年9月成立了紅一團、紅三團之後,於1934年11月初又組建了紅二團,1935年1月30日,陝北特委在安定縣白廟岔舉行典禮,宣布將各團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八十四師。陝北終於有了一個師的主力紅軍。

面對嚴峻而殘酷的鬥爭形勢,劉志丹根據1935年2月5日周家礆陝甘邊和陝北特委聯席會議的精神,提出了我軍的作戰方針和戰略步驟。

第一、建立健全黨、政、軍、民領導機關,統一作戰部署;積極動員全蘇區的一切力量,為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作出新貢獻。志丹在赤源縣(即安定縣西區,「赤源縣」為蘇維埃政府所確定,後取消)的馮家梢墕村宣布了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的組織和辦公機關人選,並強調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的重要性。

第二、八十四師的指揮機關也宣布成立,組建了司令部、政治部、經濟處。成立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為總指揮,高崗為政委,白鑒為政治部主任,范子文為秘書長,統一指揮紅二十六軍(該軍於5月1日與紅二十七軍會師)、紅二十七軍和蘇區內外各游擊隊。決定八十四師司令部為前敵總參謀部,直轄一、二、三團。同時命令紅二十六軍步兵三團和抗日義勇軍到白廟岔會師,組成主力兵團,隱蔽集結在秀延縣(即安定縣北區,為蘇維埃政府所確定,後取消)境內的玉家灣、賀家灣、路家寺、黃家川、魏家岔一帶,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準備殲滅突出之敵。

第三、成立陝甘邊軍分會和成立陝北軍分會,統一指揮游擊隊,以便打到敵人後方去牽制敵人。

陝甘邊軍分會主席劉景范將統一指揮南梁、照金兩地區游擊隊和紅二十六軍第一、二團,並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消滅、牽制敵人,以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壯大自己力量。同時要求各根據地做好堅壁清野工作,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紅二十六軍騎兵團由楊森率領,穿插到宜川、韓城、合陽一帶開展游擊戰,破壞敵人倉庫和兵站,奔襲中、小城鎮,殲滅小股敵人,並發動群眾建立秘密的革命據點。

陝北軍分會由馬義(白炳新)負責,以綏德和清澗革命根據地為中心,統一指揮清、綏、佳、吳游擊隊,編成第一至第七縱隊,相機插入到敵人布防的空隙和敵後廣大地區去。

第四、總結南溝岔及高傑村附近閻王砭等殲滅戰的經驗,分析敵人部署在北線部隊的優劣勢。決定選擇打擊對象為敵八十四師高桂滋部。

高桂滋部武器精良,輕機槍、步槍都是捷克式的,但必須配備充足的彈藥和笨重的裝備,這導致其行動遲緩。其戰術、技術訓練雖較正規,但對工事、城牆等防禦設施的依賴性強,不便於在群山縱橫、道路崎嶇的山區充分發揮火力優勢。該部是敵第二次「圍剿」中的主力,驕橫殘暴,早就不得民心。若孤軍深入,將很快陷於我蘇區軍民包圍之中。他們與當地群眾語言不通,習慣不同,因此,他們要與安插在蘇區的坐探、間諜聯繫有一定的困難。加之他們與地頭蛇井岳秀八十六師有矛盾,恐難得到及時的增援。

而我軍則沒有包袱,行動神速,在敵人火力未展開前,可出其不意進行白刃戰、速決戰。還可以採取聲東擊西、圍點打援的戰法,先打敵無援的突出部,或者誘敵到預先設伏的地段消滅之。這股敵人又失于謹慎,容易暴露弱點,使我軍有隙可乘。特別是我軍處於只有決一死戰,才能求生存的地位。「驕兵必敗」,「哀兵易勝」,必須狠狠打擊對我蘇區威脅最大的這股敵軍,以削弱敵人第二次「圍剿」的有生力量。

第五、戰場選擇在敵東西、南北聯繫的必經要道,即瓦窯堡與相距45公里的清澗縣之間。秀延河貫穿東西,順川便是通行的大道。川道上多村莊,地勢起伏不平。南北多山,多小溪,多山峁,多溝岔、多梢林。地形利於我軍隱蔽設伏,進可攻,退可走。特別重要的是當地群眾基礎很好。除瓦窯堡、清澗縣為敵孤立的據點之外,廣大鄉村都是蘇區,保密條件好。

第六、為保證勝利,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了軍事紀律,政治紀律,戰勤動員條例,處決土豪劣紳的法令等一系列規定和章程。

第七、劉志丹起草的《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動員令》,於2月18日發出。主要內容是,首先分析了敵我形勢:敵大我小,敵強我弱,敵驕我『哀』。但敵人的弱點是無法克服的,我軍的勝利是一定會取得的。要動員蘇區全體人民立即行動起來,協助紅軍、游擊隊積極對敵鬥爭。最後,要求全體軍民,做好長期、艱苦的戰鬥準備工作。只要我們英勇奮鬥,堅韌頑強,前仆後繼,不怕死,學習紅一團在南溝岔、高傑村戰鬥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我們就能取得勝利,光明一定會到來!

劉志丹親率前總機關進入預期戰場附近,進行各種戰前工作。全體指戰員鬥志高昂,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