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石牌保衛戰 第一章 1700年後的夷陵之戰

1943年春天的陽光照耀在長江三峽的上空,日夜不息的江水默默地流向東方,空氣中充滿了大戰來臨前的緊張和躁動。

一天午後,十幾架日軍飛機飛臨石牌村的上空,隆隆的機聲震耳欲聾,濃密的樹林在機翼下東倒西歪,樹枝和樹葉都在痛苦地掙扎著。石牌村的人四散奔逃,抬起頭來,能夠看到飛機上的膏藥標誌,和日軍飛行員戴著風鏡的面孔。山頂上,中國軍隊的機槍響了,聲音急促地連成一片。日軍飛機丟下了幾枚炸彈,村頭的一個柴火垛著火了,濃煙滾滾,遮沒了半個天空。一頭耕牛沿著江邊亂跑,一聲爆炸響過,耕牛倒了下去。

1943年,馮雪秀15歲。那天日軍飛機飛臨石牌村上空時,她也跟著村人逃避,她躲避在了一條石縫裡,看著日軍飛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

黃昏時分,馮雪秀才從石縫裡鑽出來,回到村子。村子裡哭聲一片,中國軍隊的軍人們幫著村人掩埋屍體。就在這天下午,日軍飛機炸毀了學校,死了很多學生娃。

時隔不久,村子裡的人都搬到了山頂上,因為山頂上視線開闊,日軍飛機一從地平線上露面,放哨的人就看到了。更重要的是,山頂上有中國軍隊的機槍陣地,和這些穿著軍裝的自己人在一起,農民們放心。

直至幾十年後的今天,山頂上還有人居住,那些躲避敵機的農民,在這裡居住已逾三代。

馮雪秀說,日軍第一次轟炸是從先一年,也就是1942年的冬至開始的,此後,日軍飛機轟炸不斷,中國軍隊的還擊炮聲也連續不斷。日軍曾經乘著軍艦登上岸來,中國軍隊又將他們趕下江去。一直到大半年後,日軍從這裡撤走,才再沒有見到有膏藥標誌的日軍飛機。

馮雪秀老人不知道,她所見證的,就是後來被史學家稱為的石牌保衛戰。

這場保衛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即將被湮沒在漫漫的歷史煙塵中,就像那場戰爭中的很多驚天地泣鬼神的戰役戰鬥一樣。

石牌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的一座村莊,位於長江南岸,北岸是峭壁千仞。長江從重慶流入湖北宜昌,在石牌村外轉了一個直角彎,石牌村就在這個直角的彎尖上。稍微懂得軍事知識的人,一到石牌村,就知道它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

石牌位於長江三峽東端,為長江三峽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線,是拱衛重慶的第一道門戶。

重慶,是抗戰時期的陪都。日軍佔據了首都南京後,如果再佔據陪都重慶,中國的抗戰形勢將發生逆轉。

守衛石牌村的,是十八軍十一師師長鬍璉。石牌保衛戰,讓胡璉登上了戰爭前台。

1700年前,就是在這裡,爆發了三國歷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戰,蜀國的劉備舉全國之力與吳國的孫權一決雌雄,卻被吳國的後起之秀陸遜一舉擊敗,史稱「夷陵之戰」。三國時期有三大決定性的戰役,官渡之戰讓曹操一舉平定北方,他的陸軍獨步天下;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的水軍無人能敵;夷陵之戰讓劉備此後一蹶不振,儘管踞險堅守,蜀國仍然是三國中最先遭到滅亡的國家。

1700年後,還是在這裡,中日雙方聚齊精銳,在這裡一決雌雄,史稱「鄂西會戰」。鄂西會戰中最關鍵的就是石牌保衛戰。

胡璉會不會成為陸遜?

和陸遜一樣,胡璉也是書生出身。

胡璉出生在陝西省華縣的一座村莊,距離我的家鄉不過百里。

胡璉十八歲離開陝西後,就考取了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黃埔軍校第四期,將星閃爍,是歷屆黃埔軍校中所湧現的傑出人物最多的一屆。紅軍中出自黃埔四期的著名戰將有林彪、劉志丹、段德昌等,國軍中出自黃埔四期的有:胡璉、張靈甫、陳明仁、李彌、謝晉元等。

1943年,註定是抗戰最艱苦的一年。全面抗戰已經打了6年,中國的精銳幾乎要消耗殆盡。一位二戰史專家分析說,到這一年,抗日將士已經消耗了三分之二,中國軍隊急需新兵進行補充。那時候,十二三歲的孩子也穿著肥大的軍裝上戰場,他們的個子還沒有一桿上了刺刀的步槍高。這樣的部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十八軍是正面戰場五大主力之一,另外四大主力是:整編七十四師、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十八軍也即整編十一師,整編十一師是十八軍前期的名稱。

十八軍十一師在石牌保衛戰之前,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淞滬會戰中的表現。在淞滬會戰中,十一師和兄弟部隊,與強寇松井石根的第三師團在羅店鏖戰一月,致使日軍遺屍兩千具。日軍將羅店稱為「血肉磨坊」。第三師團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日軍師團中,排名越靠前的,戰鬥力越強。當然,大阪商販們組成的第四師團除外,這個師團的軍人上戰場前先算經濟賬,據說他們從來沒有打過一場勝仗。

此時,當十八軍十一師死守石牌要塞時,另外的四大主力在幹什麼?王耀武和張靈甫所在的七十四師此刻在湖南石門阻擊日軍馳援鄂西,石牌保衛戰,是鄂西會戰的一部分,幾個月後,七十四師的余程萬部則要揭開震驚中外的常德會戰的序幕;杜聿明的第五軍經歷了緬甸慘敗,翻越了亘古無人的野人山,一路逶迤敗退回國,死傷慘重,此戰被杜聿明引為一生之恥辱;孫立人的新一軍從緬甸撤入印度,厲兵秣馬,立志報仇雪恨;廖耀湘的新六軍,那時候還沒有從新一軍中派生出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